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扫描·特产”莱阳地方特产

2019-11-03   内刊主编

花生

莱阳的五龙河是胶东最大的河流,主流和支流两岸分布着大量的沙田河畔沙田透气性好,矿物质含量丰富,特别适合花生的生长,因此莱阳的花生产量大、品质好、口感甘甜,在清代就已经是地方名产,远近闻名。民国《莱阳县志》载:“落花生俗名长果。清康熙初闽僧应元得其种于扶桑,渐传北方,光绪末又有自外洋来者,颗粒较大,种植尤多,占全境农田约十分之一,为出口货大宗。”清朝末年,金口港南通上海、福建、香港等地,即有花生、生饼出口记1949年以前,花生米出口一直为出口货物之主要品种,在上海街头零售的烤花生果,皆称为莱阳所产。新中国成立后,花生出口成为外贸出口的主要品种之一,1985年收购花生仁5800吨,占全市总出口额的30%。

南乡芋头

1995年《莱阳市志》载:“莱阳芋头是莱阳著名特产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其皮色棕红,肉质白嫩味道香甜,爽滑可口,有健胃养颜之用。”菜阳境内各地都产芋头,南乡的芋头种植尤多,以岚子村的芋头最为有名。芋头面软爽滑、香甜健胃,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农村,烤芋头是儿童最喜爱的食品并有治疗腹泻的作用;在传统宴席上,炖芋头、蜜汁头和拔丝芋头都是人们喜爱的常见菜肴;在民间,自古就有守岁吃芋头的年俗,预兆来年日子有“余头”。芋头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康熙《莱阳县志》中已有“芋苗”的记载。1913年,山东省第一次物品展览会上,莱阳芋头作为地方特产被展出。1935年民国《莱阳县志》记载:“芋一名蹲鸱,近年渐为出口货大宗。”说明芋头的出口从民国年间就已经开始了,当时的芋头曾经烟台青岛出口到日本。1985年,莱阳开始大量加工冻芋仔出口,此后芋头的种植加工规模急速扩大,为莱阳食品加工业开了先河。到190年,全市有芋头基地23万亩,年产头5100多吨。芋头加工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及欧美等国,成为出口食品的主要品种。

北山栗子

莱阳市区大部分属于丘陵地貌,尤其北部地区旌旗山一带,山多地少,岭谷纵横,林木茂密。山中多栽种栗子树,古树成林,所产栗子馨香甘甜,远近闻名。民国时期《莱阳县志》载:“栗秋实,壳多刺,曰栗房,俗称栗蓬。县北部山野中尤多。”尤其以旌旗山东麓麻姑顶村一带的栗子特别有名,个头大、颜色红、栗肉香,是馈赠亲友的滋补佳品。市场上出售栗子者,多自称是北山栗子,以增其值。

凤山玉

凤山在姜疃镇后森埠庄村东北1公里,海拔124米。凤山产玉,玉质细腻,颜色淡绿或金黄,硬度适宜,是雕刻之上品,称凤山玉。《莱阳县志》载:“风扇后石,或含玉质,色淡绿或黄而硬,向销掖县供雕刻图章之用,俗呼为凤山石。”凤山玉产量不多,本地不进行精细加工,原玉多销往莱州、东北等地,在全国玉雕行和篆刻界少有名气。古代凤山上有僧寺,风景殊美,当地流传着不少关于风山玉的传说,如《玉怀的故事》等。

其它特产

除以上几种特别著名的莱阳特产以外,还有很多名声在外的莱阳土特产都值得一提。

植物类如:大野头的樱桃、朱兰村的黄烟、南臧家疃的红心萝卜、贺家沟的黄瓜、地北头的姜、林格庄的桃子、刘家曈的茄子、于家店的芹菜、蚬子湾的西兰花等。

药材类,莱阳不仅出产优质沙参,半夏和黄芩也是在全国有名的。

动物类如:南海的佳吉鱼、梭鱼、羊郡的蛏子、五龙河的秋螃蟹、富水河的河口鱼、蚬河的蚬子、照旺庄的鸭蛋等。

矿物类如:南海的海盐、大天山的紫铜矿、荆山的蛭石(古称石棉)、北泊子的鱼化石、侯家夼的青石板、铎山的假山石、五龙山的怪石、冯北山的马槽石、山前夼、叶家庄、鞠家沟、石水头的石灰石、白藤口的膨润土、珍珠岩、沸石、观音庙的白土等。

食品类如:黄埠寨的饼子、万第的火烧、北门里的包子等。

手工类如:张格庄的泥缸、东宅的陶盆、杨家疃的烟囱和花盆、唐家洼的瓷缸和砂碗、淳于的枣梳、保驾山的席、瓦屋庄的笤帚、花国头的蒲窝、盖庄的柳筐、后河前的柳活等。

(整理:唐风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