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一线|走进西部(成都)科学城① 天府实验室建设稳步推进

2022-04-18   成都科技

原标题:科技一线|走进西部(成都)科学城 天府实验室建设稳步推进

驶入“双城”时代

迈入“双碳”时代

跃入“超大城市”行列

……

过去五年

成都的飞速发展

正深刻改变着这座城市

多重机遇叠加

成都正迎逢

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过去五年

一个个战略科技平台

在成都兴隆湖畔

比邻而居、拔节成长:

西部(成都)科学城挂牌

成都超算中心跻身全国前十

天府实验室“组团出道”

……

科技创新

也正在成为成都高质量发展的

增长极和动力源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在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

即将召开之际

我们一起走进

成都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西部(成都)科学城

一同探访一个个“金字招牌”

感受一处处创新脉动!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支持成渝两地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自2021年6月正式挂牌以来,西部(成都)科学城已逐步成形起势。

《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提出,依托西部(成都)科学城攻关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推动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

目前,已集聚中科院系统单位14家、中核系科研机构7家,引进上海交通大学成都先进推进技术研究中心等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53个,落地华为鲲鹏等重大项目101个。

西部(成都)科学城如何打通基础研究创新源头,激活公园城市“源”动力?今天起,让我们一起走进西部(成都)科学城,感受创新一线的动能澎湃!

近日,天气回暖。在位于成都未来科技城国际科教城片区的天府绛溪实验室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在做好防护的同时,正在加紧有序作业。

天府实验室是四川面向国家战略要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自身优势领域而打造。

自2021年天府实验室正式揭牌以来,已从“零的突破”变为“组团出道”,各项工作正稳步推进。

聚集全球创新资源,天府实验室建设如何再上“新台阶”?今年,成都将全面运行天府实验室。年内挂牌天府绛溪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加快建设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

天府兴隆湖实验室

启动第三批招聘

近日,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发布最新招聘,面向全球招募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去年11月,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开始招兵买马,广纳英才,此次启动的是第三批招聘。

成渝地区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争创国家实验室,对于实施科技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战略性、变革性、基础性、全局性的深远意义。

去年6月,天府实验室正式揭牌。这是四川创新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天府实验室进入了由谋划布局到全面建设的新阶段。

其中,天府兴隆湖实验室最早启动建设。据介绍,2021年6月天府兴隆湖实验室由省政府批准组建。实验室为独立事业法人机构,位于成都科学城鹿溪智谷科学中心,占地约1120亩。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绿色智能光子技术、微纳电子技术、智能感知技术、深空通信技术、电磁调控技术。

天府绛溪实验室

预计6月载体建成投用

作为天府实验室的4个方向实验室之一,天府绛溪实验室正加快建设,预计6月载体建成投用。该实验室由成都高新区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共建,牵头西部地区优势ICT研究机构,以成都未来科技城为核心区域,助力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加快成型成势。

天府绛溪实验室效果图

天府绛溪实验室面向国家电子信息装备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以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为发展方向。

聚力攻坚“卡脖子”技术,天府绛溪实验室将通过新型研发事业单位创新体制机制,按照“去行政化”“科研自主”理念,赋予科研人员充分自主权,着力构建现代化管理制度、市场化运行模式、灵活化用人机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未来科技城国际科教园区鸟瞰图

增强创新策源能力

将出台专项支持政策

天府实验室作为新型研发机构,未来在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上,也将有所创新。统筹配置优势科技资源,选择最优秀团队和科学家按新机制整合组建;在体制机制上创新,更有效地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面向国际国内,建立人才流动机制。

打破体制藩篱,一系列谋划已经产生。据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将围绕财政、土地、税收、人才、金融等方面,制定出台天府实验室专项支持政策,建立省市区共同投入和稳定支持机制。

“我们还将试行天府实验室新机制。”上述负责人表示,将试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探索实施科研人员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岗位工资制和科研容错免责机制,深化科研经费使用“包干+负面清单”制度,增强创新策源能力,补齐创新短板。

部分综合:成都日报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

你“在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