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淘妈
记得淘淘在2岁前,我带去住娘家,哥哥经常会脱掉孩子的裤子逗孩子。每次被脱掉裤子,淘淘都要大哭一场。然后我就告诉哥哥“不要用这样的方式逗孩子,孩子也是有自尊心,懂得羞耻的。”哥哥却嗤之以鼻“这么小的孩子还懂得羞?”可能是哥哥嫌我说了,之后再没那样做过。不过孩子却记得很清楚,现在问起来也说“不喜欢大舅,因为大舅就脱我裤子呢?”其实有很多孩子都被这样逗过,大家的理由基本都是一样的“小孩子嘛,什么都不懂。”但真的因为孩子还小,大人就可以做这些事吗?
1. 孩子还小,不用尊重
我们大人经常会抱怨“伤自尊”、“没有被尊重”,而且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成年人有自尊心,孩子也有,而且2、3岁的时候就有了。遗憾的是,大多数的人都缺乏对孩子的尊重。以至于很多大人对孩子是任意摆布,甚至做出极其不尊重孩子的行为还乐在其中。有一次在小区看到几个妈妈在遛娃,其中妈妈A看旁边孩子B喜欢他家孩子的玩具,就趁孩子不注意把玩具送给了小朋友B。小朋友B的妈妈几番推脱都不行,最后说“你还是跟孩子说一声吧。”结果妈妈A说“一个小屁孩问他干啥,都是我说了算。”我看到这一幕后默默地心疼小朋友A。也许这个玩具也是孩子最爱的呢?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就送给他人,孩子知道后的伤心与难过,可想而知。
我们大人天天嚷着要面子,要被尊重,却经常做着伤害孩子自尊的事情。孩子虽小,但是也有自尊,都值得被大人尊重。
2. 孩子还小,谁带都一样
淘妈身边有这样一位妈妈:在孩子4个月的时候她就去市里上班了,把孩子交给乡下的婆婆带。当时孩子姥姥劝她等孩子再大点再去上班,可这位妈妈却说“趁现在孩子还小,什么也记不住,我出去多挣点钱,等3岁上幼儿园我再接过去也不迟。”谁曾想,她平时回来看孩子,孩子就和她不亲。等到接孩子去市里上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又哭又闹,就是要跟奶奶在一起。这个时候她才醒悟过来“自己的孩子还是要自己带。”
确实,不管是谁带孩子都能长大。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缺失了父母的爱,孩子的性格、安全感以及亲子间的关系都大打折扣。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陪伴是尤为重要的。所以不要再轻易把孩子交给他人带了,对于孩子来讲,最需要的就是父母。
3. 孩子还小,别跟他计较
我们平时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孩子还小,就别跟他斤斤计较了。”而且这句话仿佛变成了孩子的护身符,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反正我还小。”
有个小朋友在饭店到处乱跑,然后被鱼缸里各种各样的鱼吸引住了。因为鱼缸有点高,孩子就站在旁边的沙发上去看,结果不小心把鱼缸推倒打碎了。饭店负责人要求家长赔偿,家长却说“他才是一个3岁的孩子,又不是故意的。”最后的处理结果不得而知,但是家长说的话真的不合适。孩子小就不用为自己犯的错误承担责任,就有理由“为所欲为”吗?如果家长真这样做了,最终你的孩子就会缺乏是非观,在你的庇护下会更加有恃无恐。
有时候孩子确实没有明确的界限感,容易做出一些错事。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明确行为界限,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不是帮助孩子逃避责任。
4. 孩子还小,只会添乱
孩子想要帮妈妈拿杯水:放下杯子,你还小,小心打碎;
孩子想要自己洗袜子:你才多大啊,洗不干净还弄得满地是水,净添乱了;
孩子小想要扫地:你还没扫把高呢,别地没扫干净,把自己再绊倒;
……
这些话,这些场景其实并不陌生,很多家长都这样说过、做过。
孩子的好奇心很强,看到什么都想要尝试一下,这是一种好现象。但是我们大人有时候觉得孩子做不好,反而还会添麻烦,然后就果断拒绝了孩子的这些请求。有多少缺乏独立能力、没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孩子,就是被父母这样“毁掉”的。
孩子想要尝试,我们应该多鼓励。
孩子想要帮妈妈拿水杯?可以!告诉孩子“双手抱紧杯子,慢点走。”
孩子想要洗袜子?可以!洗不干净我们再洗一次,地上有水,多拖一次地就好了。
孩子想要扫地?可以!教给孩子怎么拿扫把才不会把自己绊倒,怎么扫地才能扫干净。
好的生活习惯就是要从小开始培养,不要等孩子长大了什么都不做,你责骂孩子懒惰,笨拙。孩子这个样子,难道我们当家长的没有责任吗?
淘妈说:孩子还小,不是一句万能的话。不能因为孩子小,我们就可以做以上这些事。这句话看似是在保护孩子,其实已经对孩子造成伤害了。你还在说这句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