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城中山水最美,让柳州“封神”的,可不止螺蛳粉和五菱宏光

2019-06-23   华夏云集

难以想象,三十年前的柳州,曾一度是污染严重的酸雨之都。

文 | 蒲亮


“三江四合,抱城如壶”,在山清水秀的广西中部,一条清亮的河流自西向东款款而来,宛如一条玉带蜿蜒至此,优雅地转了一个弯,抱城而流。无论是柳宗元诗中的“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还是徐霞客笔下的“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抑或是闻名已久的“桂中商埠”、“中华石都”、“世界天然第一大盆景”……这座两千多年前依江而建的工业城市,向来因其独特的山水景观而承载着太多的赞誉。

难以想象,三十年前的柳州,曾一度是污染严重的酸雨之都。柳州治理污染、建设生态的历史,是宝贵城市发展的经验。柳州美丽宜居,经济有活力,城市建设有条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定柳州为21世纪城市规划、管理和发展试点城市。

丝路节点,再度起飞

柳州地处桂中盆地,北接湘桂走廊,南无山地阻隔。发源于贵州和桂北的柳江水系,穿柳州之境,汇入西江水系而下,将黔桂与广东和南海连接起来,故柳州是沟通黔桂粤的交通要道。黔桂乃至西南腹地的物资汇集柳州,沿西江水系到达广州出海;广东的商品沿西江水系而上,于柳州输送到西南各地,形成柳州商品物资汇集中转的地位。

自秦始皇统一全国,设桂林郡管辖柳州、桂林等地,柳州地区得以开发。唐代,柳州明显发展,柳州成为沟通桂西北和贵州的交通中转地。柳江河水路最短且水丰易行大船,是一条理想水路,柳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物资出口重要中转地。两宋时期,柳州出现街坊,商品交换更便捷,手工业者和商人增多。明代柳州城垣扩展,清代时期,桂柳运河重修,促进柳州经济发展;康乾时期,柳州为黔粤谷米、商品集散地;柳州城内逐渐汇集多省客商和手工业者,建立会馆,商铺涌现,终成“过载码头”。

如果说柳江是古代柳州发展的血脉,那么航空则是今天柳州的命脉。柳州航空业发展历史悠久。1929年,一架“中山号”飞机平稳降落在柳州帽合村一带,自此,柳州航空业拉开了不平凡的序章。抗日战争时期,柳州帽合机场成为美国空军“飞虎队”在中国抗日的基地,一架架飞虎队战机从这里起飞,与日机展开多次空中搏杀,还远飞日军占领下的香港、广州、台湾及日本本土进行轰炸。

1986年,柳州机场正式设立民航站,当时只有一条航线,旅客吞吐量仅8000人。2016年12月20日,柳州机场新航站楼迎来了由重庆飞来的华夏航空G52765次第一个航班,这是柳州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的执飞航班。从8000到100万,柳州机场用了30年完成了晋级之路。

航空是柳州产业与外界合作发展的重要纽带。2002年,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是由上海汽车集团、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广西汽车集团三方共同组建的大型中外合资汽车公司。柳州至上海航线的开通,对项目落地和产业合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随后,上汽通用五菱公司陆续在青岛和重庆设立整车基地,柳州至青岛和重庆的航线也随之开通。产业发展反过来也促进了航空业发展,2018年柳州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34.7142万人次,同比增长18.6%。

曾经的西南“铁西区”

说柳州,一定绕不过柳钢。柳州人的命运是跟钢铁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中央部署之下,两万多人在轰隆隆的机器声中日夜建设,将柳州打造成了广西壮乡的“十里钢城”。此后湘桂铁路、黔桂铁路、焦柳铁路在这里交汇,再加上人才、资金、资源的聚合,成为中国西南部的工业重镇。

柳钢层层厂房建起的同时,整座城市围绕柳钢为中心发展,住宅区、商业区等各种配套设施依次跟上柳钢人的需求。柳州还拥有被誉为“八大金刚”的八家重要国企,千里光香皂、两面针牙膏、三角电饭锅、鱼峰啤酒等耳熟能详的国货品牌都出自这里。

那时的柳州在广西一时间风头无两,提起来大家都伸大拇指。到六十年代,“柳州市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3亿元,全市人口增加到35万”。当时有个说法可见柳州发展盛况:“华南贸易看广州,西南工业看柳州。”

然而,工业赋予柳州独有的特质与荣光,也给其留下了发展中难以回避的桎梏与沉疴。在柳州市工业博物馆“生态宜居馆”里,挂有很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老照片:市区内烟囱林立、浓烟滚滚;街上行人掩鼻而行、戴口罩骑车。冶炼厂后是“白头山”,蟠龙山下是“黑瀑布”。市区30余个大小排污口污水直排柳江,柳江死鱼漂浮、竹鹅溪污水横流、农田菜地作物倒伏。

艰难渡过发展阵痛期的柳州人开始“向死而生”的变革——重振工业、治理污染、多元建设成了柳州发展的三大出口。

经过连续治理,2018年柳州GDP总量突破3000亿元位列广西第二(次于省会南宁),柳州的工业也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柳钢重新焕发活力,这样的描述出现在新闻报道里:“近年来,柳钢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效率、优化供给结构,实现生产经营效益最优和最大化,预计全年盈利超过40亿元。”

那些还以为柳州是 “污染之都”的外地人也差点惊掉下巴,如今柳州的环境完全打破人们以往的偏见,“天上掉土”“到处煤渣子”早已不复存在,江水澄澈、植被繁茂才是柳州的现况。

走在柳州城中,根本看不出来这是一座工业城市,相反它更像一座旅游城市。站在柳州最高建筑——303米高的地王大厦云顶观光平台俯瞰,柳江不是简单地穿过柳州,而是在市区来回调头,转了四五个U型弯,60公里河道才流出20公里的直线距离,柳州老城区就在半径最小的U型弯处。所以,柳州市区无处不临水,处处有江景。

这座城市的“颜值巅峰”在每年的三四月份,此时,柳州会变作花海,27万株洋紫荆竞相怒放,整座城市笼罩在一片浪漫的粉烟紫霞中,美不胜收。

柳州的生态环境华丽转身,不仅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水上运动基地,还引来了水上摩托世界锦标赛、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内河帆船赛等国际赛事竞相落户。持续的污染治理,恢复了柳州昔日的青山绿地和碧水蓝天,同时也让柳州城市公共绿地面积更大、质量更高,柳州市民享受公园绿地面积人均达12平方米,走出家门不超过500米就有休闲绿地,27万株紫荆让柳州每到春天就会变成花海之都、宜居的幸福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