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只留有用之人。
历时近两个月的《长安十二时辰》,以一己之力,创造了口碑神话,也教会了国产剧创作者们,怎样把24小时的故事拍出48集,却没有大量灌水的嫌疑。
紧凑,有文化,走心,有深度,有演技···
这些形容词用来形容《长安十二时辰》不为过,从低调上画,到口碑传播,再到话题深入,本剧无疑是成功的。
这是在国产(古装)剧一水的自然布光法,混搭置景法,穿越式台词道具法,主角必须光鲜配角可以散漫的风格等奇景之外,难得的作品。
最美的是服化道,是特效下的盛世长安,街巷有了质感,是融入布景的灯光与群演,是每一帧堪称摄影佳作的构图,还有不再动不动抱拳作揖,也不再是用了几千年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总之,《长安十二时辰》打了一大票国产剧的脸,拍不拍得出让人信服的作品,除了技术问题,也有态度问题。
当然,本文不是为了吹爆《长安十二时辰》,不然,也不会挑着已经结局的时间点来踩雷。说这部剧是国剧良心不错,但豆瓣上8.5分的评分,还是相对有点高。
而最大的扣分点,其实是剧情。
本剧最让我们燃爆的,是前三分之一,张小敬全长安查狼卫案。
这一阶段的人物性格是最稳定的,我们只需要跟随着紧张的节奏,揭秘的悬疑感,通过张小敬的视角去了解这个危机四伏的长安。
张小敬的原则是,作为守长安的兵,必须保护好长安,保护好这里的百姓。
李必的原则是,为太子安危,迅速查明真相。
然而,随着狼卫案的逐渐水落石出,龙波一行人开始浮出水面,引出伏火雷案,这一环节开始进行人物洗牌,同时造成了人物性格的转变。
包括崔器的几次阵营转变,姚汝能的多次临阵倒戈。
崔器是一个功能性人物,他的作用是用来体现长安的基层士兵的状态。与张小敬一样,也曾在陇右当过兵。
成为旅贲军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他哥崔六郎想要崔器有个好的归宿,而从崔器来看,一方面是自身有缺陷,升迁困难,另一方面,他也想要进入更高的权力中心,实现自己守护长安黎民百姓的心愿。
天保三载上元灯节,大唐长安笼罩在一片繁华,万邦来朝的盛世之下,而其实内部满目疮痍,吏治混乱,人才无法出头。
所以,崔器这个人物,和程参一样,是来自底层想要脱离平凡阶层,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代表。
只是这样的人,后来安排了转投右骁卫,追杀张小敬,然后又返回靖安司,独自抵挡龙波暴徒的屠杀,最终英勇捐躯。
如果不是崔器战死,用死这样高贵的献祭仪式,完成角色的升华,其实他的内心世界很难撑起自己多次的性格转变。
他最有信服力和最具感染力的,是与哥哥崔六郎之间的兄弟情。但哥哥最大的愿望,是希望他有归宿,活得好。而他资质一般,其貌不扬,升迁无望。
而像姚汝能这样的角色,作为右相的暗桩,在前半段以“三女”的身份传递了多次准确情报,如果说这样的人,是一个死心塌地的右相追随者,有说服力。
但是,他的背景是前朝贤相姚崇后人,家道中落,后从小陪太子学习长大。结局的时候,同样是暗桩的庞灵道出他听命右相的初衷,原来是想借助林九郎恢复家族往昔之荣耀。哪怕这个人曾经亲自问斩了自己的父亲。
这里就很有矛盾,姚汝能所恢复的家族名声,是贤相姚崇积累的。这样的名声需要靠林九郎这样的奸臣来恢复,而且自己表达诚意的方式,就是在靖安司当暗桩,刺探李必与太子的情报。
以罪恶的手段,依靠邪恶的人,恢复家族往昔光荣的名声。这样的设定,如果说他是傻,那可以理解。但偏偏本片对姚汝能的塑造,是一个内心阳光向上的人。
