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这些人农村秸秆变成“宝”

2019-11-25   鹰潭优生活

为改良土壤结构,防治大气污染,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好余江区2019年第二批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11月22日,余江区在马荃镇汉溪村举办全区水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现场推进会。余江区农粮局、财政局、马荃镇等有关负责人及有关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附近农户共计80余人参加了现场会。

在推进会现场,机声隆隆,农机手现场演示了水稻收割机械收割粉碎和水田高速旋耕作业路线等,技术人员讲解了技术优势、机械性能和操作原理等。参会人员纷纷表示,这场现场会科技含量特别足、作业效果也非常好。回去之后,将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本次推进会现场演示了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路线,帮助与会人员直观了解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的优势和技术。秸秆全量还田负责人详细讲解相关技术和问题。
秸秆全量粉碎还田,不仅解决了农民在收割作物后拉运秸秆的问题,做到省时、省力,提高作业效率;同时,粉碎的秸秆深埋土层,进而转化成有机肥料,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为以后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推动秸秆禁烧工作常态化发展。

“水稻作为我省主要商品之一,连续多年获得了较高收成,满足了广大粮农增收致富的愿望,当然在活动增产稳产的同时秸秆量也随之增加,而利用秸秆还田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有效利用了农业废弃物,还减少了因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火灾隐患等。

稻草含硅、钾量较高,稻草还田以后,显著改善了土壤硅素营养条件。水稻是喜硅作物,硅能提高水稻根系活力,提高抗倒、扛病虫害能力。稻草还田后可增加土壤中钾的含量,提高水稻的抗逆性,使土壤变得疏松,有利于水稻的生长。稻草含纤维素较多,分解较慢,有机质在土壤中积累较多,使土壤容重减轻,孔隙度增加,促进微生物活动和根系发展。”农粮局能源办公室主任许小明表示。

汉溪村村民吴友发:“以前啊秸秆就是废物,放没地方儿放,堆没地方儿堆,还不能烧,烧了就犯法。还要忙着秋收秋种,急着腾地。年年为这事儿着急。现在好了,秸秆还田,省钱省时又省力!”

接下来,余江区将不断探索提升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科技水平,着重抓好秸秆综合利用的契机,加强新方法、新技术的宣传推广,变废为宝,逐步实现秸秆还田肥料化、原料化、饲料化等多种利用途径取得良好效果。

来源:幸福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