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与视角
镜头焦距决定视角
焦距是镜头的重要指标,通常会以mm为单位标注在镜⾝侧⾯。焦距决定镜头的拍摄视角:焦距越短,视野越大;焦距越长,视野越小。因此,短焦距的镜头称为⼴角镜头,例如常⽤的24mm、28mm以及35mm镜头等;长焦距的镜头称为望远镜头或长焦镜头,例如常⽤的135mm、200mm以及300mm镜头等。镜头可收取画⾯的范围角度称为镜头的视角,它与镜头的焦距⼀⼀对应,⽆论是定焦镜头还是变焦镜头,都有确定的焦距或焦距范围,这些参数也会在镜头的宣传页中体现。随着技术的发展,大部分的常⽤镜头都已经演变为变焦镜头,使⽤⼀只镜头就可以拥有多个焦距段,既可以节省购买资⾦,又可以省去频繁更换镜头。例如常⽤的24-105mm、18-55mm等这些⼴角到中焦的变焦镜头,以及70-200mm、70-300mm、100-400mm等这些中焦到长焦的变焦镜头。
光圈:f/8 快门速度1/125s 焦距20mm ISO100使⽤12mm的超⼴角镜头拍
镜头的焦距改变时,拍摄的视角同时发⽣变化
感光原件的尺⼨与构图
传统胶⽚相机的底⽚尺⼨是24mm×36mm,大多数数码单反镜头都是为这个成像尺⼨设计的。为了节省制造成本等原因,衍⽣出了APS画幅数码单反相机的感光元件。它的尺⼨是23mm×15mm左右。这个尺⼨要小于全幅数码单反相机的感光元件。因此,当普通数码单反镜头搭配在APS画幅相机上时,APS画幅单反相机的感光元件只截取了镜头拍摄影像的中央区域,拍摄照⽚的实际视角也就窄于镜头的标称焦距,因此要使⽤转换系数重新计算焦距。
左侧为全幅数码单反相机,右侧为APS画幅数码单反相机,仔细观察两台相机机⾝中⼼的绿⾊感光元件,会
光圈:f/2.8 快门速度1/1000s 焦距100mm ISO100使⽤同样的镜头,全
光圈:f/2.8 快门速度1/800s 焦距100mm ISO100使⽤同样的镜头,AP
景深
光圈与景深
使⽤同样的镜头和数码单反相机拍摄时,将光圈开大后,进⼊镜头内的光线夹角变大,成像的景深就会变小,照⽚中的前景或背景虚化就越明显;当缩小光圈后,进⼊镜头的光线夹角变小,照⽚的景深就会变大,照⽚中对焦点以外的清晰部分就会增加。使⽤光圈来控制照⽚的景深是最简单易⾏的⼿段。想要获得强烈的背景虚化效果,可以选择购买昂贵的变焦大光圈镜头,例如24-70mm f/2.8变焦镜头,也可以选择廉价但是不可变焦距的定焦镜头,例如50mm f/1.8定焦镜头。
光圈:f/4 快门速度1/500s 焦距17mm ISO100使⽤小光圈拍摄,背景虚化效
光圈:f/1.8 快门速度1/1250s 焦距17mm ISO100开大光圈拍摄,背景产
镜头焦距与景深
使⽤同样的数码单反相机以及镜头和光圈设置,保持与主体的拍摄距离不变,配备的镜头焦距越长,照⽚景深越小,镜头焦距越短,照⽚景深越大。使⽤超⼴角镜头拍摄远景时,照⽚从远到近都会处在清晰的景深范围之内;使⽤200mm或300mm的长焦镜头时,光圈在f/2.8或f/4时,如果拍摄10m之内的景物,景物前后的被摄物很容易就会产⽣虚化效果。即使光圈缩小到f/5.6,放大照⽚观察,依然可以看到浅景深造成的虚化效果。
12-24mm的超⼴角变焦镜头拍摄出宽⼴视角的画⾯,并且画⾯中的各个部分都保持清晰
光圈:f/5 快门速度1/80s 焦距12mm ISO100
70-300mm的中长焦变焦镜头,拍摄出主体清晰同时背景画⾯虚化的浅景深画⾯效果
光圈:f/3.2 快门速度1/1250s 焦距200mm ISO400
拍摄距离与景深
浅景深的虚化效果可以突出主体,弱化背景画⾯对画⾯主体的⼲扰。在实际拍摄中,镜头焦距和光圈数值不改变时,相机距离拍摄主体越近,拍摄主体距离背景越远,照⽚景深越小,背景虚化效果越强烈;相机距离拍摄物体越远,拍摄主体距离背景越近,照⽚景深越大,背景清晰度越⾼。例如拍摄花卉照⽚时,相机距离花卉主体越近,同时,花卉主体与背景或者其他花卉距离越远,拍摄后产⽣的背景虚化效果越强烈;拍摄⼈像照⽚时,如果背后是延伸到远⽅的公路,就会产⽣强烈的虚化效果,如果背后紧贴着围墙,虚化效果就会被削弱。
贴近被摄者进⾏对焦拍摄,同时焦点距离背景较远,可以得到强烈虚化效果的背景
光圈:f/2.8 快门速度1/500s 焦距24mm ISO200
距离被摄者较远进⾏对焦拍摄,同时被摄者与背景的距离较近,虚化效果不明显,或者被摄者与背景同样保持
光圈:f/2.8 快门速度1/640s 焦距52mm ISO100
本文来源:
节选自人民邮电出版社
《画面掌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