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妈咪参考原创,感谢支持,欢迎转发分享”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家长偶尔会给孩子一些零花钱,是孩子可以自由支配。小时候,不管家庭背景,只要零花钱多的孩子,在小伙伴眼中,那就是富有的人。
从小培养孩子对金钱的支配能力,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对孩子今后的财商发展甚至是社会交往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长篇小说《茶花女》书中有一句名言:“金钱是好仆人、坏主人。”
教会孩子如何正确的看待金钱,和学会合法合理的支配金钱,是孩子成长中不容忽视的部分,不要让孩子被金钱所支配。
金钱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其实是“无感”的,孩子们不理解赚钱的不易,它不过是换取东西的另一种东西。正确的金钱观需要孩子了解金钱的获得途径、用途、意义、不固定的价值等等。
学校附近常会开几家文具店,每天放学不管学不需要,部分孩子总会进去逛上一遍。这天浩浩陪同学去文具店逛逛,同学们在花样繁杂的文具了兴奋地选购着,这时一个同学抬头问站在一旁看着他们选文具的浩浩:“你怎么不买?”
浩浩下意识的将手传进兜里,随意的说:“我家里还有很多文具,等过几天出新品在来买。”同学没有在意,继续低头挑选着喜欢的文具。
回到家后,浩浩跟妈妈说:“妈妈,我的同学都是自己去买文具,我也想自己买。我想要10元钱。”
妈妈浑不在意地回应:“你用什么我平时不都给你买了吗?你才多大会花钱吗?学习需要什么,告诉我,我帮你买。”
被拒绝的浩浩非常沮丧和委屈,别的同学都有自己的零花钱,放学可以买文具买烤肠,自己也想买可是没钱,显得自己有些另类。这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轻则情绪压抑,慢慢不再合群;重则偷钱、抢钱。
第一类:不信孩子,拒绝孩子手里有钱
浩浩妈妈对于浩浩零花钱问题,就是拒绝孩子手里拿钱的不信任态度。但浩浩妈妈之所以在对待浩浩零花钱一事上,态度比较严苛,是因为浩浩妈妈在小时候就被家里在零花钱上把控的非常严格。
基本上没有过零花钱,在父母那个年代,没有零花钱的孩子多,倒也没有太大的落差。但现在,那家孩子手里没点零花钱,有些家里甚至连孩子的压岁钱,都是交由孩子自己管理的。
但浩浩妈妈会帮浩浩将每年收到的压岁钱都收起来。也不乱动孩子的钱,只是要帮浩浩攒起来,认为钱在孩子手里是留不住的。
这类妈妈的金钱观比较极端,这种情况对孩子的影响可能会使孩子对金钱没有概念,当有一天孩子手里有了钱,不论多少,都会没有概念性的花掉。
而且这类孩子对金钱的欲望要比一般孩子强,容易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向不好的方向发展。或被人贩子利用,拐走。
第二类:将金钱与劳动关联,孩子以后没钱不劳动
还有一些家庭,为了让孩子知道,金钱是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得来的,于是,通过给家务事,明码标价,让孩子自己挣去零花钱。
如“洗碗5元”、“洗衣服5元”、“擦地10元”“收纳衣物3元”等等。
小军家就是这样的零花钱制度,看上去,家里非常民主,“你可以拥有零花钱,但能得到多少零花钱,就要看你自己的能力了。”
这样的教育理念,乍看之下很合理,即教会了孩子做家务,有能让孩子明白“钱不是大风刮来的。”
但小军妈妈的这种教育方式还是出现了问题,一次带小军去亲戚家吃饭,想让小军帮着做点家务,结果小军的回答让妈妈一时没反应过来:“做这个活给多少钱?”
小军妈妈立刻批评小军:“你来人家做客,动手帮着做些家是礼貌。”
小军理直气壮的回答:“我没说不帮,但是我做家务你应该给我酬劳。”
小军妈妈没想到,自己的这种关于金钱观的教育方式,尽然让孩子,变得只在乎利益,没有利益的事不做。
这样的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很容易因为短时间得不到回报,而习惯半途而废,很多看不到利益的事也不愿意去做。
第三类:每月定期发放零花钱,教孩子记账
小琪家的零钱管控制度是,每月定期发放零花钱,小琪可以自行支配自己的零花钱,但每一笔支出都要做好记账。
若本月小琪表现良好,如帮忙做家务或成绩进步,可以斟酌给予奖励。
通过让孩子记账帮助孩子直观管理金钱,明白每花一笔钱自己所剩金额,对自己的零花钱有一个很好的规划。
既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金钱观,还可以激励孩子学业进步和为家庭做贡献。不将劳动利益化,也不过于干涉孩子零花钱。
孩子的金钱观是步入社会如何使用钱和获得钱的基础,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将利益与义务、责任区分开,不被钱所支配。
不论是严把孩子零花钱、压岁钱,还是过度与孩子强调利益化。对孩子的的心理发展很社会能力都是不利的。
要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因为表现好而得到回报,而不是为了钱去做完成“表现好”。
妈咪参考,用科学的育儿经验,给你绝对的干货分享,用专业知识为孕妈和宝宝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