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眼看年关将至,父母的催婚逼婚大战即将打响,朋友圈里有个好友说:“我还没回家呢,我爸妈都已经做好准备了要给我介绍,真的受不了他们,这么关心我的终身大事。”
我的那个朋友才不过27岁,她没有那么着急结婚,对于要不要结婚她想的也比较开,结婚干嘛呢,倘若是找了一个三观不合的男人结婚,岂不是婚后烦恼更多。她到了27岁这个关头,对婚姻有些排斥,认为不结婚也挺好的,不结婚也可以一个人过得逍遥自在。反正一个月收入两万,想去旅游就去旅游,日子过得多爽。
她问我:“女人一定要结婚吗?作为一个已婚人士你怎么看?”
我在听了她的问题后,认真地想了想,还是回答她:
“你现在还不到三十岁,你现在的想法并不代表你以后的想法。一个人确实很好,但人生是不可预料的。等到有一天你发现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父母也会生病和变老甚至离你而去,这个时候你会很想结婚。我还是建议你有个伴,找个对你好的人,别对婚姻那么排斥。”
女人一辈子不结婚会怎样?在我看来,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钱财,你的内心不是太强大,还是要找个人结婚。不管怎样,都不应该对婚姻持敌视的态度,过了三十岁之后,经历一些事,你会意识到婚姻的重要性。
要不要结婚?人的想法是会变的,或许你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会觉得不结婚挺好的,但是过了三十岁,当身边能约的朋友越来越少,当你的父母开始生病,你会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孤独。以前的时候觉得自己能挣钱就行了,但是走着走着发现,人还是需要亲情慰藉,需要一个家的,这个时候你会意识到婚姻的重要性。
我今天之所以写这个话题,是因为一个32岁的剩女跟我讲了她的故事,她跟我说:“我以前从来没想过要结婚,但是自从我父亲生了一场重病之后,扪心自问,我真的想结婚了,我不想再孤独一人。”
她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我们不妨来听听她的故事。
02
孙静,32岁,从事金融行业的工作,收入还行,一个月到手有两万块。她在工作的城市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小房子,房子不大,但那个地方是属于她自己的私人空间,是唯一能让她收放自如的地方。那个房子是她攒了好几年的钱,在父母的帮衬下买的。在大城市买个房子哪那么容易,即便你挣的不少,但是想凭自己的一己之力买起一套房子,仍然是难上加难。
对于婚姻,孙静一年前并没有那么急切,那个时候她还是一个女战士,觉得结婚干嘛呢,甚至觉得女人只有想不开才会结婚。干嘛结婚,结婚之后没了自我,你在婚姻里除了累还是累。孙静不是没人追,但是她不喜欢,就给拒绝了,连一个机会都没有给人家。她对伴侣的要求很高,收入得比她高,还得有自己的房子,可是到了她这个岁数,她想找人家人家不想找她,属于“高不成低不就”。
孙静也相过几次亲,但是见了几个歪瓜裂枣之后,她说什么都不去相亲了。
“干嘛要结婚呢,我自己一个人过得挺好的,我经济独立还有自己的房子,为什么要赶鸭子上架把自己给贱卖出去,何必呢?婚姻又不是每个人都要有,一个人也挺好。看看我那些结了婚的大学舍友,哪个不是苦大仇深。结婚前还是小公主,结婚后就成一家子的老保姆。只有想不开的女人才去结婚。”
从那之后,孙静就开始排斥婚姻,对于结婚的事再也没那么上心了。
看女儿这个样子,孙静的父母特别着急,他们是苦口婆心地劝:“闺女,你还是得找个人结婚,不结婚我们走了你可怎么办?”但是孙静不听,她从来没想过父母有一天会变老,这在她看来还是很遥远的事情,她甚至觉得自己还小,结婚的事可以慢慢来。
然而,在孙静32岁的时候,她父亲突然生了一场重病,毫无征兆地倒下了。
孙静慌了神,匆忙请了假回去陪病重的父亲,她父亲进了ICU,命悬一线,当时她怕极了,但还是得安慰母亲“没事没事,一切都会过去的”。孙静还有个哥哥,她把父亲重病的事告知哥哥,可是她哥却是一副不闻不问的态度。
最后,她父亲虽说好不容易从鬼门关爬了出来,但是孙静却改变了自己一贯的想法。经历过这件事之后,孙静终于意识到:父母会生病会老去,而你所谓的亲情友情、兄弟姐妹的感情,对于你的陪伴都只是一时。倘若是真遇到点什么事,谁能帮你呢?
