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试不第的韩愈,最后是如何登上仕途的?后来这么样了?

2020-06-25   卫星说娱乐

原标题:屡试不第的韩愈,最后是如何登上仕途的?后来这么样了?

唐朝是一个十分繁荣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当中,诞生了无数的文人墨客。

历史上曾经就这个时代对文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评出一个唐宋八大家。

唐朝的韩愈,就是其中一个。

他由兄嫂抚养长大,虽环境艰苦,但志气不灭。

他曾经立志要写作古文、发扬儒家道统。

他七岁开始读书,十三岁能写文章,自言"千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

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十分刻苦的学习。

但是命运好像和他开了一个玩笑,他接连考了好多次,都没有考上。

其实,韩愈落榜不是因为他写的文章不够好,而是不合当时潮流。

当时流行的是讲究声律对仗、忽视内容的骈体文,与韩愈推崇的先秦两汉散文传统格格不入。

对他"发言真率,无所畏避"的创作风格,一般的考官也难以认同,所以韩愈落榜倒也不足为怪。

韩愈第四次进士科应试是在亲朋反复劝说下才参加的,没想到他的运气不错,这次的主考官是陆贽,是一位欣赏古文创作的大文豪。

他把韩愈卷子一看,叹服不已,就把韩愈录取了。

韩愈从此走上了仕途之路。

任监察御史时,关中大旱,庶民贫困不已、怨声载道。

深受德宗恩宠的京兆尹李实,却为谄媚皇帝,照样横征暴敛。

韩愈愤然上书《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

然而,韩愈却因此得罪李实,遂被贬到千里之外的阳山当县令。

贞元二十一年,唐德宗去世,唐顺宗即位,韩愈因大赦而被召回朝廷。

韩愈极力提倡儒家的思想,以继承儒家的道统作为己任,坚决排斥佛教的思想。

公元819年,作为刑部的侍郎韩愈上疏劝谏,他请求宪宗将佛骨投入水火之中,不要迷信佛教。

但是皇帝听到他的主张之后非常愤怒,想把韩愈处死,当时有许多人去替韩愈求情,所以韩愈最后却降职到潮州去了。

韩愈到潮州以后,探询民间疾苦,废除奴隶买卖。

他不仅解除了民患,还改善了百姓的穷苦生活,并把文化的种子埋在潮州。

潮州人感念他的德政,遂建韩文公庙供奉祭祀,一时香火鼎盛。

综合来看,韩愈的一生,可以说是命途多舛,但是正像那句诗所说。"文章憎命达"。

经历了种种宦海风波的韩愈,反而孕育出了不一般的文章,成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