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做梦也没有想到,本来只是想在大明分崩离析内忧外患时,靠靠刷刷装备打打怪来给女真族提升一下生活水平,没想到一不小心走上人生巅峰直接创立了新的王朝,取代大明近300年。
彼时的明朝早已经不复开国时万国来邦的气势与荣耀,只剩下伤横累累的一地鸡毛。庙堂之高,有宦官当道,江湖之远,有外族侵扰,上有天灾,下有人祸。这个表面一统的江山实际上已经分崩离析,离灭亡不远了。
正如每一任开国之君都是铁血手腕,渴望名垂青史一样。每一任末代帝王都是侠骨柔情,除了正业做不好,其他的倒是很优秀。可灭国时你的温柔就是原罪,兵临城下时你的碌碌无为就是致命之刃。
历任末代皇帝之中,崇祯皇帝应该算是最悲催的一位了,他不像别的皇帝沉溺酒色,也并没有滥用奸臣。只可惜,前任把大明的家底快败光了,只留给他一地烂摊子。
朱由检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惜其性多疑,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皇朝。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朱由检死后庙号怀宗,后改毅宗、思宗。清朝上谥号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葬于十三陵思陵。------《明史·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庄烈帝一》
崇祯的一生可以说充满了悲剧色彩,他拥有极强的政治手腕,心思缜密,果断干练,并且精力充沛,几乎拥有历史上所有明君的特征:
如果用上帝视角来看他这一生的话,他既是不幸也是幸运的。不幸的是人家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他是前人砍树,后人遭殃。
幸运的是,他及时发现了问题,并且准备力挽狂澜。说句中二的话就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简直算是扭转乾坤的大事,如果他真的成功了,那么他的功绩只怕比开国帝王还要厉害,不过可惜的是他失败了。
究其原因,就是只有帝王心,没有帝王命。嘿嘿嘿,说着玩的。大略回顾一下他的作为会发现,他是一个很矛盾的人,一方面希望手下有人能够替他教训这些番邦异族,保护好大明江山不受威胁,另一方面,他的疑心病又太重,从他凌迟袁崇焕就可以看出仅仅是怀疑他投靠后金,在没有确切证据下就下此狠手,也难怪凉了大臣的心。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没有做大事的气魄,所以即使下了一个正确的决策也是瞻前顾后,难以真正实施下去。
不过相对于崇祯的倒霉,努尔哈赤算得上很幸运了。他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女真族部落的首领,如果不出意外本来也只能在关外闹腾,怎么也进不了中原地区,可惜一件事却打破了他相对平稳的生活,给他带来巨大的变化。
可惜所有人做梦也想不到给 大明造就对手的竟然是二百年来未有的大明边将 ----李成梁
当年李成梁将军深谙以蛮制蛮政策,常年驻守边关以守卫大明王朝,可惜在一次平复叛乱中无意中手下误杀了作为导路人的努尔哈赤的父亲与哥哥,努尔哈赤当年曾做过李成梁的亲兵,很得赏识,只可惜飞来横祸,家人在这场无妄之灾中去世,让李成梁也非常过意不去。
为了弥补努尔哈赤,李成梁上书给他加官进爵,并且多加照拂。
努尔哈赤虽然心有不满,可惜胳膊拧不过大腿,只得压下这股仇恨,不过这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转机,凭着李成梁的愧疚心态,努尔哈赤短短几年内就收服了女真族。改名后金,也就是以后的大清朝。
后来的闯王进京直接攻破了大明,可惜的是他太心急了,只顾着品尝胜利的美食,却忘了约束手下,导致手下欺辱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是可忍孰不可忍,吴三桂直接引领清兵入关,成为了美食真正的享用者。
可惜后来的清兵也是沿袭了明朝的制度,将封建权利推向了巅峰,物极必反,所以三百年后则必然走向了当年明朝的老路。
秦人不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