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才,绝对是现在文化人骂人的一个高级词汇,就是俗话说的骂人不带脏字,既不带脏字,又能让被骂的人感受到万分的屈辱。但是要是时光倒流几百年回到清朝,当奴才可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奴才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就是一个对下人的称谓。但是到了清朝,这个词就变得光环加身了,是一个高大上的词汇。在满人眼里,奴才跟主子的关系比一般人更加亲密。
清朝皇帝为了方便统制,大肆禁锢民众思想,强迫汉族及其他民族改俗易服,开始只有皇宫内的太监、侍女自称奴才。但到雍正时期,这些风气开始蔓延,一些家臣也开始自称“奴才”,一是自我贬低讨好主人,二是让外人和主人觉得自个比别人对主人更忠诚,而关系也比一般人更加亲密!朝中的王公大臣在面对皇帝及皇帝的妃嫔时也开始统统自称奴才,以显示自己对皇帝及妃嫔的无限忠诚。至此,奴才便成了王公大臣及下人的邀宠的专用名词。但可不是人人都能自称奴才的,清朝规定只有满族官员才能自称奴才,汉族官员只能称臣。那如果汉人冒称奴才邀宠,会怎样呢?
在雍正时期,有一个汉族臣子给雍正皇帝上了一份请安的折子,这个官员竟然在折子上自称奴才,即使写在折子的右下角,也被火眼金睛的雍正皇帝看到了,雍正皇帝特意将”奴才“二字改成了”臣“。只是因为这个上请安折的是一个汉臣,就没有资格自称奴才。
在乾隆38年,满臣天保和汉臣马人龙,共同上了一道奏折,因为天保的名字在前,马人龙便在奏折里以”奴才天保、马人龙“落款。乾隆皇帝看到奏折之后,大为恼火,不但严厉地斥责了马人龙,并且重新规定,以后在公事上都要称臣,也就是说乾隆皇帝宁愿降满人为臣,也不让汉人称奴才。
在那个皇帝老子一个人说了算的时代,能当上他的家仆,当然就是一件鸡犬升天的事,为了个奴才的光荣称号,那个时代的汉人也真的是蛮拼的。即使在现在社会,存在的奴才也不少呀!即使在现在社会,存在的奴才也不少呀!做人难,难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