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身边有蒙恬,还有三十万秦军,为什么仅凭圣旨就自杀了

2022-07-31   一耿历史

原标题:扶苏身边有蒙恬,还有三十万秦军,为什么仅凭圣旨就自杀了

历史上有很多人物,拿着一手好牌却打得稀烂。但是扶苏不同,扶苏手里面拿着一手好牌,但是他不打,直接就认输了。

为什么说扶苏手里面拿着一手好牌,却直接就认输了呢?

(扶苏剧照)

扶苏当时有三大优势:

一是他手里面有30万大军。这30万大军是秦朝最强悍的军队,而秦朝京城里几乎没有什么军队。可以说,扶苏和朝廷之间的兵力对比,占着绝对的优势。

二是扶苏手下有当时打仗最厉害的将军蒙恬。当老一辈的将军,包括王翦、王贲、李信等人迈,或者纷纷退隐以后,秦朝真正厉害的大将就是蒙恬。有蒙恬帮助扶苏打仗,扶苏取胜可以说是轻而易举。

三是扶苏身在边关,有非常大的腾挪空间。就算扶苏打了败仗,他也有极大的可能性活下来,因为边关空间非常大,扶苏有很多退路。最坏的情况,退到匈奴境内,依然能够建立一方王国。

总之,任何人手里面拿着这一把好牌,就算不会打,随便乱打都能够打赢。可是为什么,扶苏竟然不出牌就直接认输呢?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因为扶苏明白,这样做,是一种造反的表现。因为当时扶苏根本就不知道秦始皇的情况,他以为秦始皇还活着,以为这真的是秦始皇给他下达的命令。而扶苏这个人一向很忠诚,也很孝顺,所以他才会坚决执行秦始皇的命令。

但事实上,扶苏就算很忠诚很孝顺。他也用不着立刻就执行秦始皇的命令啊,他也可以走一步看一步。只要他这边暂时不动,秦始皇也拿他没有办法。毕竟他手中有这么多军队,只要手里面有军队,他就有继续争辩的本钱。为什么那么干脆就自杀了呢?

我认为,扶苏之所以会自杀,有四个方面的重要原因。

(商鞅变法)

一、秦朝的法令太过于严酷。

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国的法令,其严酷性就非常出名。不仅法律很严酷,秦国执法也很坚决。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建国,这个漫长的时间里,执法的次数是非常多的。但是从来没有遇到过任何反抗。

当年商鞅想要对太子的老师执法,太子的老师也只能认命,不敢有什么反抗。就算后来他报复商鞅,也是找的其它理由,不敢说当年商鞅执法不对。

还有,白起是秦国非常厉害的战将,他可以指挥军队打败当时最强悍的赵国。但是秦王逼迫他自杀,他也只能乖乖自杀。

可以说,严格执法,已经成为全秦国人的集体意识。在秦国土生土长的扶苏,当然不敢有任何违抗。

二、秦始皇不近人情。

秦始皇就是一个铁血人物。当年他非常冷血地撵走了给他带来天下,同时也是他绯闻父亲的吕不韦,逼得吕不韦只能自杀。并且他还摔死了他的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所有这些,都是秦始皇冷酷的表现。

秦始皇对他的儿子们,也没有任何亲情可言。秦始皇的那些儿子们,在秦始皇身上找不到任何父亲的感觉。他们只是把秦始皇当成一个严厉的君王。

秦始皇建立王朝以后,打破了八百年分封制的传统,没有给予他的儿子们任何分封,也没有给予他的儿子们任何权力,甚至也没有让他的儿子们到朝廷中来干事情。他只是把他的儿子们像养一窝猪那样地养着,由此可见,秦始皇和他儿子之间,完全没有亲情可言。

这也使得扶苏在面对秦始皇的时候,他没有把秦始皇想成是他的父亲,只是把秦始皇当成一个君王,他是秦始皇的臣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秦始皇剧照)

三、扶苏性格过于软弱。

《史记》记载扶苏曾经给秦始皇提建议,希望秦始皇要施行仁政。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表明扶苏这个人性格是非常软弱的。

秦始皇对天下那些说三道四的人,用非常残忍的手段来对待他们,这是秦始皇一贯的做法。扶苏觉得秦始皇手段太过于残暴了,这既可以说是扶苏仁慈,也可以说是扶苏软弱。

扶苏软弱,他就习惯于逆来顺受,不想把事情搞清楚,就自暴自弃自杀了。

四、扶苏没有什么政治头脑。

根据史料记载,虽然秦始皇并没有确立太子,但是扶苏应该是他最好的太子人选。然而从扶苏的表现来看,他其实本身并没有什么政治头脑。

如果扶苏有政治头脑,他被发配到边关去的时候,就应该在朝廷中安插一些卧底。通过卧底了解秦始皇的一举一动。这样一来,秦始皇生病,扶苏就会了解得很清楚。如果扶苏了解了情况,他还会轻信自杀吗?

同时,扶苏和朝中的大臣似乎也没有任何结交。事实上,李斯是一个墙头草人物,如果扶苏有一些政治头脑,他去拉拢李斯,李斯肯定愿意站到扶苏一边。毕竟扶苏是一个潜力股,只要秦始皇去世了,扶苏就是新的皇帝。拉上扶苏这一个潜力股,李斯的前途将一片光明。

所以,扶苏但凡有一些政治头脑,他就应该和李斯搞好关系。

有一种说法,说李斯是扶苏的老丈人。这个说法虽然不靠谱,但至少表明,人们都希望扶苏能够和李斯及早取得联系,避免自己被杀。

总之,扶苏的悲剧命运,既有秦始皇强悍的原因,也有扶苏自己软弱的原因。

(参考资料:《史记》等)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