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林文化-喜马拉雅的女神—祥寿五佛母

2019-10-15     北京梵林文化

祥寿五姊妹是西藏十分著名的五位女神,据藏族民间传说,喜马拉雅山以珠穆朗玛峰为首的五座山峰,是五个姐妹,称为“雪山五祥寿姊妹”或“祥寿五佛母”,即祥寿佛母扎西次仁玛、翠颜天母婷吉希桑玛、贞慧天母米玉洛桑玛、冠咏天母决班震桑玛。施仁天母达嘎卓桑玛。其中翠颜天母是珠穆朗玛峰的主峰,所以珠峰曾被成为“翠颜雪峰”。

据说,祥寿五姊妹原为苯教神灵,尔后被莲花生大师降伏,成为佛教护法,立誓护持佛法,各司其职,守护藏地,虽然民间口头传说描述了莲花生大师击败、收服祥寿五姊妹的故事,“但在莲花生大师的传记中却没有这些记载。”

莲花生大师降伏祥寿五姊妹

祥寿五姊妹原为西藏古代苯教神灵,“是被莲花生大师击败、收服,尔后立誓护法,成为西藏佛教的护法神。”据传说,莲花生大师最早就是通过珠穆朗玛峰地区进藏的。在翻过珠穆朗玛东坡,沿着北部山脊下山的途中,他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山洞。于是便停留洞中,冥想数日,从此以后,这个山洞就成了珠峰朝圣途中的重要地标。山洞附近没有现成的水源,于是莲花生大师就踢开了一片山壁,一眼泉水马上喷涌而出。今天前往主峰北坡朝圣的人仍然会饮用这眼泉水,以求获得赐福。后来,天性淘气的祥寿五姊妹出现在大师面前,试图引诱他分神。大师马上现出怒相,要求他们永远护持佛法,就此将她们变成了佛教护法神。在米拉日巴传及道歌中记述如下,“当年莲花生大师进藏时我们五姊妹到卡拉荣门地方蓄意阻扰被大师用严厉大手印所降伏,自此献命与大师立誓成为其下属,彼时,授听显宗因果法很多。”

米拉日巴与祥寿五姊妹

关于米拉日巴与祥寿五姊妹的故事在《米拉日巴传及道歌》中有专章叙述,大概内容如下。以前,米拉日巴在自己的家乡当玛珍的曲瓦入定无边三摩地们不久,法力渐深,喉间受用轮容纳风心之日,正是水龙年四月初八。是夜,五位空行女中的四位变成凶恶可怖的魔女,另一位变成艳丽性感的美女。以她们五人为主的世间无数鬼神兵马故意试探法力,而他向本尊神和上师祈祷以为前行,除禅观永胜一切的金刚般三摩地外,心不散逸,与狮子吼佛无二。鬼神兵马被驯服,连求宽恕,决心以后言听计从,侍奉左右。类似说法很多,这里仅述一例。自此,五空行推广噶举教法,呵护人类,成就四业,法统永葆,成为智慧和世间之空行女,殊为奇幻。此传承由米拉日巴从莲花生听受,后传入藏区。

祥寿五姊妹唐卡的造像特征及象征意义

祥寿五姊妹作为“班丹玛索女神(དཔལ་ལྡན་དམག་ཟོར)系统的众生在西藏唐卡中常常作为班丹拉姆女神的伴神出现在唐卡中,在以祥寿五姊妹独立出现的唐卡中。以笔者所看到的祥寿五姊妹唐卡中的人物布局特征来说,总共有两大类。在两类画法中,吉祥扎西次仁玛作为祥寿五姊妹的首位,位于主尊位置,其余的五姊妹的位置,第一类为置于主尊即扎西此仁玛的四边,第二类,也是目前所分析的这幅唐卡的布局是把其余四姊妹置于主尊的下方,唐卡的上方是空行母和上师传承的画像,现在论述的这部唐卡的布局特点是:

(一)祥寿五姊妹唐卡的布局特征

在唐卡中,祥寿天母(བཀྲ་ཤིས་ཚེ་རིང་མ)在五姊妹中居于首位,因此也处于主尊的位置,其余四姊妹位于主尊的下方,分别是:左上为翠颜天母(མཐིང་གི་ཞལ་བཀང་མ),坐下为野驴,执掌先知;右上为贞慧天母(མི་གཡོ་བློ་བཟང་མ),坐下为老虎,执掌农田;左下为冠咏天母(ཅོད་པན་མགྲིན་བཟང་མ),坐下为驯鹿,执掌财宝;右下为施仁天母(གཏད་དཀར་འགྲོ་བཟང་མ),坐下为蓝龙,执掌牲畜。 除了主尊及其半神之外,唐卡中的装饰景物及其上部的神灵也是极其重要的部分,画面上围绕佛像留出的空白还要画上景物或其他由四元素(地、水、火、风四元素)组成的五生命的物体,也可以画上人们乐见的众生有情。各国各地区的绘画中,传统的绘画装饰景物在他们的绘画作品中占据了支配地位。在祥寿五姊妹唐卡中艺术家所用的饰景是岩石、雪山、草原风景以及嬉戏的牲畜等。

