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童养媳的真实生活:4岁就成“小媳妇”,一生悲惨孤苦无依

2023-11-07     吴忠强

原标题:古代童养媳的真实生活:4岁就成“小媳妇”,一生悲惨孤苦无依

如今有这么一类题材在言情小说领域中异军突起,那就是——养成系,主要是讲女主从小在男主或者男主家的照顾下长大,最后两个人长大结婚,幸福一生。

这类言情小说俘获了很多怀春少女的心,甚至有那么一些人,幻想着去谈这样的恋爱,“童养媳”这个和小说最符合的身份逐渐被关注。

可是在封建时代的大背景下,爱情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正常人对爱情都没什么概念,更何况是童养媳,从小命运就被钉死了,她们又哪来幸福这一说呢?

童养媳的基本概念

想要知道童养媳的生活,首先要明白童养媳这个称呼的含义。最早起源于三国时期,在明清发展成主要“潮流”。

那时候因为穷人家养不起孩子,就找那些富贵人家有男丁而且年纪较小的没娶亲的,把自己的女儿送去,等这个男孩长大了,两个人就成亲,这个女孩就被称作童养媳,而穷人家这样的做法既能养大自己的孩子,又可以减轻家庭的压力。

而在后来的发展中,穷人家因为无力承担高昂的聘礼,就会为自己家的男丁,买一个女孩,养到合适的年纪,一般在14至15岁左右,与男丁成亲。童养媳的年纪有可能比男丁大,也有可能是个更小的小孩,大部分被卖掉时只有4岁左右。

但无论什么年纪,被送到夫家真的可以好好生活,最后获得幸福吗?这个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国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中,极度看重门当户对。

送到富人家中做童养媳的女孩子,大部分都是因为自己家庭贫困,而富人家是看不起的,更不会平等的对待。童养媳只会被当作奴仆侍奉全家,有可能连奴仆都不如,毕竟奴仆是有工钱的,而童养媳是无偿的,任劳任怨的。

在我们看来,在这种被压迫,被指使的情况下,除非有斯德哥尔摩综合化症,否则童养媳怎么会爱上对自己呼来喝去,拳打脚踢的主家呢?可是,这也只是我们心中所想,是我们用现代的眼光去衡量那时她们的思想,她们的遭遇,我们没经历过,又怎么会懂呢?

如果敢反抗主家一次,就会被辱骂,挨打,甚至关进柴房或者小黑屋,几天几夜不能吃饭,被这样的对待,谁还能反抗的起来。还有更小的孩子,从小被灌输要听话,自己的义务就是服侍主家的这种思想,不能反抗,久而久之,人的思想麻木了,自然不会再反抗。

甚至在童养媳眼里,主家对自己客气一点,好一点,都是值得感恩戴德的事,在这样的生活中,童养媳又怎么会知道爱情为何物呢?

或许在出现第一个童养媳时,人们会觉得怪异,甚至会对这种现象产生非议,可是,时间久了,发生得多了,人们也就见怪不怪了。

童养媳的真实生活

童养媳刚开始是因为女方父母缺少彩礼而产生的,后来逐渐走偏。富人家发现,这个女孩在自己家只要管她吃喝就好了,不用付她工钱,甚至饭食也不用很好,饿不死就行。

这样的廉价劳动力,不只可以做自己孩子将来的妻子,在没成亲之前,女孩还可以是家里的奴仆,甚至可以是孩子的保姆、奶妈。而在穷人家生活的童养媳,更是比奴仆还要卑微,饥一顿饱一顿,被打被骂都是日常。

在清朝,童养媳现象达到了巅峰期,但童养媳的生活更是在水深火热之中。富贵人家的童养媳要清早起床,做一家人的早饭,饭后负责洗衣服,收拾卫生,比奴仆还要忙碌。成婚后,还要负责自己丈夫的衣食住行,负责传宗接代。

她们俨然成为了一个工具,忙碌的生活不给她们一点思考的时间,做事稍有怠慢,就会被主家责骂,甚至毒打。这还是结局不错的,起码能在那个时代,苟延残喘地活着,结局不好的,甚至连活着都是奢望。

有些富贵人家家道中落,无力承担童养媳,但又不能送回去,一些歹毒的人家就会把那个女孩子处死,死法不尽相同,但都残忍不堪。而在穷人家的童养媳,不仅要负责一家人的吃喝拉撒,还要去帮忙春耕,秋收,就是一个廉价劳动力。

在嫁给男丁后,生育变成她的唯一价值。如果她们生不出男孩,唯一价值也失去了,打骂侮辱都是日常,女孩有可能会变成别人家的童养媳,重复自己的悲剧。而在她们生下男孩后,她们才能获得为人的尊重。

穷人在不停的生育中变得更穷,而他们仅仅是为了要个男孩,生下的女孩重复着母亲的悲剧,在不同的人家中,度过自己麻木的一生。

我们有时候会看到晚清童养媳的照片,小小的一个孩子,在田地里干活,在灶台边上做饭,脸上好像还有伤,衣服破破烂烂的,眼神里充满着迷茫和懵懂,是一个小孩失去眼里光的小孩。

直到21世纪,偏远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依然有这种现象,很难以想象,在同一片天空下,有人在幸福地生活,有人还在封建的泥潭里挣扎。

消息的闭塞,教育的落后,思想的固步自封,都是导致童养媳悲剧产生的原因,童养媳虽然不是人口买卖,但也是不能容忍的,剥夺一个人的思想和选择权,本质上就是禽兽的所作所为。

小结:

我们没体会过类似童养媳那样的非人生活,我们仅从一些作者的描绘中,去幻想童养媳的生活。那些作者的描述,通常美丽而梦幻,用爱情把罪恶伪装,勾起无知人们的向往,而真实的童养媳的一生,连逃离都做不到,被洗脑的她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悲惨。

而我们作为旁观者,除了同情好像也没什么能做的,只希望悲剧不要重演,每个活着的人都应当有自己的思想,都应当掌握自己的人生,不能被所谓的主流所洗脑,无论多久,都不会失去独立思考和反抗的能力。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9e3afa71d87a5156fdaad8f254089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