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淘妈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刚出生的几个月的小婴儿哇哇大哭,妈妈正准备抱起来哄,却被家里的老人拦住了“让他哭一会儿就不哭了,要不然一哭就抱慢慢就惯坏了,以后也不好带。”而且之前在网络上也流传着类似的说法,导致很多妈妈陷入两难,不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那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马上抱呢?妈妈们别再被误导了。
妈妈们纠结的点是什么?
孩子哭了,抱还是不抱呢?抱吧,害怕把孩子宠坏了,让孩子以为只要自己一哭就能“操纵”父母,以后不好管教。不抱吧,看着孩子哭的伤心,当妈的别提有多心疼了。其实说到底,是家长们很难在爱和规则之间做到平衡。
如何解读孩子的哭?
哭是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也是孩子和大人的沟通方式。所以我们不要武断地认为哭就不是一件好事,孩子一哭就烦,想让孩子立马停下来。
对于6个月以前的孩子来讲,他们之所以会哭,无外乎是饿了,瞌睡了,尿了、拉了、生病不舒服了。因为孩子还小,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只能哭。这个月龄的孩子,还没有利用哭来“要挟”大人的意识,家人也不用担心会惯坏孩子。所以在孩子哭的时候,要第一时间抱起孩子。
孩子在6个月后,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哭的原因可能就没有那么“单纯”了。当然,可能是6个月前哭的那些原因,也可能是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想引起大人的注意,或者是情绪的表达方式不对。所以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了解孩子为什么哭了。那如何才能知道孩子哭的原因是什么呢?最重要的一步是倾听。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哭,第一反应就是想尽办法让孩子停止哭泣。你可能利用大人的“权威”让孩子停止了,但是这样治标不治本。在孩子哭的时候,请接纳孩子的这种行为,我们不也都是从小哭到大的吗?所以请在这个时候抱住孩子,安慰他,并且慢慢引导孩子说出为什么哭。如果找到了原因,这才能从根本上找到让孩子不哭的方法。
孩子哭了不抱,有什么影响?
我小时候是出了名的“爱哭鬼”,我至今都记得我5岁左右每天早晨起来都会莫名哭一顿。刚开始我妈也是采取粗暴的方式让我不哭,后来看效果不佳就改变了策略。之后我再哭的时候,我妈都会好好哄我,问我为啥哭,想要什么。从那之后,我就不怎么哭了。我们在哭的时候其实是很希望能从爱的人那里得到宽慰和理解的,孩子也是样的。
刚出生的小婴儿,他们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其实很不安的,唯一能让他安心的就是妈妈。所以孩子哭的时候,只要妈妈抱抱、亲亲,就能让孩子放松,充满安全感。
如果孩子哭的时候,妈妈想的是“哭吧,总有你哭不动的时候。”这样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关注,孩子就会想“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从而孩子会变得很惶恐,无助,缺乏安全感,也不利于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孩子会被宠坏吗?
这是很多家长会担心的问题,其实孩子会不会被宠坏,取决于你怎么做。如果家长能做到这些,大可放心。在孩子平静下来之后,你可以这样做:
•询问孩子为什么哭:不是说孩子哭就是一件坏事,要想处理好这件事,一定要搞清楚孩子哭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提供解决方法:在得知孩子哭的原因之后,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更好的方法。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在教孩子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做好情绪管理。
•坚持底线:如果孩子提出了触及到原则、底线的要求,那家长还是应该坚持底线,并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这样做。
淘妈说:孩子在以后成长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会让他哭的事情。到那个时候,我们可能无法做到第一时间去抱抱孩子。所以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别吝啬你的拥抱。让你的及时回应温暖孩子,给足孩子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