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最初的计划,乌克兰军队的主力应该被吸引在顿巴斯地区,俄军主力分别从白俄罗斯和克里米亚南北对进,发动钳形攻势,而俄军特种兵在夺占机场后,重装俄军机降,配合地面推进的俄军包围基辅,迫使乌克兰政府投降或出逃,扶持一个符合克里姆林宫利益的亲俄政府,完美重复一次1968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取得的胜利。
但很可惜,不仅乌克兰军民的抵抗意志出乎意料,并没有之前料想的那样孱弱不堪,俄军表现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反而暴露出了在战术制定、后勤和装备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被俘的俄军称其在行动之前根本不知道要入侵乌克兰,士气低落。一场本该行云流水一般的突袭战被打成了消耗战。
乌克兰军民的表现改变了西方的看法,虽然没有直接出兵,却在全力支持乌克兰,包括经济支持和军事援助,大量的反坦克武器和便携式防空导弹正在被运往乌克兰,虽然因为担心进一步激怒克里姆林宫没有提供进攻性武器和重装备,但波兰等国却开始提供米格-29战斗机,考虑到与乌军米格-29战斗机有较大不同,很可能还会有来自波兰等国的“志愿者”驾驶这些升级后符合北约标准的米格-29战斗机,与乌克兰军队一道阻止俄罗斯空天军夺取制空权。
反观克里姆林宫,前线战事陷入胶着,在这场向全球直播的战争中隐瞒真相几乎是不可能的,装备损失惨重,乌克兰政府称超过3500名俄军阵亡,200多人被俘,并正试图通过国际红十字会向俄罗斯政府移交阵亡俄军遗体,被俘者的姓名也被公布,俄军士气遭到进一步打击。
而俄罗斯国内,随着股债双杀、卢布持续贬值,被踢出国际金融支付体系,本就不怎么样的经济现在正变得更加恶化,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在公开表达自己的不满,冒着被捕的风险走上街头参与反战抗议。不仅老百姓,连全俄军官会议、很多政府官员和科学家,甚至全俄士兵母亲委员会都站了出来。相比国际压力,克里姆林宫受到的国内压力更大。
可以说,几乎从意识到俄军突击计划实际上已经失败后,克里姆林宫就在思考如何结束这场军事冒险了,不仅呼吁乌克兰军队推翻泽连斯基领导的乌克兰政府,给乌克兰政府开出的谈判条件更是跟要求其投降没什么差距,居然要求乌克兰政府解除武装。现在更是要求俄军核威慑部队进入特别状态,挥舞核大棒,恰恰说明克里姆林宫没牌打了,却被提醒北约也有核武器。
现在,双方决定开始无条件谈判,尽可能体面地结束这场战争。但究竟是否能如愿,还不好说。即便俄军退出乌克兰(不包括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东部地区),乌克兰政府也不敢相信不会再次遭到入侵。至于做一个中立国,没有足够强大军事力量的中立根本无法保证自己的安全,这也是乌克兰在2014年后申请加入北约并将其写入本国法律的根本原因。而西方看穿了克里姆林宫尤其是俄军的虚实,还会允许普京总统继续向西方施加压力吗?从西方在开战后的一系列反应来看,西方也看到了这是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