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的军长基本是中将,傅崇碧打了铁原阻击战,为何只是少将?

2021-04-20     这才是战争

原标题:志愿军的军长基本是中将,傅崇碧打了铁原阻击战,为何只是少将?

志愿军的军长在55年授衔时基本上都是中将,然而华北野战军第一主力部队六十三军的军长傅崇碧却只是少将。抗美援朝战争中,六十三军可是打了赫赫有名的铁原阻击战的,在国内的知名度非常之高。可是这样的一支功勋部队,为什么军长傅崇碧只是开国少将,比其他志愿军的军长要低一级呢?

开国将帅的授衔是考虑各种因素的,战斗的指挥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所以就要说一下,在铁原阻击战之前六十三军的战斗,这就是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六十三军突破清平川的战斗。

一、六十三军的作战企图

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六十三军(军长傅崇碧、政委龙道权)为志愿军西线的左翼,任务是攻击加平、清平川(即清平江)及南岸之韩军第6师团和第2师团、美军第7步兵师各一部,以牵制西线敌军,掩护第九兵团发起主要突击。傅崇碧的决心是在一线展开两个一梯队师,以187师为左翼进行主要突击,188师为右翼进行辅助突击;而189师为二梯队,在187师后跟进。从这么简单两句话就可以看出六十三军的作战决心。

主要突击方向的187师虽然要渡过两条水系——北汉江和洪川江,但是这两条江水流既浅又缓;渡江后向纵深发展正是韩军第6师团和美军第7步兵师的结合部。那么意图就很明显了,这是要切断美军第7步兵师和韩军第6师团的联系;而189师在187师后跟进就是考虑到这边是美军,不但合围韩军需要二梯队投入战斗,更需要部队阻击美军。

辅助突击方向的188师只要渡过清平川。清平川江宽水深,水流湍急,而且两岸怪石林立,基本上无法涉渡。但是江上面有一座清平川大桥,可以利用大桥向江南前进,向纵深发展正是韩军第6师团和第2师团的结合部。意图也很明显了,切断韩军第6师团和第2师团的联系。这样一来,两翼将对韩军第6师团形成钳形攻势。

二、韩军的阵型

六十三军的当面之敌韩军第6师团在美军第9军编成内,按照美军第9军的作战决心,韩军第6师团长张都暎做出了针对性的部署。

原本,韩军第6师团的部署是,以龙门山一线为核心阵地构成主抵抗线,其第7联队在龙门山东侧展开为右翼,其第19联队在左翼占领阵地,第2联队为预备队;右邻为美军步兵7师,左邻为韩军第2师团。可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师团长张都暎把预备队第2联队拉了上来,命其进至洪川江、北汉江南岸为前哨。

这样一来韩军原来的倒三角配置变成了正三角配置,这就意味着张都暎准备以第2联队迟滞志愿军的攻势,消耗志愿军攻击部队的力量,伺机以后方两个联队实施反击。

这个思路最终决定了韩军第6师团此战的结果。

我们来具体分析韩军的阵型(见图)。

从图可以清晰看到,韩军第6师团是一个标准的师防御阵型。配置上采用兵力前轻后重,这说明什么?说明张都暎学的非常快,之前他刚和志愿军四十二军和四十军交手过,一下子就学会了志愿军刚刚总结出来的机动防御原则。后来这个人短暂地当过韩国总理,之后长期在美国当教授,确实还是有一手的。

首先,张都暎大胆的在江北岸放了侦察、警戒部队——韩军的搜索连和第2联队的6连(加强1个排)进至清平江北岸,建立前哨阵地。这充分说明张都暎还是很有勇气的,充分认识到前哨阵地对迟滞志愿军攻势的重要性。

在警戒阵地的后面,就是韩军第6师团的前沿防区。如前所述,是一梯队团——第2联队,沿洪川江、北汉江、清平江南岸以及向后延伸的长乐山占领阵地,两个营在前,右翼1营占领长乐山一线,左翼2营占领新川里以北381高地一线,纵深3.5公里。

3营前两个营3.5公里之后的353高地为预备队,并与师主力保持联系。

张都暎命令第2联队:没有命令决不能后撤,必须拼死截击志愿军的攻势,而要视情况进行出击战斗。即使志愿军形成突破,也必须固守要点。

洪川江、北汉江、清平江南岸距离龙门山一线有13到17公里之远,也就是说韩军第6师团的一梯队团纵深最多可达17公里,这远远超过了当时条件下一个团的防御纵深,这就说明至少还有一到两道预备阵地。

