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给我当“车夫”的小叔
文/牛永超
小叔是父亲最小的弟弟,比我只大两岁。他给我的感觉,就是心态平和,与世无争,但每做一件事都很专注,努力做到最好。
小时候的小叔,是个孩子头儿。除了我和妹妹常跟在他后面外,村里有不少同龄的孩子也爱和他玩。伙伴们来家里玩,他特别大方,翻箱倒柜地把自己的小人书、木头手枪或弹弓全都给抱出来,摊了一地让大家随便看,尽情地玩。到了饭时,还拉着人家不让走,非要留着吃饭。
奶奶是个爱干净的人,看到人家穿的衣服脏,心里就不待见。虽然她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可等人家走后,就会骂小叔:“成天啥人都往家里领!看看他那衣裳袖子,划根洋火(火柴)都能点着。”不过,奶奶骂归骂,说归说,小叔仍是我行我素,就连母亲都笑他“狗改不了吃屎”。
我们叔侄俩年龄相仿,又天天在一块,就有许多“共同爱好”。比如,写完作业后,我教他跳皮筋、踢方格,也跟着他学会了打尜子、扔摔炮、推铁环等男孩们的游戏。我们常坐在一起打纸牌,或许因为他比我大,凡事都让着我,即便我输了耍赖,他也从来不恼火。他摔纸包特厉害,赢了满满一抽屉。我总是悄悄拿一些出去玩,结果都输给别人了。
他开始上小学时,我特羡慕。他一放学回来,我和妹妹都争着背他的书包,装模作样地往外走,嘴里喊着“我去上学啦”。他写作业时,我就趴在旁边看,有时也学着他的样子拿支铅笔在纸上乱画。最有意思的是跟着小叔背书,他读一句,我学一句,像鹦鹉学舌,结果他还没有背会,我已经会背了。
我上小学三年级时,家里买了辆自行车。小叔和妹妹先后都学会了骑车。我天生胆小,看到他们摔跤,心里害怕,就不敢学。上初中时,学校离家约有三公里路程,因为是走读,每天需两个来回往返在家和学校之间。
因为我不会骑车,自然是小叔带着我走。有一个冬天的早晨,路面结了一层薄冰,我们出门较平时晚,因而小叔骑得很快。在经过一个拐弯处时,车轮打滑,我和小叔都从车上摔了下来。我当时整个人躺倒在地,小叔的手蹭破了皮,一条腿压在车子底下。他不顾自己的疼痛,赶紧把我扶起来,连声问我“有事儿没”。之后好几天,他走路时腿都是一瘸一拐的。
小叔给我当“车夫”,一干就是好几年。初中毕业后,我和小叔考进了不同的高中,他上学需从我们学校旁边经过。那时我家和爷爷他们已经分开另住。周六放学,他每次回去,都要到我家看看我回了没有,以便返校时带上我。
记得高二的一个周末,母亲让小叔陪我一起买衣服。我们到县城后,先去新华书店。当时县城的新华书店店面不大,里面的人很多,我们好不容易才挤到跟前。我选中了一本作文选,等掏钱时,发现口袋是空的,才意识到钱被偷走了。我急得哭了起来,书没买成不说,连衣服也没法买了。
一看到我哭,小叔马上安慰我说:“已经被偷走了,哭也没用,人家也不会给你还回来。我身上还有钱,走吧,给你买衣服去。”小叔用十八块钱给我买了一件上衣。后来,我才得知,他身上只有二十元,原本打算买复习资料的。唉!我竟然连小叔打算买什么都没问,就心安理得地用他的钱买了衣服。
小叔的学校离家远,他很少往学校带粮食,家里也没人给他送粮。那时,爷爷每个月发29斤粮票,小叔就用粮票兑换成饭票。爷爷虽然是离休,但工资不高,加上家里刚盖了新房,小叔每次走时奶奶给的钱也有限,兑换饭票后更是所剩无几。
每次回家,他都要给自己做两瓶咸菜带着。要知道,我一个女孩子,当时一个月就要用掉40斤饭票,可见他的粮票根本不够吃。况且高中学习任务重,又是长身体的年龄,我不知他当时是怎么忍受饥饿的。现在想来,小叔读高中时是严重缺乏营养的。
小叔的语文学得好,又擅长写作。他曾经在我们当地的中学生作文比赛中得过一等奖。高中时他读了文科,这正好发挥了他的学习优势。他当时任学校的文学社社长,每个月出一份校报,上面总有他写的文章。他学习刻苦,每天看书做题到深夜。我们曾多次在一起憧憬上大学的样子。
读高三时,我一个月回家一次,就很少再坐小叔的车子,平时和他见面的次数也少了。距离高考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母亲突然说小叔因为腰疼回家了。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他又总熬夜,腰疼得坐不住,医生说需在家卧床静养。于是,他被迫放弃了大学梦。
我参加高考时,他担心我思想压力大,考前的头一天下午,特意到学校去看我。他给我买了水果,还一再叮嘱我别紧张,做题时要细心。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下来时,小叔反复看了几遍,眼神中流露出羡慕与落寞。他不无骄傲地对我父亲说:“超是咱村第一个大学生。真给咱家争气!”我知道,没能上大学,是小叔一辈子的遗憾。
小叔高中毕业的那年冬天,曾到一家汽车维修店里当学徒。没挣到工钱不说,还因为洗车搞得满手都是冻疮。奶奶见了心疼,坚决不让他再干。第二年,小叔当了村里的代课教师。
后来,乡里公开招聘合同制教师,小叔考上了。这一干就是近十年。他曾经在全乡的教师讲课比赛中拿过奖,他的学生也多次在成绩评比中名列前茅。和孩子们在一起,看着他们一天天进步,他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快乐。然而,随着小孩子的减少,农村小学合并,合同制教师被取消了。
都说“三十而立”,而年过三十的小叔却面临着再次就业。回到家后,小叔只好到建筑工地上揽活。因为腰疼落下的病根,重的体力活他根本干不了。公司经理听说他是高中毕业,又当过教师,就让他到办公室里帮忙整理建筑资料。
这下小叔有了用武之地。他写得一手好字,作文又是他的强项,整理材料自然难不住他。那家单位自从有了他之后,每次上报的审批材料都是很顺利就通过了。有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几次想“挖”小叔到他的公司去,小叔的经理听说后,更是不肯放他走,小叔也恋旧,至今还呆在这家公司。这让我想到了“是金子,早晚都会发光的”这句话。
这两年,小叔在上班的附近买了房子,离家远了。我偶尔回去一趟,也难得和他见面。然而,他经常从我父亲那里了解我的情况。得知我在尝试练笔后,他更是每篇必读,并给我留言,肯定我写得好的地方,给出他的修改建议。我们俩在微信里交流时,他总是给我以鼓励。
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小叔了,下次回去一定要和他好好聊聊。
(写于2017年9月20日)
【作者简介】牛永超,女,河南新郑人,河南林业职业学院副教授。执教20余年,主攻经济管理和市场营销专业的教育教学研究,偶尔舞文弄墨,在文字中找寻温暖,在码字中修身养性,让心在文字的开合中变得清澈、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