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睡前,无意中手欠刷到了刘强东强奸案的审讯视频,对这个案子我没什么兴趣,但是,那一刻,还是被刘强东的土味的英语所“折服”......一个男人,在竭力的用自己有限的英文单词描述出轨细节,努力证明自己是出轨,而不是强奸......一直对明星或者互联网暴发户企业家的私生活没什么兴趣,尤其是志得意满的小强同志。
但还是被小强的英语惊到了,就这个英语水平,还去国外讲课,教学?还能在百忙之中,在老婆孩子的陪同下,在国外出轨......真把自己当成霸道总裁人设。
联想到前段时间网上闹得风风雨雨的996争论时,小强同样义正言辞的向马大嘴抛出橄榄枝,在马爸爸刚说出“996是给你们的福报”,大家都没反应过来时,就赶紧抛出“地板闹钟”的励志鸡汤创业故事向马爸爸示好--“我永远是你这边的。”
昨晚看到这个男人竭力的用有限的词句描述自己出轨的细节时,突然想到了他的“地板闹钟”故事。百忙之中,老婆孩子都在身边,还是在国外游学,还能抽出时间出轨,果然有“地板闹钟”的精神。
还有不久前的互联网圈的颜值担当,李彦宏同志被一瓶水从头浇到脚,众人皆拍手称快,喜闻乐见。
上一次互联网大佬被群嘲的笑声似乎还未退去,又一大佬被群嘲。互联网行业似乎一直是非不断。从刘强东强奸案,到马云“996福报门”,到油腻的“生活669”......
互联网大佬们一个个走下神坛,遭遇集体群嘲,不禁好奇:
为什么总是互联网界的大佬被群嘲?
01-乱象丛生:软实力跟不上财富增长速度
互联网行业是个很神奇的存在。本人多年从事互联网行业,体会深刻。在它看似高大上,高精尖的外表下,实则遍地暴发户。
互联网大佬们更像明星,而非企业家。
比起做企业,他们更热衷于表演,努力增加曝光度,打造个人IP,热衷于讲故事树人设。无论貌似潘安,还是油腻发福,都热衷于拍精修照,意气风发出现在电梯间的广告上,海报上,书籍封面上,产品PPT上......
由于财富积累太快,而个人其他素质和软实力,社会背景和应激能力等没跟上,内心又较为膨胀,突然在公众视野,固然错漏百出,被群嘲。
所以,总是互联网的大佬被群嘲。
02-群嘲事件层出不穷:骂名也是名
简单回顾几个互联网大佬被群嘲的故事:
2018年始,互联网泡沫开始破散,进入所谓的下半场:各大厂纷纷裁员,动作最大的当属京东。刘强东邮件发话三类人不留,意指性价比低的滚蛋。
继码农纷纷奋起反抗的996.ICU事件后,马云发表演讲:996是你们这辈子的福报。一副高高在上的资本家嘴脸,把压榨剩余价值与个人奋斗混为一谈。这与之前的人设大相径庭,要不是“福报”一词,我都以为他被盗号了。
小强隔空传情,大家还没反应过来,就抛出“地板闹钟”呼应,动情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将个人创业和被压榨混为一谈。
本人京东的朋友较多,当时都“不约而同”转发“地板闹钟” 的故事,一时间我的朋友圈被刷屏,连话术都不谋而合,整齐划一......
几个月前,面对沸沸扬扬的刘强东强奸案,京东员工也是如此“不约而同”,发出刘强东谈笑风生的照片,话术依然整齐划一:“我们老板在这里”。
几个月后,李国庆在微博发文帮刘强东“澄清”:只是婚外性,非性侵,非婚外情,非嫖娼,既没有对不起股东,也没有对不起老婆,更没有影响社会。
关于996,李国庆态度鲜明:小强支持的,我就要反对。发文批判996,一时间网络上各路大佬风起云涌。
马云自知失言,隐没,换上公关团队多次找补,怎奈越描越黑。而后,自作聪明发了“生活669”言论,试图用荤段子示好,结果成功消灭公众对他的最后一丝好感,激起骂声一片。
马云终于把自己“作”下神坛。
我们再往前追溯:
你是否记得:
2011年,当当网总裁李国庆与“大摩女”在微博上的骂战,对骂了一个月,为中文脏话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3年,在“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
雷军和董明珠的十个亿豪赌事件(不知道雷军啥时候还钱,不知道这个赌算不算犯罪,咱也不敢问。)
03-为啥被直播泼水的是李彦宏?
李彦宏被泼水后,网友们脑洞大开,纷纷设想各路大佬被泼水后的反应:
微博上大家各种脑洞节选
玩笑归玩笑,不敢想象哪个互联网之外的企业家被当众泼水,而且是微博全程记录。比如别说是泼王健林,泼隔壁老王我也不敢。
比如,隔壁老王经常装修制造噪音,且屡教不改,我敢趁他出门时当头浇水泄恨?
当然不,因为我不知道老王背后有谁,我怕他事后报复我,给我家门口放个不明物体之类的,后患无穷。
泼水事小,如何全身而退事大。
这位仁兄肯定也想过这点,那他为什么敢泼水,还敢一路发微博泼水?
