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应该无人不知晓。
因其神魔鬼怪的题材深受观众青睐,翻拍的版本不计其数。
像郑宝瑞导演的影片就主要择选了《西游记》中的经典片段。
2014年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
2016年的《三打白骨精》
以及刚不过去不久的,2018年春节期间上映的《西游记之女儿国》
但要论经典之最,当属86年由六小龄童主演的电视剧版本,也是很多90后的童年回忆,每逢暑期必追。
眼尖的网友应该早已发现,剧中扮演唐僧的演员频繁更换,一部剧下来,怕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都要认不出来了哈哈。
汪粤因为个人档期原因,只演了三集便辞演了,出场时间短,观众对他没有特别深的印象。
但看到下面这两位,是不是回忆感马上就上来了。
在多数人的眼中,迟重瑞和徐少华应该就是唐僧最标准的形象了,每次一看到这两张脸,满脑子回荡的都是当年《西游记》中的那首主题曲: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
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踏平坎坷成大道
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但同样是最经典,为什么当年迟重瑞所饰演的唐僧没有徐少华受欢迎呢?
先看下《西游记》中有关一段唐僧外貌特征的描写:丰姿英伟,相貌轩昂。齿白如银砌,唇红口四方。顶平额阔天仓满,目秀眉清地阁长。两耳有轮真杰士,一身不俗是才郎。
很显然,徐少华长相清秀,皮肤细腻通透,圆脸的他又是满脸的胶原蛋白,怪不得妖怪见了就要说他细皮嫩肉,适合下饭。
而女儿国国王的扮演者朱琳不仅戏里追求她,戏外也是偷偷暗恋,只可惜徐少华私下对她根本不来电。
虽说徐少华形象上更接近唐僧,但每个演员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一样个人特色。
而我认为,迟重瑞流露出来的那种大气、稳重又是另外一番惊艳。
唐僧这个角色比起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都要难拿捏。演重了反而显得做作、不自然,没有演到位又会脱离出家之人的姿态。
徐少华在这点无疑把控的恰到好处,慈眉目善,语气中夹杂着几分庄严和温柔,眼神之中很干净纯粹,当他双手合十,口中边唤阿弥陀佛的时候,书中的唐僧就已经走出来了。
虽说是出家之人,但唐僧也是有着与常人一样的七情六欲,在与女儿国国王的一段感情戏中,他脸上泛起紧张的表情,一时间汗水密布,心里有过动摇有过徘徊,面对这样一份突如其来的爱情他也似乎心动过。但一番思虑过后,仍旧遵循内心,潜心向佛。
徐少华的这一段表演真的很淋漓尽致,让我们看到唐僧在内心那种无法平衡选择的焦虑感,撇开僧人的角度不说,他就是世间一个普通的男子,也会有众多的情愫滋生,也会受到诱惑以致无法抵抗。
再来说到迟重瑞,他的情绪表现幅度比较大,比起徐少华少了一份庄重和淡定,但他所饰演的唐僧又比徐少华来的有意思,很多布满笑点的名场面都是发生在迟重瑞身上,所以这样的三藏又会让人觉得很有灵魂,而且他对孙悟空眼神之中的那份慈爱很加分,从这一点看,迟重瑞版的唐僧也一样很有魅力。
除此,还有诸多的因素导致徐少华的人气略高些,例如先入为主,徐少华首先进入观众的视线,加上表现的出乎意料之外的好,导致后面接上的迟重瑞会稍显压力,因为同一角色同一批阵容,难免会被观众做比较。
故事前半段有徐少华的温柔、细腻,虽说没有续演有一定的遗憾。
迟重瑞版的唐僧陪着三徒弟取完了西经,在这里不妨说是时间的流逝,当初那个“小鲜肉”的唐僧渐渐变成了性格稳重,更成熟的第二人-迟重瑞,仿若是一个故事的衔接,很美好,很圆满。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两位都是很敬业的演员,不管是徐少华还是迟重瑞他们都很优秀,一样的出色,值得后人赞扬与欣赏,给大家塑造了一个这么成功经典的唐三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