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锂离子电池在全应用场景加速替代其他二次电池将是大势所趋

2023-09-28     普华有策

原标题:未来锂离子电池在全应用场景加速替代其他二次电池将是大势所趋

未来锂离子电池在全应用场景加速替代其他二次电池将是大势所趋

1、锂离子电池行业概括

蓄电池又称为二次电池,使用前须先进行充电,充电后可放电使用,放电完毕后还可以反复充电循环使用。目前二次电池按所用电芯的正负极材料主要分为四种: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二次电池。它的工作原理是以金属锂作为负极,而以含有锂的含氧酸盐作为正极。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向正极迁移,而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向负极迁移。

根据功能与应用领域的不同,锂离子电池主要分成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动力类锂离子电池和储能类锂离子电池三大类;根据使用的正负极材料体系不同,锂离子电池可以划分为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钴酸锂电池、锰酸锂电池和钛酸锂电池等。根据封装方式和形状的不同,锂离子电池可以分为软包电池、方形电池和圆柱电池。

随着21世纪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型化电子设备的日益增多,消费者对电源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锂离子电池的大规模的实用阶段。与传统的二次电池相比较,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高、重量轻、体积小、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长、充电快速等优势,同时由于不含铅、镉等重金属,无污染、不含毒性材料,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以及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等领域,被称为绿色新能源产品。

2、行业发展

202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发展,不断提升先进产品供给能力,总体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750GWh,同比增长超过130%,其中储能型锂电产量突破100GWh;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锂电一阶材料产量分别约为185万吨、140万吨、130亿平方米、85万吨,同比增长均达60%以上;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行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

下游行业应用加速拓展,助推双碳进程加快。2023年上半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下称“锂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全国锂电池产量超过400GWh,同比增长超过43%,锂电池全行业营收达到6000亿元。

2022年,锂电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以及风光储能、通信储能、家用储能等储能领域加快兴起并迎来增长窗口期,2022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约295GWh,储能锂电累计装机增速超过130%。2022年我国锂电出口总额509.19亿美元,相比较21年的出口额284.28亿美元,增长了79.12%,为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和全球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做出积极贡献。2023年1-8月我国锂离子电池累积出口额为427.21亿美元,2022年同期为299.01亿美元,同比增长43%。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3-2029年锂离子电池行业细分市场调研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后评价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LDL)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96fc0a3dc51bfb9bcf0a908361b8e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