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章丘这个小山村,有块垒在墙里才保存下来的明朝碑刻,啥情况

2019-11-12   飘零章丘行

早就听说,济南章丘区相公庄街道的腰庄村,因修盖村委,发现了一块垒在墙基里的明朝碑刻,想去看看,一直没有成行。周末恰巧去时家村探访郑家省府盐务最后一名师爷的踪迹,采访完后看天色尚早,便和朋友一起去离时家不远的腰庄,看看垒在墙里才得以保存下来的明朝碑刻。

腰庄村,位于相公庄街道办驻地东北7公里,60多户人家,200余口人,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据《章丘地名志》载:"元末,韩姓由苏州迁居山头店。后迁此,取名花茧坞。附近一尼庵,有庙田数亩,韩姓为占庙田,将主持赶走。主持一怒改村名为"妖庄"。村人因本庄上有山,前有河,名山河庄。后山顶又建一村,取名顶庄。该村位于山腰,改为腰庄。"

那块明朝碑刻就放在新建村委的大门东边的角落里,质地为青石,高1.5米、宽0.6米、厚0.2米。碑顶呈梯形,碑身完好,碑底为凸楔形,底座缺失。据村里曹书记介绍,村里在学校旧址上翻建,扒老房子时发现了垒在墙基里的这块碑刻。

碑的顶部刻有大明字样,正面书文,字为楷体,字迹清晰工整规范。碑面周边则用精美的浮雕花枝装饰。落款时间为:万历八年季春三月之吉立石,据此推算,已有420多年历史了。这块距今420多年的石碑究竟刻着什么内容呢?通过碑文和拓印件,好像回到了420多年前的那段时光。

碑体文字,虽历经420多年的风雨沧桑,依然清晰,碑文竖排,题为《郑家庄七圣祠记》:"县治之东二十里许,夹长白溪谷窈窕间,地处花龙务,村曰"郑家庄"。烟井相望,可数十家。计其北、东、西三面据山,大壑如箕。南面迢延,与胡山对迤……庄旧无祠宇,居人张天京氏曰:"古山川胜地必有庵、观、寺、院,仙、佛道场当之……"

将碑文翻译成现代文,就是说:明朝万历年间,在县城东20多里的地方,长白山一条美丽的沟峪里,有个郑家庄,三面环山,正南与胡山相对。风景秀丽,是风水宝地。村小人少,庄内没有庙宇。村民张天京对村里人说,村里必须要建庙宇,使神灵安息有地,百姓祭祀有所。还没等行动,人就故去。于是族人感其志,存钱集资修建庙宇,供奉七圣,谓之七圣祠。

碑文中详细记载了明朝万历年间这个村子修建七圣祠的史实,并通过熟人请求商河地主张自慎撰写了文章刻碑记之。

在一个小小的山村,竟发现有商河人张自慎撰写的碑文,实属难得,这个人不是别人,是明朝嘉靖年间有"嘉靖八才子"称号的李开先的学生。张自慎,字敬叔,号就山,明商河县聚仙乡张家庄(今张坊乡张老庄村)人,明廪生。具体生卒年不详,约生活在明嘉靖至隆庆年间。明《商河县志》载:"张自慎雅负才藻,落拓不羁,作《五花攒棉》一部,语涉讥刺,被人告发。上宪怒,差人捕捉。其时自慎适在省应试,闻警出东门直奔章丘,游太常李开先门下,终生未仕。"张自慎成年以后大部分时间流寓章丘,故道光《章丘县志·卷十一·人物下》有传。

张自慎拜在李开先门下时,正值李开先因与权奸夏言、严嵩不和,回归故里,与友人结"富文堂"词会,终日诗、词、歌、赋,宴于大观楼,剧以李家亭。太常不轻推毂士,一见自慎,叹赏曰:"老夫衣钵,须此子张大之。"张自慎是李开先的得意弟子,擅词曲,工诗文,尝作杂剧三十余种,流传下来的只有一诗一曲。但当时人对张自慎的评价极高,如太原万伯修曰:"北曲一派,海内索解人不得,眼中独见张就山耳。"

张自慎在章丘、商河这两地很有影响,可惜的是却没有多少作品传世,今在腰庄发现他的文章碑刻,真的是弥足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