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在2022全球电竞运动领袖峰会暨腾讯电竞年度发布会上发布了《2022亚洲电竞运动行业发展报告》,报告表明电竞如今在国内市场始终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发展趋势。
以2021年英雄联盟S11全球总决赛为例,公开数据显示全球观看总时长超过1.7亿小时,同时观看人数峰值超过7300万人次,大幅提升60%。足以证明如今电竞赛事的社会影响力开始比肩,甚至超过多项传统热门赛事。
但需注意的是,电竞作为一项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体育赛事,仍面临着人才短缺、商业化变现困难等挑战。
人才缺口,未必是缺少“电竞选手”
《2022全球电竞与游戏直播市场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电竞赛事营收规模将达到13.84亿美元,2025年这一数字将超过1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3.4%。
庞大电竞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撑,但目前国内电竞人才仍存在明显缺口,培育体系也需完善。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腾讯游戏副总裁、腾讯电竞总经理侯淼表示,按照电竞行业目前的发展速度,未来三四年时间内的人才缺口将达到200万,甚至更多。
腾讯互娱光子工作室群市场总监、PEL联盟主席廖侃也认为,伴随入亚的契机,电竞有可能发展成为更宽泛的行业——包括体育、文创、旅游等,进而创造出更多年轻人喜爱的内容的产业以及岗位。
易观资深分析师廖旭华称,“短缺”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在很多语境下,电竞包括了游戏行业,人才短缺本质也包括了高端游戏开发和策划人才的短缺,这与其他行业并无区别。而电竞选手目前来看,竞争已经非常充分。 此前,人社部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只有不到15%的电子竞技岗位处于人力饱和状态,电子竞技员、电子竞技运营师、赛事运营、数据分析师等职业人才匮乏。
探索与其他产业联动的商业化可能
商业化变现与盈利是电竞行业面临的另一大难题。
以今年7月通过SPAC方式在纳斯达克交易上市的Faze Clan为例,其拥有知名电竞战队FaZe,但上市首日即暴跌,暴露了电竞产业链中的战队环节在二级市场并不受宠,被认可的更多是电竞赛事服务提供商、直播制作公司、电商数据分析商等环节。
即便如此,FC营收架构中也仅有约20%来自于电子竞技,电商与周边产品才是核心业务,包括电商业务、销售团队、软件开发等。
电竞赛事商业模式与传统体育的变现路径相似,包括赞助、版权售卖、门票销售、周边衍生品等。据 侯淼介绍,虽然腾讯电竞都有在做这些,但一方面因为电竞产业本身还较为稚嫩,收效并不算太好。
另一方面,在体育行业中也存在着变现难题。除了篮球与足球,其他体育细分类目的商业化程度也并不是很高,需要依赖地方政府与企业持续投入维持。 目前腾讯电竞也在借鉴英超与NBA等商业化较为成功案例的商业逻辑, 侯淼认为,但传统IP与衍生产业之间的合作,才是未来电竞商业化发展之道。
在廖侃看来,电竞产业一直在摸索商业化部分,除了在版权、商端、C端等环节持续摸索,产业也是思考与尝试突破产业链接。以《和平精英》为例,这种基于虚幻引擎的沙盒玩法,可以探索出更多产业方向,在连接产业的过程中,能够将单纯的观赛流量转化为商业化能力。
“其实很多客户在与我们聊的时候,已经不再谈所谓的‘品牌曝光’,他们要的是‘品效合一’,因此我们如何将客户希望的效果做到最大化,实现可转化的商业能力。确实我们在向这个方向努力,但这并非是唯一的解法。未来电竞作为体育赛事,将会有其他更多玩法。”
《2021中国职业电竞人才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电竞整体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157亿元,未来我国电子竞技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对此,易观资深分析师廖旭华向记者表示,爆发前提需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产业开放,能够吸引更多不同身份的投资者参与产业;第二,要形成广泛影响力,能够像体育项目一样依靠顶级赛事吸引平时不关注职业赛事的受众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产业运营不断发展,同时拓展更大的收入来源。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