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之初,太平军战斗部队一共被编成“前、后、左、右、中”共五个军,当时这五个军的编制是比较充足的,总兵力约两万多人。
太平军后来经过一番转战,全军进入紫荆山区时,由于兵力的大量增加,于1851年进行了第一次扩编:太平军又按照《周礼》进行重新整编,原先五个军被扩编成十个军。而且每个军的人数大概在一万人左右,是起义初期的一个军人数的两倍有余。
而太平军第二次扩编是1853年在武昌,当时在十个军的基础上,又再次扩编成了25个军,即“从中一军到左五军”。这次扩编以后,仿佛太平军在扩编上已经“上瘾”了!仅仅数月后,太平军就已经扩编到了50个军,随后又迅速扩编成惊人的95个军。
但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95个军很多却只是个空架子”部队!太平军北伐时一共派出了九个军的兵力,如果按照编制来测算,九个军至少也应该有九万人左右吧。
可是,根据历史记载的资料来看,这支北伐太平军也就只有几万人,出发时可能连两万人都不到。其实这在当时并不奇怪,太平军各支部队不满编的情况,其实在战争中后期一直都是常态。很多“军”真的是“只见番号不见人”,完完全全就是个“空架子”部队!
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那支“后二军”,全军人数“连兵带官”其实只有170个人。更有甚者,根据史书《金陵杂记》记载,太平军还有一些“军”甚至才几十个人,简直就是“除了官不见兵”。
因此,虽然太平军在巅峰时号称自己有“百万”大军,但实际上这里面却有“太多的水分”!所以,即使在巅峰时期太平军的实际作战兵力也就几十万人左右。
而反观当时的清军,八旗和绿营,加上地方武装,当时清军常备总兵力不会低于100万人。而且在大规模战时,清廷所能动员起来的全国总军力,甚至可以高达200多万人!这样对比之下,双方兵力谁优谁劣就“一目了然”了。
再加上太平军一直都在不断地封“王”,“领导”太多也导致管理越来越混乱,各自“占山为王”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说句实在话,太平军当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兵!
因此太平天国后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内乱,再加上太平军在兵力上的“先天”劣势,都是太平天国起义最终走向失败的主要原因。
作者:二战靓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