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挫折就难以忍受?掌握这3点,帮助孩子摆脱脆弱心理


不少父母都不自觉地把孩子看做“我的孩子”,认为孩子是属于自己的,没有意识到孩子其实是一个独立的人。

纪伯伦告诫人们:“孩子来自你的身体,但是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们爱,但不能塑造他们的思想……”家长对孩子过度的呵护与保护、过高的期望及管教,会扼杀孩子本来的天性,令其窒息,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不经意间,我们的做法正是以爱的名义代替了孩子精神的独立。

孩子原本应该是刚强的,而如今却被这些不起眼的小挫折所摧垮。一个个不胜压力的孩子自杀的报道充斥报端,而他们自杀的首要原因就是在生活、学习中遭遇挫折、打击,比如无法适应独立生活、受到师长的批评、某个要求未被满足、就业不顺利、工作压力大和失恋等。

挫折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一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总会遇到障碍和干扰。现在的孩子们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是幸运的。可是他们抵抗挫折的能力较低,往往在学习和生活中经不起挫折,一旦遭到挫折和不幸,极易悲观失望、自暴自弃,有的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从这方面来讲,当今社会的孩子又是不幸的。

孩子挫折心态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和自身:

1学校方面

孩子由于生理、心理发展较女孩慢,因此,中小学阶段的孩子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对孩子的言行也不像对女孩那样慎重,这些都能使孩子心理受挫,出现挫折心态,产生恐惧感和焦虑感,进而怀疑自己的智力、能力,导致悲观、失望。性格外向的孩子会变得少言寡语、不苟言笑,性格内向的孩子会变得心灰意懒。

2家庭方面

有些孩子因家里突然发生意外情况,如亲人伤亡、父母离异、天灾人祸等,或因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甚至经常受到责备打骂,在家里得不到温暖,从而产生挫折心态。他们往往会表现出非理性的行为或消极的处世心理,性格上也会出现种种不良影响,如狭隘、抑郁、怯懦、孤僻、离群、对立、仇视等。经受这些挫折的孩子往往为了求得心理上的平衡,或放弃追求目标逃避现实,或离家出走,或迁怒于他人。

3社会方面

社会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的孩子看到社会上出现的不良现象,如种种腐败现象,心理上失去了平衡,想到自己的基础差,学习又吃力,不如早点回家去做个体生意或外出打工,这样便产生了挫折心态。

4自身方面

有的孩子由于自己生理上的疾病及缺陷导致挫折心态,或由于自我设计的“理想”总不能实现而导致信念动摇,产生了挫折感。有这种心态的孩子,轻则对周围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我行我素;重则逃避现实或玩世不恭、自暴自弃。

挫折其实是社会生活中的正常现象,几乎每个人都无法逃避。如果你想成就自己的人生,就更不能逃避挫折。正如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也就是说,以吃苦为代价才能换取“降大任”的报偿。挫折,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给父母的建议:帮助孩子走出“脆弱”的泥潭

为了帮助孩子摆脱脆弱心理,家长可以试着从这几个方面进行

1让孩子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让孩子知道一个人经受一些适当的挫折,并不完全是坏事。反之,一个人如果从未经历困难和挫折,从来都是一帆风顺,就会犹如温室里的花朵,经不住人生中的风霜雨雪,很容易被一时的挫折压垮,这样的人也是难以有所作为的。

让孩子知道他遇到的每一个挫折都是对自己的考验:学习中遇到难解的题目,证明提高自己学习水平的机遇来了;生活中遇到问题,证明增长阅历的机会来了。只有这样,才能将挫折视为乐趣,迎接各种挑战。

2告诉孩子“跌倒了再爬起来”

父母可以给孩子举一些坚强的事例,比如体操运动员桑兰,比如诺贝尔等人的经历,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挫折并不可怕,只要能适应挫折、直面人生、勇于拼搏,就能战胜惊涛骇浪,驶过激流险滩,从而到达成功的彼岸!

3和孩子一起寻找失败的原因

比如,孩子的期中考试没有考好,那么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坐下来分析这次没考好的主要原因。分数虽然不能绝对说明问题,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孩子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总结经验。另外,学习的重点应当明确,学习不是单纯为了追求分数,而应注意解题方法的全过程;许多知识都触类旁通,不能只是机械地去背,要学会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把各种知识联系起来,把学来的知识记牢。

通过与孩子一起正确归因,使孩子面对现实,认清自己学习的缺漏所在,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重整旗鼓。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欢迎您在留言区交流。您的认可和鼓励,是我们精进的最大动力!恳请您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您的亲朋好友。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