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要塞,旱地水城,会呼吸的“广平府”--邯郸旅游攻略广府古城

2019-12-22     春秋儿絮语



我出生和生长的地方,是一座格外“年轻”的城。

开阜不过百余年,除了那条千百年来奔流过境的松花江,拿得出手的名胜最老也不过是与城同寿。可能因为如此,我自小就对 “古迹”就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哪怕是他们当地人自己都瞧不上的残垣断瓦、土石基地,我都能不厌其烦的看上好久。要是有保留着原貌和原始建筑材料的古城就更不得了了。



说起来,原始结构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国内也有不少,但是“城堡”结构保存程度的如广府古城一般完好的却不多见了。



广府古城现存的古城墙是由明代时重新修缮的,城池整体结构也是明朝成化年之后逐渐叠加、增修所成,绕城的滏阳河水也是由时期引进。

古城的城垣整体呈矩形,每隔百米左右有一外伸的“马面”。城墙主体坚实厚重,高约十二米、宽约八米,总周长有九里十三步之说。城内面积约有一点五平方公里,整体面积不大,但是早期外环护城河,只由四座吊桥连通内外,内有四瓮城、四城门以为据守。城墙上有一千五百七十二处垛口,两道城门上皆建城门楼,城池四个角有还角楼,每道城门的城墙上设有二十六座铺舍,供兵士居住。明代所设“四门八楼”将这座城池保卫得固若金汤,以至于解放战争时期,广府古城成了华北平原最后一座被解放的城镇。

虽然如今旧时的城门楼和角楼大多已经因为战火的洗礼不复存在了,南面阳明门和北面贞元门的瓮城也在后期建设中被拆毁,但东西两面的阳和门、保和门的瓮城却相对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这里的瓮城比山海关的宽阔不少,但是在耸立的城墙对比下仍然显得狭窄。身在其中,周围被高大的青石墙所包围,就连天空看上去都短了一截。压迫感是肯定有的,但却并不让人觉得十分恐惧,反而对前路的风景多了几分期许。

纸上谈来终觉浅,那种微妙的感觉,或许只有身在其中才能深切的体会到吧。



既然是明代重修、增扩,那先前就必然存在。至于广府古城究竟有多“古”,那还得咱慢慢往前数。

说起城池历史,自然就不得不提到一些名人或者重大历史事件。

首先是隋末时期,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首领窦建德曾在此建都,始立夏国。此时的广府古城因避讳杨广名讳,已经从“广年”改为“永年”,而且“永年城”这个名字现在仍在沿用。

除此外,广府古城的旧称还有:广平府(“广府”为略称)、曲梁城、卧牛城等。



因为《广平府志》上记载,元朝曾经将隋唐时期的广平郡城“扩而大之,明自成化后叠加增修,规模益具”。所以有人认为,广府古城的建城时间应该是在隋末的“窦夏”时期。但实际上早在战国时期,“曲梁城”就已经存在。这也跟另一位要提及的名人有关。

第二位名人是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客,成语“毛遂自荐”里的主人公:毛遂。广府古城曾是他的封地,城外就有毛遂墓。而“曲粱”一地最早曾在《春秋》中被提及。而且北魏的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也可成为“曲梁城”存在时间早于隋唐的佐证:“洺水东径曲梁城。是也。隋移置广平县,寻曰永年。自是以后,州郡皆治此。”

如果以此推断,广府古城的历史恐怕距今约已有二千六百多年了。



中华文明历史源远,一座城有个千八百年的历史其实不算什么。比较难得的是,这座城的生机不曾被历史的洪流彻底毁灭,在千年后的今天仍然有着欣欣向荣的活力,仍然在世俗之间“活着”。

这也是我很喜欢广府古城的一个地方。

这座城里面有很多平日长居于此的居民,这说明它并非专门为旅游而生的。广府古城在原有文化氛围中,还难得的保存着应有的人间烟火气息,如同山野间的草木“活”得恣意而烂漫。



即便是冬日里万物萧条,古城里的生活气息仍然让这里的景色十分“鲜活”

年份在这,广府古城附近有历史渊源的景点自然不少。除了前面提到的毛冢高峰:毛遂墓,城外还有一座赵州桥的“姊妹桥”:弘济桥。这座桥建于明朝,桥体结构精巧,有着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城内亦有城隍庙、古城墙、清晖书院、太极宗师杨露禅故居和太极宗师武禹襄故居等建筑,可供参观。

两位宗师的故居于我而言没有太特别之处,倒是古城里的太极文化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古城里大街小巷到处都能看到“杨式”或“武式”太极拳的标志。开班授课的倒不是非常多,最多的是那种类似提示他人的“门牌”小标志。只能说广府古城不亏是国家体委命名的“太极拳之乡”,虽然市井之间一片祥和,但是这样的“武侠”氛围的文化习俗,出现在现实中感觉颇有些奇幻感。



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里的对联文化。

广府古城的对联大多数是老式的笔书,字写得好看,词又贴切。再结合古城的建筑风格,十分的赏心悦目。

常年生活在钢筋水泥“盒子”里的人,现在已经很少能看见手书的对联了。现在印刷的春联既结实又美观,想要什么字体、什么花样的都有,省时省力,价格还“丰俭由人”。正是所谓的:“没有灵魂”,却有诸多好处。

但无论如何我还是羡慕古城里遍地的手书春联。那是种即便印刷纸上再怎么洒金、灌彩,也无法完全代替的浪漫。



最后,我想说说广府古城的美食。

一个是古城里遍地都是的广府酥鱼。这个东西好吃,但是没什么特别。

第二个是驴肉香肠。“天上龙肉,地下驴肉”可不是吹的,河北的驴肉做的是真香!驴肉肠也是非常的香,但我们作为礼物带回来的驴肉肠却不大受欢迎。大概就是因为太香了吧。这个香肠里面除了驴肉,最有存在感的就是香油。邯郸本地的香油很不错,驴肉也很不错,两个东西加在一起,就是鲜香加倍。来一小块很不错,但是数量一多就是:吃不动啊,吃不动。如果去玩,买来尝尝还是不错的,每根个体都很巨大,掰开就直接可以上嘴。但建议别买太多,这东西容易变质。



还有就是官网介绍的驴油烧饼和老苏羊汤。驴油烧饼有点像烤的小点心,老苏羊汤则是邯郸本地从八几年出现的一家羊汤老字号,味道不错,羊汤纯正没有杂味。吃的时候最后配上老槐树崩盖烧饼,这算是邯郸现代的本土味道了。



这是在广府古城的城隍庙里墙上拍的,不知道这种招贴名字叫什么,我管它叫“劝善签”

广府古城最方便的地方,就是在邯郸市区里可以直接乘坐605路公交车到达。公交车始发站在邯郸火车站的交通枢纽站点,一般十分钟左右一趟,如果没有涨价那么全程也就五块钱。我们17年去的时候,进城和大多数有民居的部分是不要票的,只有部分保护建筑和景点才要票。可以买套票也可以单独买某一个景点,很方便也很人性化。具体为什么景点付钱,则是行由心止,可以由自己决定。

如果你喜欢,记得点下关注。各种旅行攻略、故事与各地美食,关注“春秋儿絮语”不迷路。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xY1TW8BMH2_cNUg0CU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