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20日的北京冬奥会截止,我们看到了很多新型基建,共同见证了“雪如意”、“冰丝带”、“人工智能无人餐厅”、“水立方变冰立方”、“无人驾驶高铁”等无疑不证明我们国家的强大,转眼间二月已过来到了三月。我们一起迎接三月的冬残奥,在冬残又有什么黑科技出现呢?
火炬手身上的“钢铁战衣”
在3月2日下午,在天坛公园祈年殿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火炬汇聚暨火炬传递起跑仪式正式举行。火种台有9个代表,其中一位代表就受到了我们的关注,邵海朋一为穿戴“钢铁战衣”AI外骨骼机器人缓缓的走向天坛火种台,
穿戴外骨骼机器人的为邵海朋
他曾参加“中国首次穿戴外骨骼机器人挑战马拉松活动”,从新疆出发,靠自己成功完成挑战。
火种采集仪式需要持续约半个小时,在仪式上就属邵海朋穿戴的“钢铁战衣”作为抢眼,在“钢铁战衣”的助力下,这个行走过程都是他自己完成。而这款“钢铁战衣”就是由北京大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帅梅发明的。AI外骨骼机器人的主要作用是帮助长期卧床高位偏瘫或者截瘫的患者让他们可以重新站立起来完成直立行走,辅助其康复。早在2018年的11月,邵海朋就已经穿戴上外骨骼机器人在阿图什市、吐尔尕特口岸、喀什古城行走时,就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左边为邵海朋
在2017年5月邵海朋在从事高空作业是坠落,导致胸十二不完全性脊柱损伤,不能直立行走,大腿根部以下毫无知觉,当他尝试穿戴上帅梅发明的外骨骼机器人后就能站起来从而也更加自信了,当时,邵海朋穿的是第一代AI外骨骼机器人,而现在他穿戴式新一代大艾AI外骨骼机器人。
近几年来,他每天都穿着外骨骼机器人进行训练,刺激肌肉神经。现在他已经无需外骨骼机器人的辅助也可以自己拄着拐杖走上个几十米远。现如今他除了腿部除脚和大腿右侧没有知觉外,其他地方都已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