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70年代的镇南关外鸿山寺。
-20世纪初的虎溪岩寺全景。
-20世纪30年代的南普陀寺全景。
厦门网讯 (文/厦门晚报记者 龚小莞 供图/紫日) 百年前的厦门古寺,很多都不逊于今天的5A级景区。日前,以清代民国时期厦门佛教寺庙为主题的展览,在思明区盐溪街9号的“民办厦门历史影像处”拉开帷幕,展出近60幅厦门佛教寺庙的老照片,让人一睹这些古寺的往昔风貌。此外,展柜内还有数百幅与寺庙有关的老照片。展览将持续至明年春节前,每周二至周日下午2点到6点免费向市民开放。
厦门较出名的佛教寺庙都可见其本来风貌
这些珍贵的老照片均为老厦门原版老照片收藏爱好者紫日的藏品,他在“民办厦门历史影像处”定期举办公益展览,每次都有不同的主题,吸引了众多厦门市民前往参观。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厦门老照片的收集工作,其中,有关厦门古寺的照片也有不少。
据保守估计,清代和民国时期,厦门岛内的佛教寺庙至少有十几座,这还不包括一些宫庙、尼姑庵等。此次展出的老照片中,南普陀寺、万石岩寺、中岩寺、太平岩寺、万寿岩寺、云顶岩寺、白鹿洞寺、虎溪岩寺、碧山岩寺、鸿山寺、紫云岩寺、金鸡亭寺等较为出名的厦门佛教寺庙,都可见其本来风貌。如今,除了南普陀寺等个别寺庙还保留原貌外,大多数寺庙因为损毁进行了原地重建、扩建,也有一些已经消失或者废弃。
讲究根据山体结构造景 摩崖石刻和自然景观多
紫日介绍,清代时期,闽南人宗教信仰虔诚,佛教特别兴盛,寺庙星罗棋布,信众很多,香火特别旺盛。从老照片中可以看出,这些寺庙并没有今天那么宏伟大气,而是充分利用地形建造。山上怪石嶙峋,寺庙建筑、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点缀其间,很讲究根据山体结构造景,题刻润色。有寺庙的地方,摩崖石刻就特别多,古洞等自然景观也很多,充满了诗情画意。看到这些寺庙的原貌照片,观众能进一步读懂它们的内在含义,领略它们往昔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这些寺庙的景观,占据了厦门旧时二十四景中的半壁江山,例如鸿山寺的“鸿山织雨”、白鹿洞寺的“白鹿含烟”、金鸡亭寺的“金鸡晓唱”、紫云岩寺的“紫云得路”等。可惜的是,如今这些景观大多已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