这意味着张都暎的意图就是拼掉这一个联队,让他们利用地形和纵深拼死拦截志愿军进攻,展开层层阻击与志愿军寸土必争;并且坚决固守主要的支撑点,不让志愿军穿插部队进行迂回。如果用一个联队顶住志愿军的攻击锐势,那就最好;如果不能,身后还有两个联队,继续进行战斗。

第7联队和第19联队并肩部署在龙门山的主抵抗线上,为师预备阵地,并规定核心阵地必须以一个整营的兵力进行固守,必须加强各结合部的警戒防御。

第27炮兵营对师团进行全般支援,但优先支援第2联队。

师团工兵营3个连,每一个加强一个,大力修筑各种防御工事。

三、六十三军的攻势

1951年5月16日下午,六十三军各部开始行动。战斗打响后, 187师强渡北汉江,经过并不激烈的战斗,驱逐了韩军第2联队6连,在5月17日攻取北汉江以南诸要点。188师这边的战斗也不激烈,韩军第6师团搜索连在5月17日进行了一天抵抗后,在5月18日凌晨也撤到了清平川南岸。这里就需要我们注意了,韩军第6师团的前哨警戒部队仅仅是两个连(加强连),战斗虽然不激烈,但是却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警戒部队的任务是什么呢?查明志愿军的兵力、兵器部署情况,进行迟滞战斗,最好能迫使志愿军攻击部队提前展开战斗队形。(志愿军六十三军击溃的敌军前哨中也包括韩军第2师团31联队和美军第7步兵师的警戒分队)而韩军这两个连在韩军第27炮兵营,美军第9军第92自行火炮营、第937、第987炮兵营,以及美军战机的帮助下,整整迟滞了志愿军六十三军一天时间。5月18日,187师分两路再次强渡洪川江,左翼为559团(欠3营)、561团,从柯古里渡江后向佳日里、鸡谷里、常紫山一线发展进攻,右翼为560团,从兰谷地段渡江后向长乐山一线发展进攻。

韩军第6师团在5月18日白天187师的侦察行动中完全判明了187师的意图,据守这一线的韩军第2联队1营得到了第27炮兵营和美7师、24师炮兵的全力支援。5月18日晚,志愿军187师发起进攻后,美韩军照明弹把天空照得像白昼一般,美韩军炮兵拼死进行了阻拦射击。从晚9时战至11时,在韩军第2联队1营主力拼死抵抗下,559团第一波攻击未能得手。

这时战局突然发生转变,559团正面攻击虽未得手,但穿插部队发展顺利,已向韩军第2联队1营侧后急速迂回,形成了合围,看起来这次战斗将十分顺利。按以前的经验,此时的韩军第2联队1营应该崩溃,散兵将逃得漫山遍野皆是,志愿军剩下的任务该是清剿残敌。

然而这次的情况却不一样了。559团虽然逐步夺取各个山头,缩小了包围圈,但韩军第2联队1营主力依然形成了以559高地为核心的环形防御圈。志愿军虽然一度冲上高地,但未能在白刃交锋中击溃韩军。但是在559团的攻击下,韩军第2联队1营终于在19日晨顶不住了,弃守559高地,在炮兵和美空军的掩护下,撤至罗山准备继续防御。

另一边,志愿军561团在559团后跟进,在19日凌晨顺利占领了常紫山后,马上对罗山的韩军再次发起攻击,经过4个多小时激战,韩军第2联队1营再次后撤。这时561团继续向纵深发展,发现韩军有接应部队北上。187师师长徐信于是命令560团和559团迅速向561团靠拢,准备围歼南逃的韩军第2联队1营和北上接应的韩军(第7联队2、3营)。同时由于187师攻击并不顺利,六十三军命189师566团于5月20日凌晨在左翼投入战斗,向韩军第6师团和美军第7步兵师的结合部发展进攻。

我们看到战至5月20日凌晨,187师已全部展开三个团的兵力,但未能抓住韩军,更未能围歼韩军。军预备队189师被迫以566团投入战斗,去执行切断美军第7步兵师和韩军第6师团的任务(见图)。