孙静甚至想了想自己以后会面临什么情景?人家都是有家有口的,以后你生病了,没有伴侣没有孩子,谁会心甘情愿照顾你呢?请护工吗?是不是会觉得晚景凄凉,内心孤寂。孙静很害怕自己成为这样的老人,她可不想成为一个“空巢老人”,万一遇到点什么事,可能你什么时候死的别人都不知道。
经历过父亲生的一场重病,她终于意识到: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还是得有点亲密关系,不管是伴侣还是孩子,最起码有他们在,你不会那么孤独。
03
“我以前从来没想过要结婚,但是经历过我父亲的事之后,我清楚地知道我自己得找个人结婚了。父母、兄弟姐妹的陪伴终究只是一时,唯有那个牵着你的手说爱你的那个人,经过岁月沉淀,会成为不同于父母、手足、友情的另一种奇妙的存在,唯有这个人能与你携手共同面对更多生命中的风风雨雨,因此,现在想选择一良人,一盏灯,一把伞,一碗粥,彼此依赖,彼此呵护,共度余生。”
人的想法会发生改变,你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对婚姻也没有那么多期待,但是等你过了三十岁,当你经历生老病死,你终会意识到身边有个伴自己有个孩子的重要性。
《百年孤独》里有一句话: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
父母还在的时候,觉得自己永远都还小,永远都不用那么着急,所以当父母催促着我们要结婚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很任性的说“要活出自我,要不将就”,可是父母一旦走了,这个世界就剩你孤身一人,你才会觉得“人生,真的是异常的孤独”!
也会在一瞬间明白父母为什么会着急催着我们结婚?他们怕当自己真的走了,空留下你一个人,他们也是怕你撑不下去了。
这世间,亲戚,朋友,邻居,隔代,他们去世的时候你不会觉得有什么压力,但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间的一道帘子,父母在的时候,你对死亡可能不会有什么直观的想法。
只有我们最为亲密的人,才会对我们的生死观产生直接的影响。
其实孙静是可以找到人结婚,只是她对婚姻太过排斥了,要求太过完美,才会一直没有结婚。
我个人比较赞同李银河老师说的一句话:
“第一,如果你真的很想结婚,那就不一定非要等待爱情不可,跟一个仅仅是肉体上的朋友或者精神上的朋友结婚也无不可;第二,如果你并不很想结婚,而且一定要等待爱情,那你内心要足够强大,要做好终身独身的准备,因为爱情发生的概率并不是太高。”
前些天,我身边也有一个单身的朋友来问我,说怎么样才可以有一个还可以的婚姻。
我给予她的建议是:
一定要找个人品好的,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一个男人人品好人缘好对你也不错,这样的男人即便是你没那么爱他,也可以嫁给他,并不一定得要等到一个你爱的人,你也可以嫁给一个爱你的人呢。一个男人爱你,人品又好,步入婚姻后你不会过得太委屈。
04
读者墨雪向我吐露心声:“我也算是晚婚一族,结不结婚看自己对孤独的承受能力吧!我20多岁的时候,坚持独立女性论,是信心百倍的执行者,一个人生活工作多年,去过很多城市,曾经觉得,‘自由’的飒爽,完全盖过了偶尔的孤独感。但等到了30多岁,却突然发现不一样了。普通朋友亲人的温暖,对于我这种朋友不多的人而言,其实是没办法慰藉的。
33岁的路口,母亲猝然离世,我遇到了现在的老公。他木讷、呆板,也算不上优秀。属于,20多岁的我,绝不可能多看一眼的人。但是温吞老实的他却是我33岁的一剂温暖的良药,我们最终结婚了。生活兜兜转转,总是出乎意料,结不结婚,取决于你的当下吧!”
关于婚姻这件事,更多要看你对孤独的承受能力,以及你个人的经济实力。
不要盲目结婚,但是要选择一个靠谱的人,最起码人品不能太差。
孙静跟墨雪有点像,二十多岁的时候没想过要结婚,但是过了三十岁,经历了人生大事,还是觉得身边有个人会好一些。婚姻是好是坏,其实你不要太过排斥,因为婚姻的好坏也取决于你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着高情商,学着聪明对待婚姻,注重婚前选择。如果一个人面对孤独太难承受,婚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别排斥,别让自己连试都不敢试,即便是你选择独身,也请让自己有爱的伴侣。
今日话题:20多岁的你和30多岁的你,会怎么看待婚姻,有何不同?欢迎留言。
- END -
作者:YIBAO;情感原创作者,写这个世界温暖的感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