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寒,是今年的最后一个节气,我们也将迎来这个冬天最冷的时刻。
大寒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南北寒气侵袭,气温将会在这一天骤降。
寒风凛冽之中,带着一整年的期盼,也预告着新春的来临。
大寒“有文化”
自古以来,有关大寒的诗词不胜枚举。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化人是怎么来庆祝大寒的。
《咏廿四气诗·大寒十二月中》
唐·元稹
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
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
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大寒吟》(宋)邵雍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大寒》(宋)陆游
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
吾车适已悬,吾驭久罢叱。拂麈取一编,相对辄终日。
亡羊戒多岐,学道当致一。信能宗阙里,百氏端可黜。
为山傥勿休,会见高崒嵂。颓龄虽已迫,孺子有美质。
大寒有三“候”
一候鸡乳:鸡开始孵化小鸡,这是由于母鸡在低温环境下能够提高产蛋率。
二候征鸟厉疾:此时鹰隼等猛烈的鸟类因寒冷而变得更加活跃,它们在天空飞翔寻找食物以补充能量并抵御严寒。
三候水泽腹坚:湖泊和水面的冰层开始凝结并变得越来越厚实和坚固,表明天气非常寒冷。
大寒有“习俗”
所谓“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农历新年这段时间,民间会有一系列活动。
作为年尾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虽是农闲时节,但家家都在“忙”——忙过年,即“大寒迎年”。
归纳起来有十大风俗:
1.“食糯”:吃糯米制作的食物。
2.“纵饮”:指放开宴乐,纵情喝酒。东汉蔡邕《独断》称:“腊者,岁终大祭,纵吏人宴饮也”。
3.“做牙”:亦称“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的仪式,俗称的美餐一顿为“打牙祭”即由此而来。
4.“扫尘”:又称“除陈”、“打尘”,就是大扫除:“家家刷墙,扫除不祥”,把穷运扫除掉;反之,“腊月不除尘,来年招瘟神。”除尘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进行,即“祭灶”日,除尘时要忌言语,讲究“闷声发财”。
5.“糊窗”:用新纸裱糊窗户,“糊窗户,换吉祥。”为了美观,有的人家会剪一些吉祥图案贴在窗户上,故又称“贴窗花”,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五进行。
6.“腊味”:把肉类以盐或酱腌渍后,再放于通风处风干。年尾十二月被称为“腊月”,这时的天气云量较少且少雨干燥,西北季候风开始流行,肉类不易变质且蚊虫不多,最适合风干制作腊味。腊月已近年,为过年腊制年肴。
7.“赶婚”:腊月底诸神上天“汇报一年工作情况”去了,这时的人间百无禁忌,赶在这时婚娶不用挑日子,又是农闲,所以旧时民间景象是“岁晏乡村嫁娶忙”。
8.“趁墟”:亦作“趁虚”或“趁虚”,南方谓趁墟,北方谓赶集。墟市,也叫“墟场”,古时,日中为市,以便贸易。
9.“洗浴”:与“除尘”有相同用意,是搞好个人卫生,寓意洗去一年烦恼和晦气。所以年底再忙也得理个发、洗个澡,即老话所说的“有钱没钱,洗澡过年”。
10.“贴年红”:即是贴春联、门神、横批、年画、福字、窗花等的统称,因这些是过年时贴的红色喜庆元素,所以称为贴年红。贴年红是中华传统过年习俗,增添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新春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过完大寒,就是除夕啦。
不管多远,都要记得回家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