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主要特征

2019-07-20   大汶口文化研学

大汶口文化是分布于黄河下游和江淮地区的一种原始文化。因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山东省、江苏省及淮北地区。包括北辛文化和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区是山东、苏北、皖北和豫东的汶河、泗河、沂河、淄河、淮河下游的广大地区。是新石器时代中期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化。已发掘的典型遗址有泰安大汶口、滕县岗上、曲阜西夏侯、邹县野店、兖州王因、邳县刘林、大墩子、诸城县呈子、日照县东海峪和胶县三里河等遗址。

汶河北岸、京沪铁路旁大汶口文化遗址标志碑

大汶口文化以农业经济为主,种植物以粟为主,粟比较适合黄河流域的地理气候条件。在大汶口文化时期,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石铲、鹿角锄等农业生产工具,而且开始制作和使用木质农具,如耒、耜等。考古学家在三河里遗址中发现了贮藏用的窖穴,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学会储藏剩余的粮食。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饲养业也比较发达,饲养猪、狗、牛、羊、鸡等动物非常普遍。渔猎业也在经济中占有一定的比重,骨镞、角质鱼镖、网坠等遗物的发现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具有完善的狩猎和捕鱼工具。当时的人们还发明了一种特有的獐牙刃勾状器具,用鹿角作为手柄,可用来捕鱼和切割,是一种典型的多用途复合工具。

最值得一提的是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制陶工艺。大汶口文化早期的陶器以红陶为主,形状简单,伴有火候不足所造成的一器多色的现象。到了中期, 以灰陶为主,陶制品的种类也有了明显增加。晚期则以黑皮陶为主,陶胎为棕红色,少数为纯黑色。轮制技术的广泛应用,使陶器制作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晚期还出现了快轮制陶工艺以及使用新的制陶原料,制出了一种质地坚硬、胎薄而均匀、色泽明快的白色、黄色和粉红色陶器,统称为“白陶”。大汶口文化时期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是以薄胎高柄杯为代表,其造型优美、色泽鲜明,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身,成为龙山时代蛋壳黑陶的祖先。

1959年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

1959年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

制石、制玉、制骨等手工业在大汶口文化时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石质工具多为磨制,并穿孔,出现了管穿法和凿穿法;玉质饰品有璜、玦、管等, 大敦子遗址中出土了软玉制成的环刃小刀和硬度很高的碧玉铲。这些都表明大汶口文化时期手工业是十分发达的。

大汶口文化时期的房屋建筑水平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房屋有圆形半地穴式,屋顶为木质的原始梁架结构,屋顶呈圆锥形;还有方形平地起建式,墙基挖沟槽,沟内填黄土立木柱砌建而成。当时的房屋大多都是结构简单、面积不大的,虽然如此,这在当时也体现了人们的极高建筑创造能力。

再来谈谈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墓葬。大汶口时期,墓葬已经形成墓群文化, 墓与墓之间排列整齐,头的朝向基本是一致的。墓葬的集中和疏散排列,反映出氏族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墓的形制多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形式。中晚期后盛行木结构的葬具,有长方形椁,井字形椁和长方形木框上再套一个框。男女合葬墓的比重越到后期越大,这说明一夫一妻制逐渐得到确立;还有一种厚葬墓专门为保护氏族利益而死的人使用。随葬品的多少越到后期越是悬殊,而且男人多为生产工具,女人多为纺轮,这说明男女的分工已经明确, 男性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女性从事家务劳动。随葬猪下颚骨也成为当时的风尚,猪颚骨的数量成为衡量财富占有量的标尺。随葬的獐牙勾形器则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这充分说明,大汶口文化晚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 原始氏族社会已经逐渐走向私有制。

大汶口文化时期的民俗中盛行枕骨人工变形和青春期拔除一对侧上门齿,有的长期口含小石球或陶球,造成颌骨内缩变形。另外,还流行在死者腰部放穿孔龟甲,死者手握獐牙或獐牙钩形器。这些习俗是中国其他史前文化所罕见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已经出现了早期的汉字,在陶器上的一些刻符就是最好的证据。

今年是大汶口文化遗址发现60周年。

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使黄河下游原始文化的历史,由 4000 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向前推进了 2000 多年。同时,证明山东龙山文化是继承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它不仅为山东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为黄、淮流域及山东、江浙沿海地区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且对研究史前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学者们认为,大汶口文化时期是以太昊伏羲氏为首的东夷文明时期,是泰山封禅祭祀文化和曲阜孔孟圣人文化的主导文化;是齐鲁文化之源,中华文明主导文化之一。它全面系统地记录和展示了中华民族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原始公有制向私有制、无文字历史的史前文明向有文字历史的文明社会、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由部落到国家转变的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而且大汶口文化与泰山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是 " 大汶口人 " 创造了泰山的早期文化,否则就不会有泰山成为今日之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汶水汤汤,逝者如斯,大汶河孕育和见证了中华文明 6000 多年的时代变迁。如今大汶河北岸的太阳部落主题公园新建设的史前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将文化与传承,科研、教育等功能融入其中,已形成独特的研学实践教育资源体系,为全市及至全国的中小学生了解大汶口文化提供了场所,更欢迎社会上对史前文化、大汶口文化有研究的有识之士前来参观指导,并提出宝贵意见。

太阳部落史前文化研学基地

本文图片及文字大部分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