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三国:孙权杀掉关羽,是否经过考虑这样的做法是否明智
文|望梅求止渴
在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里,有这一件事情让后人都很疑惑,那就是关羽在麦城失利的时候,孙权是否考虑过杀掉关羽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并且他考虑过这样做的话是否明智?
首先,我面先将上边的问题解决了,孙权可能完全没考虑过这些事情的后果,并且他这样的做法是十分不明智的。这些原因也可以分为这几个点了逐一解释。第一:孙刘联盟就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魏国无论从国家的经济总量和军事力量来说都是远超吴国和蜀国两个国家加起来的总和,孙权这时在关羽背后捅刀子无疑就是明了的说明吴国和蜀国的联盟解散,正式成为敌对关系,这对两国都是不利的。
第二:孙权袭击荆州,偷袭关羽的时机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这一做法引发了一系列不可逆的后果,他要这样做的话至少要在该在关羽击退徐晃占领襄樊后,这样的话他才能得到最大的主动权,但是孙权并没有这样做,反而直接把事情都做绝了,没有一点后路可退,这让他虽然拿到荆州但是把自己的名声败坏了,并且他还个自己多增加了一个敌人,以前一个魏国就够他受的,这次再加上蜀国,孙权这种做法简直就是小孩子的心态。
第三:孙权这样的做法可那个是因为他自始至终就没想过一统天下,他只是想着安心的称霸一方,他所做的这些都是巩固防御而已,孙权偷袭荆州,杀掉关羽就是因为他想掌握长江中下游来为自己巩固一道屏障而已,但是他不懂的就是,防御的再好也有崩溃的一天,而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这一点在诸葛亮北伐上是展现的淋淋尽致。尽管孙权这样做的初心是对的,但是整体的进程和结局都是不太明智的选择。
第四:当时的孙权就完全没必要去进攻荆州以及杀掉刘备,因为当时魏国的心思都不在吴国上,而是都在汉中与刘备的蜀军对峙,这时的孙权就应该趁机发展吴国的经济,巩固个人的根基,加强基础设施的防御和重要地区的防御,加强对陆军的训练才是上策。而且关羽攻打襄阳的话曹操只会把心思放在蜀国上,而孙权却不懂这些事情,偏偏要这样做,让曹操的心思重新转移到吴国。
经过上边所说的,孙权偷袭荆州,并将关羽杀掉可谓是历史上最不明智的选择,而且这一个决定也彻底改变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这让魏国占了最大的便宜,将牢不可破的吴蜀联盟逐个击破,孙权这一做法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