右翼188师方向。188师深知自己此行的关键全在能否顺利夺下长120米,宽5米的清平川大桥。这个任务交给了563团。563团团长马兆民观察后认为韩军白天防御松懈,摆明了依仗美军飞机以为志愿军不敢白天夺桥。于是马兆民决定,就在白天打。

5月17日下午3时,563团4连突然发起袭击,顺利夺取清平川大桥。随后563团全团迅速跟进,占领清平川南岸最高的制高点709.7高地,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桥头堡。六十三军炮兵团高炮27营马上跟进至大桥两侧,组成严密对空火网。

这一行动,后来成为六十三军活命的关键。

563团行动成功后,188师各部急速跟进,分两路向江南发展进攻。他们要面对的对手既有在禾也山、梅谷山一线的韩军第2师团31联队一部,亦有在新川里一线的韩军第2联队2营。

563团战斗比较顺利,在18日晚首先夺取了禾也山北山,当韩军第2师团31联队发起反击之时,563团突然发起阵前出击,击溃反击韩军后顺势夺取禾也山,一路连战连胜,在20日凌晨已进至梅谷山一线,先头部队甚至与美军第24步兵师部队发生遭遇。

562团则攻击韩军第2联队2营,战至19日晨也击破当面韩军,并尾随该营冲向韩军第2联队预备队3营据守的353高地,与187师560团部队会师。但战至20日晨,未能拿下353高地。

564团则向左边的187师方向发展进攻。

其实战至5月20日晨,六十三军一梯队师六个团全部展开,甚至还包括二梯队师566团加入战斗,但只取得击溃韩军第2联队一梯队营的战果,左翼187师主攻方向进展大一点,已进至韩军第2联队第2道预备阵地,566团顺利切断美韩军之间联系。右翼188师对韩军第2联队的攻势进至第一道预备阵地,但最右翼的563团发展顺利,已切断韩军第2师团和第6师团之间联系。

表面的态势来看,六十三军终于取得了进展。但问题是,根本没抓住韩军第2联队,更不要说消灭了,而自己却已经展开了七个团。这意味着后继乏力。

连我都看出来后继乏力了,你说张都暎看出来没有?

当然看出来了,张都暎通过这几天的战斗认为,志愿军一梯队师攻势已衰竭,于是命令在龙门山一线的第7联队和第19联队展开兵力,进行反击。

正当张都暎命令反击的时候,189师566团在快速突击,在20日晨占领韩军第6师团和美军第7步兵师的结合部小理山和580.7高地。同时189师主力进至洪川江南岸,准备适时投入战斗,意图还要发展进攻,以完成任务。

而韩军第6师团此时也已决定反击,预备队已准备投入战斗,双方此时呈针尖对麦芒之势。

此时的战场局势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错综复杂,瞬息万变。

四、傅崇碧突然决定撤退

在继续下文前,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傅崇碧回忆录》。

光看傅崇碧回忆录,肯定没人能看明白,一路节节胜利的六十三军怎么突然就感觉到情况紧急,到了非要撤退不可的地步了呢?难道不能就地继续作战吗?

我们在前文已经讲过,六十三军的第二梯队189师已经投入战斗,其566团1营已在20日晨占领了韩军第六师团和美军第7步兵师之间的结合部小理山和580.7高地。

566团1营占领小理山和580.7高地后,命1连1排担任防御任务。然而这座山怪石林立,石质坚硬,1排忙乎了2个多小时,还是无法构筑工事,最后只能搬些大石头堆起当简易工事。5月20日上午8时,美军第7师以一个营的兵力对小理山发起了反击。

不过这个排打得非常之好,在地形并不有利的情况下连续打退美军第7师4次冲击,自己居然只有1人受伤。关键原因在于机枪班长白增奎,他选好了多个射击阵地,灵活变化自己的射击位置,而且枪又打得准,使得全排得到强有力的火力支援。需要指出的是,战斗刚开始没多久,一块弹片就刮破了白增奎咽喉,没时间包扎,他是在负伤的情况下一直战斗。所以打退4次进攻,唯一负伤的人就是他自己。

