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进去 走心听民歌

2023-11-28     深度文娱

原标题:​扎进去 走心听民歌

提到民歌,你的脑子里会出现什么画面?是巍峨大山下男女对歌的高昂悠长,是氤氲水乡边婉转细腻的浅吟低唱,是田间地头伴着劳作飘扬的活力和奔放,还是陪伴童年,声声入梦的温柔和慈祥?

对于很多人而言,民歌是一个既遥远又亲近、既陌生又熟悉的话题。遥远在于,在流行音乐遍地开花的当下,民歌似乎处于一个被冷落的边缘之境,当谈起民歌时,总带着一种见到家乡长者时既亲切又局促的情感;亲近因为,即便背井离乡多年,但在家乡时的耳濡目染,那些代代相传的民歌旋律早已深深烙进脑海,成为一种长期记忆,无论走得再远,时隔再久,当“好一朵茉莉花”“在那遥远的地方”“跑马溜溜的山上”响起时,还是能条件反射跟着一起唱。

民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百姓创造一种歌,取材于日常、生长于土地的歌词、唱法总与当地人民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正如朱迅所说:民歌是土地留给老百姓最宝贵的情感。山西的“开花调”、陕北的“信天游”、青海的“花儿”,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出多样的民歌风格,民歌唱法成为可以鉴定个人祖籍的独特方式。

民歌又充满着历史性,歌词装载着历史,带着时间的印记,讲述着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悲欢离合,例如《映山红》《走西口》《黄杨扁担》,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民歌帮人们记录下永恒的故事。

同时民歌又与生带着创造性,与生活的接近意味着它可以被加工、改编、可以在新的环境下被赋予新的内涵,民歌新唱,与现代流行歌曲的碰撞交融让民歌华丽完成传承和创新。

不过不管是地方文化性、时间标记性还是旺盛的生命力,归根结底都来源于它的人民性。尼格买提说,民歌就是人民的歌,属于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民歌取之于民,歌唱人民,传递的是人民心底最真实、最质朴、最诚挚的情感,目之所见皆为景,见景直抒表达情。正如朱广权总结的:山歌是给自己听的,因而不含取悦和表演的成分。它以传情叙事为根本追求,不假雕琢,所以经典民歌可以世代传唱,经久不衰。

时至今日,有些民歌在被遗忘,有些民歌在被重新发现,民歌“没有随风刮走,那是因为一辈辈人都从中听见自己的心,乃至自己的命”,它使得人类的情感可以共鸣,悲欢可以相通。因而无论对民歌有何种想象,当“中华血脉觉醒”时,人或早或晚都会沉醉于民歌的魅力中。

我问民歌何处找,民歌问我几时闲,不如和《你好民歌》一起,赶赴一场民歌盛宴,聆听那些来自内心深处的自由、质朴、奔放、热烈、婉约的诉说。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994784602a0b9a99bcdc6b82fb0cb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