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乱时期,许多人为了所谓的“道义”不惜做出大义灭亲之举。这原本也算是一件好事,大义灭亲的含义是当自己的家人做出了有违道义的事情,我们就可以为了大义而铲除自己的亲人。
在大义灭亲的背后可谓是一家人的心酸与泪水,但是有些人就完全曲解了大义灭亲原本的意义。为了自己的口中的“仁义”,高举大义灭亲的旗帜,抛弃自己的家人。
看似无奈的背后实则有太多的冷漠无情,而他们最终也没能得到理解。在三国时期有一位名将叫朱灵,他就因为一次“大义灭亲”最终被曹操嫌弃,一辈子得不到提拔而碌碌无为。
攻占鄃城
朱灵是三国时期的名将,他是冀州清河郡人。年少时从军,在袁绍的军队中当过兵。后来凭借着勇猛的战斗能力,逐渐升为袁绍麾下的部将。与他一同参军的还有季雍,两人是老乡,也一同辅助袁绍。
后来季雍在驻守鄃城的时候没能禁得住诱惑,带着鄃城投敌到了公孙瓒的名下。袁绍知道后勃然大怒,于是便派遣朱灵带兵去攻打季雍。得知袁绍大军将至,公孙瓒也立即派兵支援鄃城。
双方在城门内外领兵列阵,几番下来之后也没分出胜负。朱灵勘察了形势之后决定加大兵力去攻城。岂料公孙瓒竟然抓住了他的母亲和弟弟,并将朱母立上墙头威胁朱灵:“速速投降,不然我杀了他们”。
朱灵见状顿时失声痛哭,一边是要他尽孝的母亲,一边是要他尽忠的袁绍,换做任何人此刻都难以抉择。但是不一会朱灵还是下定了决心。
他对着城墙跪拜磕了三个响头,说:“大丈夫为人效力,在这紧要关头怎能再顾全家室呢?”随后,朱灵哭着下达了攻城的命令。
公孙瓒见他不识好歹,立即将他的母亲和弟弟斩杀在人前。但最终公孙瓒寡不敌众,立即逃窜出城,朱灵一举攻入城内,生擒了季雍并将他押回袁绍的军营里。
此战朱灵立下了大功,帮袁绍夺回了鄃城,得到了袁绍的重用,但他也失去了自己的家人。在那个战乱年代,亲情在许多建功立业的人眼中似乎不值一提,甚至必要时还可以舍弃。
留在曹营
多年后,曹操征讨陶谦,双方原本就积怨已久,再加上曹操的父亲曹嵩死于陶谦之手,更加剧了曹操对他的怨恨,因此一场战争蓄势待发。
当时关中地区有袁绍和袁术两兄弟的势力最大,陶谦选择与袁术和公孙瓒结盟。他与公孙瓒是好友,曾一起对抗过北方民族,结下了战时情谊。与袁术结交则是因为两部曾一起讨伐过黄巾一党。
如今,曹操在兖州、青州的势力不断扩张,严重地威胁到了陶谦的利益。因此陶谦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决定主动出击对付曹操。
袁绍之前与公孙瓒多次交战,与袁术的关系又特别不好,现在公孙瓒与袁术和陶谦结盟,对他的威胁更大。于是当曹操向他递来橄榄枝的时候,他便痛快地答应了。
面对陶谦的主动出击,曹操也不能坐以待毙,于是主动派兵讨伐。而袁绍作为盟友肯定要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遂派出朱灵带兵前往曹营进行支援。
在朱灵的协助下,曹操一路拼荆斩棘连续攻下了陶谦的十几座城池,大破陶军。朱灵此番也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战争结束后,袁绍派出的兵马也各自返回自己的军营里。可就在这时,朱灵起了不想离开的心思,他对部下说:“我阅人无数,看这曹公一定是个贤明的主,跟随他准没有错,还回去做什么?”
随后朱灵就留在了曹营里,而一部分兵马听了他的话语也一并留了下来。虽然朱灵有心归顺,但是曹操显然不是很信任他,特别是听说了他在鄃城一战时的事迹,更是发出了“此人不可大用”的感叹。
曹操能有今天,不管雄才伟略还是用人识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觉得朱灵为了向袁绍邀功居然不管不顾家人的死活,他断定朱灵是个心狠冷漠之人,再加上如今他背叛袁绍投入曹营,更是犯了曹操的忌讳。
因此,朱灵在投奔曹操之后,其实日子也不好过。他虽然有着强干之才,但最终还是败在了印象不好这些事情上。
兵权被夺
公元204年,曹操平定冀州等地,命令朱灵带领五千人马驻守许南。曹操在临走前告诫朱灵说:“冀州这些新兵,多日来都是非常轻松的训练方式,目前他们听话估计也是暂时的。你向来威严,但也不能太过,一定要多加宽宥,不然他们可能会造反。”
朱灵听了之后留了一个心眼,不久驻守在阳翟的中郎将程昂果然起了叛逆之心,朱灵便立即将此人给诛杀了,并写信告诉了曹操。
曹操回信说:“内奸是军队中最大的危险所在,昔日邓禹率军西行之时,被谗言所累最终只有24人回到洛阳,难道他们是受到战争的连累吗?你的书信言辞恳切,但事实也不一定是如此。”
从这里可以看出曹操对朱灵的不信任,曹操认为程昂的叛逆也许另有隐情,说不定是被人蛊惑,但是朱灵没有彻查就把人给杀了,使得曹操损失一名大将,让他十分恼怒。
随后在许多重要战役中,曹操也没有对朱灵委以重任。曹操讨伐荆州的时候,朱灵在章陵太守赵俨的手下带兵。
关中诸将领叛乱,曹操亲征西行至潼关时,遇到马超的阻拦。徐晃给曹操献计说让他带上一队精兵渡过黄河,截断敌人的后路再擒住他们。曹操同意了,让朱灵也随徐晃一同前往。
后来,朱灵他们很顺利地渡过黄河,在河西驻扎。曹操在渭南与关中诸军大战告捷,朱灵在夏侯渊的带领下也平定了隃糜、汧氐等地。
虽然朱灵战功累累,甚至也没犯下什么过错,但曹操对他依然是不看好,甚至还想夺了他的兵权。一次,曹操派遣于禁前往朱灵的军营让他交出兵权,于禁在军中威望极高,无人不敢不听他的话。
失掉了兵权的朱灵只能在军中做个闲职,此后历史史料中也没有曹操再次启用朱灵的记载。朱灵的作战能力其实不输曹操军营里其他的大将,但因为曹操的偏见只能碌碌无为地过一生。
多年后曹丕登基,朱灵被封为高唐侯衣锦还乡。他这一生无人赏识,无法建功立业成为一代名将实属遗憾,但结局也终归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