美军第7师的第五次进攻改变了战术,以一个整连的兵力从四面八方以散兵队形同时发起不顾死活的冲锋。这是美军总结失败经验后想出的办法,白增奎这挺机枪虽然准,但不可能同时兼顾四面八方,志愿军其他步枪火力没有机枪的威力。

这一战术果然奏效了,1连1排虽然凭借肉搏再次击退美军冲锋,但1个排几乎全部牺牲,只剩下白增奎等3人。于是1连预备队冲上阵地,继续与美军鏖战。但美军也打精了,战至下午3时40分,美军在围攻小理山的同时,分一部兵力向侧后运动,意欲彻底切断志愿军退路。1连遂被迫放弃小理山,退守580.7高地。

然而美军凭借机动优势,迅速尾随而至,580.7高地也宣告失守。

1连以1个连的兵力阻击美军1个营整整一天,应该说打得非常不错。但是战场上局部的战斗情况有时会误导情况。见小理山和580.7高地失守,傅崇碧着急了,这两个要点是六十三军阻击美军第7师,不让其救援韩军第6师团的关键所在。

丢了这两个要点,美军随时可以西援。傅崇碧遂严令566团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小理山和580.7高地,没有军的命令不得放弃!

傅崇碧此时还没有判断出战局的整体情况。

得令后,566团坚决执行了命令,入夜后以2、3、7连对580.7高地发起反击,美军怯于夜战,不战自退,正面攻击的2连穷追不舍,将美军赶向从两翼包抄的3连、7连。566团顺利反击580.7高地得手,还将逃跑的美军一顿猛揍,俘虏28人。

按理说,566团已经顺利完成任务。189师主力应从这个方向切入发展进攻。可是这时却出现了《傅崇碧回忆录》中的一幕。傅崇碧虽然没有在第一时间就判断出美军第9军意图,但当天晚上他终于看出来了。

我们之前已经讲过韩军第6师团的阵型,现在就来放大战场看一下美军第9军的阵型。美军第9军从西到东摆开了美军第24师,韩军第2师团,韩军第6师团,美军第7师。在中央的韩军位置靠前,在两翼的美军位置靠后。

这就是汉尼拔的凸形阵。中央的韩军两个师团是肉盾,两翼张开的美军是杀招,用中央韩军部队顶住志愿军攻势,并吸引志愿军向心突击,两翼的美军则可利用其高机动性迅速向志愿军侧后杀去。

我们看到,六十三军的进攻是要渡过北汉江、洪川江、清平川三条水系的,六十三军渡过洪川江和清平川后,即成背水作战态势。当美军第9军两翼张开的两个美军师开始发动之时,如果美军第7师不是西援韩军第6师团,而是北上再转西横切洪川江北,那么六十三军就将被包围在洪川江和清平川以南的狭小区域内。这完完全全就是汉尼拔打罗马军团的战术。

这一战术的关键就在于韩军第6师团的阵型配置和对作战时机的把握。要知道,韩军第6师团主抵抗线龙门山之南就是汉江,其实韩军第6师团也处于背水一战的态势。因此张都暎的排兵布阵就格外重要。

他有两个选择,用最简单的话来说,一是前重后轻,如果考虑志愿军强悍的攻击力和韩军第6师团新败之余,前沿两个联队,后方一个联队这一部署是稳妥的。但是如果这样部署,万一韩军顶不住六十三军攻势,他的后手就变少了。或者完全顶住了六十三军攻势,美军第9军的战役企图就被张都映给打乱了。

二是前轻后重,但是如果这样部署,万一在最前方的第2联队兵败如山倒,在主抵抗线的两个联队距离背后的汉江只有一箭之遥。自己很可能被志愿军六十三军全歼在汉江以北。非常危险。

而张都暎完全领会了美军第9军的作战企图。他采取了对自己最危险,但也是最能完成美军第9军计划的阵型。而且张都暎考虑到自己阵型的不稳固性,派出了警戒分队在清平川、洪川江以北阻击志愿军六十三军。这步棋收到了奇效,六十三军为了歼灭这些韩军小部队,大打出手,耽误了时间。

这样一来,虽然在前沿阵地的韩军第2联队还是没能顶住六十三军攻势,但留给傅崇碧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特别是187师攻击不利,傅崇碧被迫命令189师渡江投入战斗,中了张都暎的计,送了张都暎一份大礼。这样一来六十三军全军基本上全部进入江南,坠入美军第9军即将展开的包围圈中。