(二) 祥寿五姊妹唐卡的造像特征

1.主尊及半神的造像特征

主尊祥寿天母体色洁白,形象为一面两臂,右手持金色金刚杵,左手持金色甘露瓶。面相年轻,衣装优美,全身金色装饰,坐下为白色雪狮,执掌福寿。翠颜天母(左上)身相呈蓝色,形象为一面两臂,骑一头蓝宝石毛发的野驴,右手持宝镜,又称“悬镜”、“坛镜”等。经典中常以明镜表示清静法身之德,以镜中相表达虚幻不实之事;于五智中相当于大圆镜智。左手执五色宝幡,音译“汁都”、“驮缚若”等,为供养佛、菩萨的法器,象征佛、菩萨之威德。贞慧天母(右上)的身相呈金黄色,形象为一面两臂,骑着威猛的老虎,在大宝妙云五色光中显现,利益众生。其一面表示智慧的空性,两臂表示智悲双运,右手持吐宝鼠,表示招引一切世界的财富,左手持盛满宝物谷类的金盘,表示施与众生财、寿之福。身为黄色表示对于众生无损伤、无嗔恨、骑老虎表示能降伏贪嗔等烦恼势力强大的恶魔。冠咏天母(坐下)身相呈红色,形象为一面两臂,右手托珠宝盒,左手持宝石,骑一匹驯鹿。施仁天母(右下)的身相呈绿色,形象为一面两臂,在大宝妙云五色光中显现,右手握一颗草药,左手持一根毒蛇绳索,座椅是一条绿龙,执掌牲畜,能送给人们繁衍四蹄牲畜的智慧。

2.持物

金刚杵:古代印度兵器,质地坚固,能击破各种物质。密教中,金刚杵象征摧毁烦恼之菩提心,为诸尊之持物或修法之道具。净瓶:又称“水瓶”、“澡瓶”或“军持”等,分为宝瓶和甘露瓶两种。宝瓶显地大之形,即表征众生本有的净菩提心之理德;甘露瓶有平息烦恼灾障之意。祥寿五姊妹中祥寿仙女扎西次仁玛左手即持长寿宝瓶。果穗:即果实和稻穗,代表五谷丰盈之意。佛经中说:“若为果 诸谷稼者,当于蒲桃手。”祥寿五姊妹中的施仁天母,是执掌牲畜和谷物的女神,其尊形右手持稻穗,象征护佑众生五谷丰登、牲畜兴旺。宝镜:又称“悬镜”、“坛镜”等。经典中常以明镜表示清静法身之德,以镜中相表达虚幻不实之事;于五智中相当于大圆镜智。据《陀罗尼集镜》记载:“如为成就广大智慧者,当于宝镜手。”在藏密中的雪山祥寿五姊妹中的吉祥长寿自在母、翠颜天母也都以镜为持物。幡:音译“汁都”、“驮缚若”等,为供养佛、菩萨的法器,象征佛、菩萨之威德。西藏佛教谓幡具有无量佛德,如修行者以顶触幡则来世成道可至佛位,次称“灌顶幡”。绘在幡上的图像,称“绘幡”,其内容包括佛、菩萨、明王及天部主尊。绘有种子字的幡称“种子幡”。雪山祥寿五姊妹中的翠颜天母即以幡为持物,其遵形为右手持宝镜,左手执五色宝幡。

3.坐骑

狮子:狮子是百兽之王,是古印度君权和护佑的象征。是唐卡中常见的动物形象之一,佛经中多用狮子比喻佛陀的无畏与伟大。狮子是众多金刚乘神灵的坐骑,其中有多闻天王、文殊菩萨、象头神和吉祥长寿天母。印度艺术中出现的狮子在藏族艺术文化表现中可以视为神话中西藏雪狮。鹿:佛陀于鹿苑初转四谛法轮,即以鹿为转法轮之三味耶形。据《毗奈耶杂事》卷三十八记载,佛陀于过去世曾为鹿王,为救群鹿而丧失生命。并于临终时发誓愿,将来得成无上正等觉,将诸鹿都能生死罗网。在有善相神的风景画中常常画有鹿。此时,它们代表自然的和谐和神之净土的无畏。与孤寂的犀牛一样,鹿象征着断灭,因为他从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连续过夜。在藏族艺术中,鹿常为雌雄成双成对出现,代表着和谐、幸福和忠诚。绘画中祥寿五姊妹当中的冠咏天母的座椅就是一只驯鹿。老虎:在印度,虎皮最初是湿婆的象征。他杀了“欲虎”,用其皮制作了他的禅修坐垫。在印度教和佛教中,常用整张虎皮为众多瑜伽师、大成就者和神灵制作床垫或坐垫。在金刚乘中,老虎是众多神灵,尤其是怒相神或好战神灵神灵的坐骑。骑在暴怒的老虎身上象征着大成就者或神灵的无畏及凌驾他人之上的意志。龙:在佛教中,龙是东方和中央白色神大日如来的坐骑。天蓝色或绿松石色的龙是众多佛教护法神、水深或风暴神及护宝神的坐骑。祥寿五姊妹唐卡中施仁天母的坐骑就是一条蓝龙。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ZVz0W0BMH2_cNUgWmx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