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如也,如其学,如其志,如其才,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即字如其人。——《艺概》刘熙载
在中国,有一个词语叫做“字如其人”,意思是透过一个人写的字,便能看出此人的品格、学识,甚至是才智。初看此话,确实会觉得有些夸张,但当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会发现“字如其人”确实有理。
比如热情大方的人,写出来的字通常“字体大、书写流畅”;而性格内向安静的人,写出来的字则“字体小、方方正正”;一辈子处于顺境的人,写出来的字则是“笔画轻柔、字形华丽”;而那些爱慕虚荣者的字,通常“笔压不稳、字形飘忽”。
洪秀全,太平天国的建造者,在他的带领下,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大半个中国,历时14年,攻获满清王朝半壁江山,在中国近代史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关于此人,向来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积极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英雄;也有人指责洪秀全劳民伤财、不思进取,是个没有远见的人。
不过我们今天不谈政治,只说洪秀全的才学,这个出生于耕读世家的人,写出来的字又如何呢?看完他的字,你会明白,为啥他当年连个秀才都考不上。
这里大致介绍一下洪秀全的教育背景,此人1814年出生于广东花县福源水村一耕读世家,7岁开始就在村中上学,此时正处于晚清时期,故而洪秀全接受的是传统的儒家教育。兴许是继承了祖先的优良基因,洪秀全十分聪慧,年仅15岁时就轻松通过县试,并且名列前茅。族中之人都相当看好洪秀全,希望他可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在接下来的府试中,洪秀全落第了,而且在此后多次考试中,统统落选,25岁那年再次失败的他,甚至一病不起,等他再次站起来时,他的口中,便不断说着:“奉上天的旨意,命我到人间来斩妖除魔。”诸如此类奇怪的话,接着他抛开孔孟之书,并且把家里的孔子牌位都换成了上帝的牌位,逢人就说他对上帝的理解,他还自称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弟弟,接着“拜上帝教”应运而生,也才有了后来的太平天国事件。
按理说抛弃了孔孟之说的洪秀全,应该完全放弃科举,但洪秀全并没有,1843年他又跑去参加考试,结果还是失败了。其实根据此时的历史背景,清政府对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很多学生只要稍微努力点、优秀点,都有机会考上,可洪秀全还是一次又一次失败,是他不够聪明吗?作答内容不够好吗?非也,看了他的字,你就明白了。
若是没看到“洪秀全”3个字,想必大部分读者朋友都会觉得:“这是小学生写的字吧?”笔者不才,也曾学过几年书法,说实话,不少五六年级孩子写的字,都比洪秀全的好看,更别说注重书法的古人,这里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这对比不要太惨烈。
我们再来看看洪秀全的行书,此书乃洪秀全本人亲手所写的诏书。
还有这幅书法,内容大致是借助上帝之名,来加强自己的权力云云。此等水平的字,想必难入考官们的眼,这就跟高考作文一个道理,同等水平、内容的作文,绝对是字好看的人分高。各位读者朋友们觉得洪秀全的字怎么样?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