美军和韩军就等着189师也过江呢,当189师一过江,美军立即发动,张都暎也立即配合,全师团北进出击。

而这时的187师和188师正在全力向纵深发展,志愿军遂与韩军第6师团全线展开激战。

看明白了吧,韩军第2联队一个联队,仅仅是一个联队,六十三军两个师未能将其彻底吃掉,别说吃掉,仅仅是击溃第2联队主力而已,甚至未能击溃其预备队3营。直到投入了预备队189师的566团,才打到了小理山。

之前关于四十军的文章说过,四十军参加第五次战役时已是疲敝之师,全军仅27531人,结果就一个118师基本上就把韩军第6师团打崩了。六十三军入朝前已经换装了苏式装备,步兵团都编了高射机枪连,步兵营的机枪连变成了机炮连,步兵连里编了60迫击炮班,各师的炮兵营扩编为炮兵团。还补充了6800多名战士,一个连队高达180人到200人。兵力火力均大大超过了四野最早入朝的几个军。为什么第五次战役前彭德怀那么有底气啊?手上都是齐装满员的部队,还换了苏式装备,彭德怀从来没这么富裕过。可是,彭德怀没有想到,各个野战军的部队,互相之间是有天然差距的。实力只有入朝前二分之一强的四十军能轻松打垮韩军第6师团,不代表其他部队也能这么轻松。

5月20日入夜后,傅崇碧一分析战场态势,发现566团虽然夺回了小理山和580.7高地,但是这里并非美军第7师主力。美军第7师并不是以主力西援韩军第6师团,而是全力北进洪川江北岸之时,吓出了一身冷汗。能不一身冷汗么,傅崇碧的预备队已经用上去一个团了,还没有把韩军第6师团啃下来,韩国人反而在反击了。20日白天韩军刚反击时,也许傅崇碧还认为韩军是为了恢复阵地,结合美军的行动一看,非常明了。人家要包六十三军的饺子了。

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六十三军右翼的六十四军已经撤了,美军第24师也正在快速展开。三面合围,正在进行中。

所以傅崇碧想都不想,直接了当就下令迅速撤退,再不撤,六十三军就完了。

但是这个时候的傅崇碧已只能管自己,管不了其他人,特别是他左翼的第三兵团。大家都知道我说的就是180师。这就是志愿军著名的失利,180师惨败。

五、综述

从张都暎的角度说,这个仗打得确实好。顶在最前面的第2联队,必须得输,但又不能崩溃,得一步步引诱志愿军六十三军往江南前进,如果能逼的六十三军动用预备队,那就更完美了。结果偏偏进入了美军和张都暎追求的战场态势。那么你说是张都暎运气好还是能力强呢?一句话概括,整个战争中韩国军队从没打过这么好的仗。这是韩军在朝鲜战争中打得最好的一仗,是战术运用最精妙的一仗。所以我以前跟大家讲,张都暎才是韩国第一名将。

我们反过来看。如果六十三军第一梯队师能够和以前的四十军一样,把韩军第6师团给打穿掉,或者187师部队自己就能够打到小理山。美军第7师敢北进吗?肯定不敢嘛。美军第7师只能去填补漏洞,它还怎么北进反击?哪怕美军第7师敢分兵北进,六十三军预备队189师还没动呢,一点都不怕。

美军第7师进不了,六十三军还用这样仓促撤退吗?180师还会吃大亏吗?

我都能看懂的战场态势,彭老总自然更懂。傅崇碧和志愿军其他军长相比,资历上是要浅一些。但他毕竟打了赫赫有名的铁原阻击战,这本来应该是他的加分项。可为什么没有加分呢?彭老总比我更了解战场态势,对于整个战局来说,这只是功过相抵。

如果要看续集的话,那么下一篇文章来说说,美军已经发动,韩军也在凶猛反击。对六十三军来说,敌前撤退,这是战争中极具技术含量的活,如此危局,六十三军怎么突出重围?

最后说一句,我跟志愿军189师师长蔡长元之子蔡小心聊过多次,他都承认六十三军在入朝初期打得不好,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风度。蔡小心对六十三军史料的搜集,在国内肯定是数一数二的。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王正兴,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军事观察员,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RrX8HgBrsvY2_Uu5U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