虽然以三女的身份多次传递关键真实的情报,但是他却多次帮助靖安司等人逃离险境,比如助檀琪闯靖安司救张小敬,破坏望楼系统同时鼓励张小敬等人,救下檀琪险些丧命。
姚汝能是个矛盾体,但是如果他的矛盾体现在自己贪生怕死,却又心怀善良,那这个可以说得过去。(参考他闯入右骁卫官署救张小敬情节)
但他却很维护家族之前的荣耀,不允许别人说姚崇的坏话,最后城楼上徐斌念出姚崇当年的治国策略时,姚汝能怒而制止。
如果说,这十二个时辰所发生的事,让姚汝能一次又一次怀疑自己的选择,最终选择站出来坚守正义,是他的成长。那回首过去半年,姚汝能这个人物作为坚定的暗桩存在,就极为尴尬。
这是前三分之二剧情中,两个比较明显的角色。
而之所以说本剧烂尾,其实是在最后三分之一,从花萼相辉楼灯宴开始,圣人登场,到长安之祸,圣人流落街头,再到徐斌浮出水面,揭开幕后故事。
老实说,本剧的唐玄宗是一个败笔,人物塑造上像一个格格不入的装腔作势的人,剧情上像一个有趣的白痴。
这里一方面跟演员的演技有关,冯嘉怡憋着嗓子的台词风格,可以看出他是想表达帝皇之气,但是总是缺乏气势。
而流落街头的唐玄宗,因为与百姓的交锋,成了一个逗逼。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剧情安排所累,包括偷猪梗,买官无赖暴击等。
唐玄宗的情节安排,从庙堂之上的政治交锋,到市井的热情冷暖,可以看出是主创想要揭开真正的长安,让唐玄宗看看此时繁华褪去之后,他治下的大唐。
但是,由于本剧基本都是历史原型,人物都是真实存在。庙堂之上不可能因为太子和何监的怒怼,就动手杀人。估计,真要是架空戏,这场景已经死了好些人。
更何况,本剧把唐玄宗设定为一个高级洗脑讲师,一番真情演讲,让愤怒的何监放下成见,相信一直以来针对太子,是为了孩子们好。同样是一番掏心掏肺,让我们误以为他一直都很关心边疆士兵,他也心痛啊。
而遭遇生死之后的唐玄宗,回到朝中,依然没有任何表示,八团的军旗被挂起来了,太子依然不受重视,右相不明不白,朝堂之上没有任何变化。
天保年间,大唐盛世,在外邦使臣的见证下,帝国天子遭劫难,最终无声平息。
这还不是最扯的,最扯的是徐斌的出现。
虽然在好几集之前就已经有苗头将最终boss转向了徐斌,但是,他最后的亮相,确实是无法自圆其说的无奈之举。
从半年前开始谋划,整合资源,布局设陷,最后将矛头直指皇帝,并成功将皇帝劫出来。
这等思维,在如今世界,少说也是一个顶尖世界五百强的头目。
然而,最后他的目标,竟然是为了让自己亲自迎接皇上,让皇上看到他的才华,为自己入主凤阁做准备。
这就好比,一个少年制造了一个国家的暴乱,最后就是为了让这个国家的负责人认可他做的炮仗。
如果真是如此,徐斌早已功成名就,而不至于稳坐八品户部主事多年。
何监说,徐斌写的诗文无任何亮点,都是一些牢骚。但他却又写出了让人惊艳的税法,为帝国造纸解决案牍困境。
这样的人物也是矛盾重重,他最终以boss身份出现,显得有点鸡肋。
一方面,他所谓的算到了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很有bug,就比如龙波本要炸死圣人,却变成了挟圣人出逃,这一段张小敬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稍有不慎,圣人便归西。
更不用说最后在密道出口迎接圣人,前面有那么多不确定因素,能接到个全尸算是编剧保佑了。
除此之外,像安西金币的出现依然是个谜,背后真正的大boss还未浮现,当然,这些都可以不在这一阶段体现,无伤大雅。