他自然权衡过后果,不怕是因为后果他可以承担。后果,是拘留5天。
这说明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敢在互联网大佬头上浇水,而不敢往其他企业家头上浇?
因为,互联网行业爆发快,发家致富迅速,上升环境较单纯,除积累财富,没有积累太多传统行业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和背景,而传统企业家不知道背后什么来头,故不敢轻举妄动。
互联网大佬,仅在互联网模式下成功,但对于社会,或许很多复杂的逻辑从未接触。我曾在朋友圈提过,能力的提升就像训练肌肉,你训练哪个部位,哪个部位就强,而没接触过的领域,依旧很弱,故不用迷信成功人士。
互联网行业尤为明显,互联网创业者爆发快,甚至靠忽悠起家,没有经历太多传统企业的社会历练和磨难,故社会阅历等方面没有机会迭代,而发展太快又容易使人膨胀,易犯幼稚病。
04-为什么互联网比传统行业爆发快?
先简单讲讲互联网的特点,以后有空可以详细说。
1. 周期短
传统企业要经历漫长的周期,财富增长较慢;而互联网行业,从崛起到成为龙头几乎短短几年,规模迅速从五百到五千,五千到五万......
2. 没有边界
没有明确边界,各行业都可以互联网+,对传统企业摧枯拉朽式的颠覆:大佬们不差钱,纷纷开疆扩土,圈地抢人,反正花的不是自己的钱,想要啥买啥,摊子铺得越大越好。
3. 打政策擦边球
由于互联网周期短,受政策影响很大,甚至打政策的擦边球。比如Uber的商业模式,在多个国家都被政府严查抵制,还有曾一夜间如雨后春笋的P2P公司,待政策反应过来,已卷钱走人了。
4. 那么多戴红围脖去敲钟的,挣钱了吗?
互联网公司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1)初创阶段
大量的研发、服务器/带宽投入,人员成本非常高,此时的收入可以忽略不计。
2)成长阶段
用户快速增长期,通常还是没有盈利,而且各种烧钱。通过各种利润贴补市场,快速抢占用户,加速自身马太效应,商业模式的逐步形成。
3)成熟阶段
公司的用户增速放缓但收入增速较快,开始实现盈利。
如果互联网公司都在阶段三上市,是比较正常的估值体系,可按一些指标如DCF或者PE等方式定价,但很多企业等不了那么久,而在阶段一或阶段二就上市,有收入没利润,甚至长期大幅亏损,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因此,他们只能给投资者心中种下诸多美梦,或强调初心,聊情怀,就是不聊盈利模式。
挣钱?多庸俗,我们来聊聊情怀。
我给你讲个故事:
小时候,我家里很穷,我一直有个梦想......
那段时间,我跟不少互联网创业者聊天,一聊到盈利模式,对方就一头雾水,甚至从没想过:挣不挣钱不要紧,我有流量,甭管你信不信,反正投资人信了就行。
甭管是卖煎饼,卖情趣用品,还是租自行车,反正中国人多,流量大,我割我的韭菜,割完就财务自由了,谁还打算把煎饼做一辈子?
找风口,风要大,动辄一夜间多了很多猪,飞起来的没几只,风停后摔死不少。例如当年的千团大战,活下来的体量玩家寥寥无几。这种例子举不胜举。
为什么股神巴菲特从来不投资互联网行业?
绝对估值法的核心:
假设价值是来源于未来流入企业的现金流,将这一笔笔的现金流分别以一定比率折回到现在,再进行加总就得到了价值。
然而,这对互联网行业没意义,互联网企业的估值充满不确定性,这就是原因。
事实证明,在1999年纳斯达克上市的四千多家公司至今,也只有苹果、亚马逊、微软等不超过五家创了当年新高,几乎99%的公司的永续增长率是负值。
在充斥着激情与梦想的互联网行业,随处可见屌丝逆袭的故事。马云的名言“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充满快意恩仇的江湖气,我却不喜欢这句话。
每天都有人逆袭,实现财务自由。但是,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
只见到大佬们一个个意气风发,戴着红围脖争先恐后去敲钟,抢C位拍照发朋友圈,却不见多少企业上市一年就资金链断裂。
当投资者们不再相信美梦,不愿做梦时,那些一直靠投资人的资金续命的互联网公司纷纷因资金链断裂而死掉,寒冬降临。
我一直认为,互联网寒冬到来是好事:让那些靠忽悠割韭菜的公司冻死吧,让那些靠忽悠上位的管理者失业吧,给踏实做实事的企业和员工更多机会和资金支持!
中国有不少这样的企业家,比如任正非先生,他踏实务实,一步一个脚印,这才是中国企业家该有的精神。
雷军十亿赌约还没打算还,李国庆还在看热闹,刘强东自顾不暇,王兴还在扩张,马化腾仍关起门做产品,李彦宏仍是翩翩君子,被水浇仍能不失风度的让AI背锅......
各方大佬,分分合合,撕完还能一团和气的坐在一张桌子吃饭。
后来,做煎饼果子的消失了,卖情趣内衣的不见了,互联网新贵们一茬茬新人换旧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
乐视的大厦仍矗立在我家对面,却早已人去楼空......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一夜之间,瞬息万变。
-End-
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文。
欢迎大家留言,跟我这个互联网老司机一起聊聊互联网的荒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