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期时,法西斯主义占据了战争的优势,无论是欧洲本土,德国令法国投降打下了大半个欧洲还是亚洲的日本军队一时间横扫东南亚,可以说当时全世界都笼罩在了法西斯的阴影下。
直到日本偷袭美国珍珠岛,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开始,美国的参战令二战局势发生转折,随着美国的参战以及”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成功,曾经“战无不胜”的法西斯阵营在战场上开始节节败退,“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可以说俄国被动保卫家园成功,那么日本为什么主动招惹兵强马壮且还未正式参战的美国呢?
深色为日本所谓的“大东亚共和圈”
其实早在二战前,虽然美国经济产量全球高居第一,但其军事实力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高,诚然美国也是一战时的受益国,但受孤立主义影响,远离欧洲大陆的美国并未大力发展陆军。可以说除了海军外,美国的陆军军队可谓“惨不忍睹”,二战前的美国只有4个步兵师与1个坦克师,单就当时的坦克数量而言,美国还没有欧洲的波兰多。
不过尽管这样,日本也没有必要招惹这个强大的对手,为何日本要做出偷袭珍珠港的举动呢?原来在二战前期,日本建造所谓“大东亚共和圈”的政策严重损害了英美的利益,对此,美国不仅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资产,还联合英国禁止向日本输送石油与钢铁等战争的必要物资,如此一来,日本就彻底傻眼了。
因为日本本土的小物缺,一旦失去了进口石油与钢铁的渠道,那这仗根本就不用打了,钢铁还好,当时被日本侵占的满洲土地上各种矿资源无比丰厚,但石油呢?由于当时的美国与英国几乎控制了全球的石油,一旦没了石油,日本根本无法维持这场战争。
而在当时,日本的科学家也误导了高层,当时的日本科学家写给政府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的东三省是没有石油的(大庆笑了),只有沿海地带才有石油,迫不得已,日本只能从美国下手,尽管拥有美国留学经历的山本五十六极力反对把美国拉入这场战争,但当时的日本高层已被胜利蒙蔽了双眼,外加各种战争资源的逐渐匮乏,日本高层最终还是决定偷袭珍珠港,希望一举重创美国海军,令其在太平洋的军事力量无法再对日本构成威胁。
但日本高层明显低估了美国的工业实力,战争爆发后,虽然美军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大受损失,却也令整个美国彻底成为战争机器,底特律的汽车工业与德克萨斯的油田转瞬之间就为美国制造了源源不断的军事装备。从日本偷袭珍珠港到二战结束,美国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生产了24艘重型航母与10艘轻型航母,再加上其余的护卫航母等,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新建航母超过100艘,而日本拼了老命也只造了出了15艘,单就这个数字而言已经令日本毫无招架之力了。
或许这就是小国与大国的区别吧,单就数字上看,战前两国的海军数量并没有如此悬殊,但作为岛国,各种资源的匮乏与相对较少的人口注定了日本的航母打一搜少一搜,而美国拥有广阔土地与庞大人口做基础,一旦发起战争,后勤力量可以源源不断的为战争前线输送各种物资,也就是说除非一波把美国彻底占领击败,否则战争一旦开始延续,日本根本没有任何胜算,而当时的山本五十六也是看到了这点才反对对美国挑起战争。
因此,某种程度上讲,也可以说是日本的科学家误导了日本军事高层对战争的方向,如果当时日本能在东三省探测出石油,或许就不会有珍珠港事件了,那么美国想要参战时间务必会被推迟,只是历史没有“如果”二个字,日本最终也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