“焊”舞人生,从小乡村里走出来的大焊工

2020-08-10   鱼泡焊工

原标题:“焊”舞人生,从小乡村里走出来的大焊工

在天宁经济开发区东青村,

蒋兆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不仅仅是因为

他获得过市、省两级劳模的荣誉,

更因为他年纪轻轻

就站上了全国的领奖台。

近日,记者来到蒋兆家中,

看到了这枚沉甸甸的奖牌,

而这枚奖牌,

也见证了蒋兆的“焊”舞人生。

01

钢花为伴,崭露头角

1984年,刚刚从学校毕业的蒋兆被分派到武进容器厂技术科工作,当时只有二十出头的他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主动提出要到车间一线,去学习焊接技术。“开始自己什么都不懂,师傅引导一下,主要还是靠自己。”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预压、加压、通电

——刺耳的噪声、刺眼的弧光,

面罩后的双眼紧盯焊面,手拿焊枪,

由远而近前推焊丝,

呈月牙形有节奏摆动,

蒋兆一下子就迷上了焊工这个工种。

经过几年的苦练,

蒋兆的焊接功力突飞猛进,

成功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这样的高成功率

在生产条件相对落后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02

过关斩将

乡镇焊工闯进全国舞台

1992年,共青团中央和农业部举办了全国乡镇企业青工焊接比赛,刚满32岁,已经是武进容器厂业务骨干的蒋兆获得了一遇难求的参赛机会。

在长达半年的时间内,

蒋兆从县比赛到市比赛再到省比赛,

一路过关斩将,

江苏省第一名的成绩

获得了参加全国大赛的机会,

并在全国几百名同行的残酷竞争中

获得了宝贵的二等奖,

被授予技术标兵称号

蒋兆获得全国比赛二等奖并被授予技术标兵称号

蒋兆告诉记者:

“根本不敢想,也没想过,

从没上过这么大的舞台。”

03

荣誉加身,匠心传承

1996蒋兆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

小乡村里出了个大焊工,获奖之后的蒋兆成为了单位和东青村的骄傲,他也接连被评为县、市两级劳模,并于1996年被授予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荣誉加身的蒋兆并没有因此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回到企业以后,除了更加努力地工作以外,他还开始了传帮带的工作。

“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而是要靠团队的力量。

有新进厂的年轻人,

大家每人分着带,一起教。”

蒋兆谦虚地说。

蒋兆把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

多年的沉淀与洗礼,

蒋兆用一把焊枪

演绎了一名省级劳模

和全国技术标兵的炼成记。

他的人生,

也因四溅的焊花而绚烂夺目。

谈起劳模精神,蒋兆感慨万千:

工作认真、舍得吃苦,

这两个方面永远不会变

新时代的劳模要求更高,

文化知识、理论知识要更加丰富一些,

要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