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野战功不输四野,授衔时为何比不过四野,竟是这个原因吗?
文|史哥哥
国民党中“中央军”和“杂牌军”有一条华丽丽的分割线,凡是蒋介石的嫡系中央军,样样待遇都是最好的,而且升官发财也是轻而易举的事,而杂牌军就得凭运气了!但是在我党里,事事讲究官兵平等,也没有分“中央军”和“杂牌军”,只是在1955年授衔时,却有些小小的差别,比如三野和四野的悬殊待遇!
众所周知,我军有四大野战军,每一个都是非常厉害的!一野是公认的能吃苦,能打硬仗,在四大野战军当中,一野的人数也是最少的,不过知名的将领并不少,比如许光达,张宗逊、甘泗淇、王震等!
严格来说,二野在八路军时期大多是129师的底子,但是随着一步步壮大,二野也越来越厉害,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个个都是大名鼎鼎,下面的386旅更是让大家如雷贯耳了,旅长就是陈赓,参谋长李聚奎。
另外,二野的前身是红四方面军,从这里走出的猛将也是蛮多的,例如许世友就是其中之一,还有牺牲较早的余天云,打起仗来也是厉害的不得了,但是因为一些原因的影响,授衔的时候红四方面军在这方面并不是特别的吃香!不过,二野出的知名人物并不少,比如说元帅刘伯承,大将陈赓,还有十位上将。
四野可以说是我军中的“中央军”了,在八路军时期四野是115师,再往前就是毛主席跟朱老部的部队啦,所以级别自然不是寻常的部队能比的了,而且四野出的名将也不少,比如战神林彪,还有元帅罗荣桓!另外,在四大野战军中,四野是公认的编制最庞大,打的胜仗最多,功绩也最大,所以授衔也自然是非常高的,大将三个,上将二十多个,中将及少将也是各大野战军中最多的。
三野就比较特殊了,有些人将三野看作是“杂牌军”,因为从根源上来讲,三野不是红军时期的重要山头,那时红军主力长征后,有一部队继续作战,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南方游击队了,人数少,装备差,后来才改编成了新四军,当时人数也不过一万余人,而且人数较为分散,跟正规的八路军还是有些差距的。
只是从实力、战力及功绩上来说,三野都是仅次于四野,名将也出了秒少,比如而陈老总,只是在授衔的时候,陈老总因为一些原因离开了军队,若不是周总理当时力保,陈老总的元帅军衔可能就没了!而三野的大将也只有粟裕、张云逸两个,上将也只有十个。因而许多人觉得三野中那么多资历老,立下赫赫战功的人军衔可以再高一点,比如张震、陶勇等人,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