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保险前必须知道的“五先五后”原则

2019-09-19   保险微课堂

在商业保险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老百姓对保险知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本月我市“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的正式启动。

A:保险有哪些分类?

通俗地说保险可以分为财产险和人身险两大类,比如我们为私家车买的保险,就属于财产险。而人身险可以细分为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年金保险,分别保障可能遇到的死亡、疾病和意外、养老的风险。比如说消费者比较关注的重大疾病险,就属于健康保险类。

B:购买保险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买保险是为了防风险,所以投保人在投保之前应清晰地了解自己所需要化解的风险内容,充分了解相关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才能正确选择保险产品。

投保前,首先问自己这三个大的方向性问题:

第一,我有哪方面风险需要化解?

一般而言,与人的身体相关的风险,比如死亡、伤残或疾病,由此带来的经济上不确定性风险可以通过长期人寿保险、短期人身意外险和健康险来化解。当然现实生活中风险性质并不单一,需要将不同类别的保险产品组合在一起,才能更充分地化解风险。

第二,哪些产品更适合自己?

在可供选择的险种中,要仔细分析和比较相关险种的投保条件、保险责任、责任免除、缴费方式和保单的附属功能,选择与自己风险保障需要最大限度吻合的保险产品或产品组合。

第三,我的经济实力如何?

怎样选择保额和缴费方式?购买保险产品,要理性评估自己的收入,一般来说,购买保险的支出不宜超过自身收入的20%,如果是分期付款,则要考虑在缴费期内(通常是5~30年)是否有持续稳定的财力支付保费。

大的方向明确之后,我们再来了解购买保险的“五先五后”原则。

原则一

先满足保障需求,后考虑投资需求

原则二

先保家长,后保小孩

原则三先满足保额需求,后考虑保费支出也就是说要最大限度购买到充足的保障原则四

先满足保险规划,后考虑保险产品

原则五

先满足人身保险,后考虑财产保险

C:网络保险的种类很多,要怎么辨别?互联网保险发展非常快,消费者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购买车险、健康险等“刚需”和传统产品,更涌现出了对应网销、旅行场景的“退货险”、“卖家保证金险”、“航空延误险”等,这些场景化、碎片化的产品填补了传统保险模式下的一些空白。通过支付宝等平台,可以很便捷地购买到各种各样的保险产品,互联网保险产品还普遍具备价格上的一些优势。但是要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此类保险时,首先是要关注销售资质,应当向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官网购买保险产品,通过网络、电话等其他中介渠道购买时应查验对方的保险代理资质,不要被片面低价、“赠送保险”等将不法金融产品包装为互联网保险产品的营销手段所欺骗。建议消费者通过保险公司官网、客服电话或直接前往营业网点进行真伪查询。

其次,不能只关注互联网产品相对实惠的价格,而要全面了解这些产品是否能够很好地满足我们自身的保障需求。举个例子,现在很多朋友都非常热衷在互联网上以每年为单位购买消费型健康险、重大疾病保险,看中的就是相对优惠的价格。在购买这类互联网健康险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能否保证续保,因为重大疾病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如果不能保持连续投保,很有可能在最需要保障的时候得不到保障。而传统的线下健康险产品一般都是能够提供终身的保险保障的。

总之,不要贪图低价,合理分析自身的保障需求,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

最后,消费者要防范以高收益为诱饵的非法集资陷阱。暴利引诱是所有非法集资案件的典型特征,通常承诺高额回报,且在筹资初期往往能够按时足额兑现,待集资达成一定规模后,再秘密转移资金。广大保险消费者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神话,不要轻易将正常保单退保或质押以购买高息理财产品,要时刻警惕不法分子假借P2P等理财产品名义非法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