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为了表彰这位为国尽忠的将军,竟封他的一个小儿子做朝廷命官

2019-12-10   牛老师的历史闲谈

大家好,欢迎来听牛老师的历史闲谈~

这位为国尽忠的将军名叫南霁云,是唐玄宗时期的一员大将,魏州顿丘人。排行第八,人称"南八"。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叛乱,南霁云被张诏提拔为将。在"安史之乱"中,南霁云协助张巡镇守睢阳,屡建奇功。后睢阳陷落,南霁云宁死不降,慨然就义。

至德二年,江淮流域的睢阳城门前,十几万叛军已经聚集在这里,眼看着就要有一场大的战事爆发。而南霁云就是守卫在这座城门口的将领,当然除他之外,还有另外的几人。睢阳城地处大运河中段,是唐朝军队用来捍卫整个流域的最后屏障,一旦这里失守,丢掉的不仅仅是一座城池,而且军队的供应等都会被敌军切断,到时候这些叛军就能长驱直下,就算是大罗神仙来了,也没办法挽救李家的唐朝了。叛军人数几十万,而守城的士兵却只有7000左右,这还是已经合并之后的人数。由于双方实力相差悬殊,因此叛军也并没有将这座城当回事,可是打起来却发现吃力得很。

南霁云等大将英勇无比,别看人数不多,但是他们在守城的时候,还能抽空子去突袭敌人。南霁云就曾带领着几十人的队伍,偷偷杀到对方主帅帐前,差点将其活捉。经过几轮对战,叛军都知道,对面守城的人中有一位猛将叫"南八",这指的就是南霁云,因为他在家里排第八,所以有了这个称号。南霁云不仅会带兵,箭术也超群,叛军头领曾在战斗中离城近了些,就被南霁云射瞎了一只眼。

后来叛军开始围困这座城,眼看着几个月过去了,补给没有,粮食也早就吃光,南霁云选择带人去搬救兵,可是临淮的守将任他怎么说就是不出兵,最终睢阳城十个月后失守,36名主将拒不投降,全部遇害,虽然他们为郭子仪赢得了时间收复了长安,可是令人最为难受的是,睢阳失守三天之后,大军赶到,并且很快又将睢阳城夺回,而南霁云等众将却没等到这三天!好了这就是牛老师分享的历史小插曲,观众朋友们,您还喜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