总体来说,《长安十二时辰》亮点很明显,但是也因为剧情架构很宽,都浓缩在了十二个时辰,其实很多人物单独的线索和人物性格都没有一个合理的说服力,所以造成一些支线的薄弱。
包括张小敬的刻画,其实越到后面,越来越讨厌这个角色的人很多。
十年陇右兵,九年不良帅。烽燧堡战役的情节很丰富,但是导演只是用来刻画其他角色的内心变化,对张小敬来说,影响并不深。
张小敬对于八团的记忆,只是用来帮助自己入狱,通过为闻队报仇,为八团讨回公道,然后杀了主官。这一段,他在泄愤。
然后,十二时辰里,他始终保持着莫名其妙的冷静,一心为了长安百姓怼死自己的兄弟战友朋友以及陌生人。
这样看来,这个张小敬有点陌生,不像是八团出来的人,他所代表的价值观,似乎也有点那么不近人情。
其实,如果张小敬真的只是长安的一个不良帅,他犯过错,坐过牢,但他不是八团的兵,或许这样的矛盾冲突会更合理。
所以,本剧我个人给8分,扣掉的分是一些不合理的剧情和人设,还有那些烂尾和bug。
最后,我想盘点下本剧的演技排行榜。
1、右相林九郎
是他,在一间桑拿房演了大半个剧集,足不出户,长安大小事了然于心。
是他,胸有成足,政治上专注打压敌人,毫无愧疚之意。
是他,畅想大唐政治未来,动情之处,双目有神。
是他,得知爱婿被抓,痛哭流涕,抓紧布局撇清关系。
他贪生怕死,但他也成熟稳重,他掌握着大唐盛世,也推动着大唐由盛转衰。
2、萌萌哒赵参军
是他,口无遮拦,想什么说什么。
是他,心怀大爱,只要敢威胁他,就是他的大哥。
他热情好客,与熟人相会总是寒暄片刻。
他识大体,大难当头,总是用嘴炮消磨时间,减少双方压力。
他总是打瞌睡,但是一直坚守工作岗位,他是劳动代表,他是就业模范。
他是大唐脱口秀之星。
3、两面派元载
是他,探索大唐恋爱新模式新路径,用最短的套路,迎接最长情的苟且。
是他,是非面前一碗水端平,关门张贼,开门张公。
是他,志向远大,却又难掩人性弱点,贪生,是对爱的眷恋,怕死,是对才华难伸的遗憾。
他满腹经纶,诗书成杀人妙计,他妙语连珠,惹得众人侧目。
1、浮夸风龙波
他英俊潇洒皮肤白皙,人送外号小白脸。
他嗓门大,有魄力,能扛大旗,能救美人。
他的肚腩装满岁月的风霜,他的鼻孔欲戳穿这大唐的虚假繁华。
他带领精兵悍将,以一己之力,最终英勇捐躯。
他喜欢搔首弄姿,正如喜欢怀里的薄荷叶子,刺激。
2、飘忽风何监
他的眼神有戏,他的眉宇间尽是大唐与圣人。
他的白须是岁月的痕迹,也是人性的遮掩。
他本可以凭实力当坏人,却要凭长相当好人。
他是诗人,也是辩论家。
他的诗被圣人续写,他的辩论被圣人看穿安抚。
1、女儿奴曹破延
他是一个汉子,却天生被女儿牵绊。
他爱天上的星星,他更爱女儿的呼唤。
他不苟言笑的脸,写满了胡须,也写满了归家的渴望。
他是善良的,也是衷心的。
他的死去,让全剧爱的力量,变得薄弱。
2、科学家与实践家徐斌
他是人才,也是鬼才,他做人偏爱八品小吏,做鬼渴望相位。
他单纯向上,不靠仕途,靠险途。
他有洞察力,有行动力,他总是先人一步,连死也要抢。
他执着于与人辩论,为的是求一个真理,别人道是太疯癫。
3、饿死鬼丁老三
烽燧堡上鬼饿死,长安城中饿死鬼。
不鸣则已,一命呜呼。
他用恶狠狠的话语,说出最令人心疼的往事。
他以诚待人,为此英勇献身。
好啦,以上全当开玩笑!
还没看《长安十二时辰》的可以去看,国剧,就是在大家互相支持和鼓励之下,渐渐完善,我们总有一些作品带了好头,那就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
加油!
-END-
一部电影,一个平行世界的故事
看完这部电影,你有什么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