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局外人一提到宝宝奶睡,就说是宝妈惯出来的,要不就说成妈妈懒。“你看你把孩子惯成啥样子?孩子睡了你也睡,看你把孩子养成这奶睡的毛病,到时候想断奶就难了”等等。想一想,满把都是泪啊!
宝宝吃夜奶并不是惯出来的,奶睡也不是。
宝宝3个月之内,通常我们都建议妈妈尽量按需喂养。不管白天晚上,只要宝宝要吃就要满足宝宝的生理需求,也包括情感上的安全感需求。所以宝宝夜奶和奶睡,并不是惯出来的,也不要责怪妈妈故意偷懒。因为奶睡对妈妈产后恢复以及对宝宝建立安全感,都有非常明显的帮助。
等到宝宝满3个月之后,由于孩子的胃容量逐渐增大,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也慢慢转好,那么此时就可以慢慢减少夜奶的次数。从每晚3次夜奶,慢慢减少到每晚2次,1次,直到宝宝不用再吃夜奶为止。宝宝夜奶减少,奶睡的习惯自然就减少。一般这个时间,通常要到宝宝6个月之后。
如何帮助宝宝改掉奶睡习惯?
1、安抚奶嘴
宝宝1~2个月前后,口欲期的表现就比较明显。比如说宝宝喜欢吃手,含着乳不放等等。所以宝宝2~3个月之后可以逐渐使用安抚奶嘴,以满足宝宝对口欲期的正常需求,到宝宝睡熟时将安抚奶嘴取出来。
但是宝宝使用安抚奶嘴尽量不要超过12个月,一般来说随着宝宝长大后的活动能力增强,口欲期的表现将会减弱。因为此时孩子使用手来探索的能力变强了。
2、妈妈对宝宝安抚
要改变宝宝奶睡的习惯,就要通过其它方式对宝宝进行安抚。比如说亲子抚触或按摩、为宝宝建立睡前模式(包括:睡前洗澡、阅读绘本、唱摇篮曲、睡前故事或音乐、以及调低光线、避免强噪音干扰)等等。
3、增强宝宝的安全感
宝宝奶睡的习惯,除了口欲期的正常需求,还与宝宝安全感不足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如果妈妈平时要上班导致陪伴宝宝的时间比较少,那么宝宝的安全感就容易缺乏。这类宝宝奶睡完全是不想妈妈离开自己。多陪伴孩子,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才能减少宝宝奶睡。
4、缓解宝宝分离焦虑综合症
宝宝7~9个月前后,由于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智力发展,就表现出较强的分离焦虑。分离焦虑症在宝宝3~4个月时即可出现,7~9个月最明显,宝宝1岁之后则逐渐减弱。
宝宝分离焦虑综合症,是宝宝智力发展的结果。这类宝宝的奶睡习惯,也是源于妈妈与宝宝之间的“共生”关系被打断,所以宝宝才会有含乳不放或奶睡的表现。
缓解宝宝分离焦虑,妈妈要与宝宝学会说再见开始。比如妈妈产假结束即将上班,就要提前与宝宝训练。比如和宝宝说妈妈离开一会儿,5分钟就回来,让宝宝和爸爸或者奶奶呆一会儿。过了5分钟,妈妈一定要遵守规则,5分钟后让宝宝见到妈妈。
接下来这个时间慢慢延长,直到宝宝接受妈妈并不是要离开自己。宝宝安全感得到满足,分离焦虑综合症就会减弱,宝宝含乳不放或者奶睡的表现就会自动消失。
5、让宝宝睡前吃饱
宝宝月龄越小,胃容量就越小。为了满足宝宝身体快速发育(宝宝3个月之内处于猛长期)这样宝宝就需要频繁吃奶。
到宝宝4~6个月时单次奶量增加到150~180ml,再加上这个阶段宝宝可以尝试辅食了,所以宝宝单次睡眠的时间也延长了。很多宝宝6个月时可以睡整觉(4个小时以上),这样宝宝奶睡的习惯就逐渐减少。
因此,要改变或减少宝宝奶睡的习惯,要保证宝宝睡觉之前尽可能吃饱。如果妈妈母乳不足,那么宝宝奶睡就不好改。此时建议妈妈增加母乳喂养频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釆用混合喂养的方式,来逐渐减少宝宝奶睡。
总之:宝宝夜奶和奶睡习惯在宝宝3个月之内是正常的,这对建立宝宝安全感很有帮助。这符合宝宝生长发育规律,并不是惯出来的。到宝宝4~6个月之后,随着胃容量增加才可以逐渐减少夜奶和奶睡的频率。并且这一过程,要循序渐进,切勿操之过急!
希望以上我的文字能帮助到你,如果还有疑问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