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吴钟华:独守岛国3年,住草房、吃树叶,一人撑起大使馆

2024-11-05   郭秀华

基里巴斯是位于太平洋中部,属于热带水域的一个小岛国,距离中国有足足3500公里,但它与我国的外交关系却充满曲折。

1980年,基里巴斯与我国建交,2003年11月29日,基里巴斯宣布与台湾当局建交,中国本着“一个中国”的外交政策原则,随即宣布中止与基里巴斯的外交关系。

2019年9月,基里巴斯宣布终止与台湾建交,几乎同一时间,中基双方重新签署外交协议,恢复外交关系。

会后,外联部部长王毅表示:遇到过曲折,才更清楚正确的方向;经历过风雨,才能迎来更灿烂的彩虹。

据悉,这已经不是台湾当局第一次对中基关系从中作梗,当初的建交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所幸,当时有一个人及时洞察并化解了危机,他叫吴钟华。

三十多年前,吴钟华与台湾当局领导人抢占与基里巴斯的建交机会。

为了守住祖国的利益,吴钟华只身来到基里巴斯建立大使馆,独在异乡,吴钟华亲自制作国旗杆与升旗台,整整3年时间,他坚持每天在世界上最早迎接第一缕阳光的地方,在最早的时刻升起鲜红的五星红旗。

有人这样评价他的外交经历为“一人一馆,三年鲁滨逊”式的生活,看似潇洒的漂流生涯,其实并不潇洒。

个中的艰辛与滋味别人不可知,他也对此选择了默默消化,支持他这样做的信念只有一个,那就是祖国的利益。

相比于我们一般认为的外交发言人,他们兼济刚柔自裕如,不卑不亢对群儒,兵来将挡未含糊。

吴钟华,他的爱国方式,则尽显沉稳与温润。

吴钟华用他的一路风霜,为祖国一路写诗,无怨也无悔,这位最孤独的外交官,他的故事,写满了感动,写尽了中国人对祖国的热爱。

外交官吴钟华

1939年,吴钟华出生于河北,此时正值国内抗战时期,小小年纪的吴钟华被迫成为风雨飘摇中的孩子。

所幸,父母对他保护得很好,吴钟华未曾受到战争迫害,只不过,从小到大他所见过的百姓疾苦,让他的那颗爱国之心愈加强烈。

少年之际,吴钟华已经知道有国才有家的道理,如果能为国家强大做出一点贡献,那将会自己毕生的追求。

正如父母对他的寄望一样,为他取名为“钟华”,寓意着中华民族的日益强大。

新中国成立之际,全国百姓翘首期盼祖国的繁荣与崛起,却不想,此时国际形势出现转机,美苏两个大国交恶,中国百废待兴之际,还必须面对着外界的压力。

中国的外交形势严峻,而这一切只能依靠当时以周恩来总理为核心的国家外交部。

吴钟华也在此时意识到外交官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此时的他也才只是个青少年,他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外交官。

1958年,19岁的吴钟华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著名学府南开大学,他选择了最接近于外交官工作的外语专业。

但他清楚地知道,光是学好一门外语还远远不够,为了离理想更进一步,吴钟华研究外交官必备的技能与知识,他精心为自己安排了远多于日常所学的其他内容,比如历史,地理,政治,文化,还有多种外语。

整个大学期间,吴钟华很少娱乐,除了学习的时间,最多的放松机会他也留给了看新闻,读报纸。

毫无疑问,吴钟华以异常优异的成绩毕业,并顺利进入外交部。

吴钟华终于梦想成真,成为外交部的一员,但他这么多年来的所学所悟,在这里压根没有施展的机会。

原来外交部这里人才济济,比自己优秀的大有人在。

另外,经验是王道,有大场合经验的人也不在少数,除此之外,吴钟华很快发现,自己不论是在专业输出,言谈举止,气场气质,还是城府与情绪方面,都与别人有一定差距。

吴钟华虽有前所未有的挫败感,但很快收拾好心情,用心完成分配给自己的工作,其余时间进行查漏补缺,刻苦学习。

他积极向前辈请教经验,重点练习自己的气场与气质,研究话术与语气,吴钟华练这些的方式就是对着镜子练。

外交官的首要品质就是不卑不亢,说到底自信才是最重要的,吴钟华通过对镜子练习,很快补上了这一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吴钟华已经拥有强大的气场,业务极尽熟练。

很快,吴钟华先后被安排在礼宾司,国际司与对台办任职,在此期间,吴钟华还曾多次参与为毛主席,周恩来与刘少奇等领导人安排礼宾的工作。

几年之后,吴钟华的外交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外交官。

1975年,吴钟华受命出国在巴基斯坦担任驻外使节,1976年在斯里兰卡担任大使馆任随员兼处理马尔代夫事务。

驻外外交官的工作职责与国内外交官最大的区别在于,关于国际形势这一点,驻外的外交官似乎更容易敏锐地察觉到。

很快,吴钟华便展示出积蓄已久的力挽狂澜能力,为祖国的外交史册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当机立断设使馆

1980年,中国先后与瓦努阿图,基里巴斯建交,但迫于种种原因,中国一直没有在当地建立大使馆。

直到有一天,中国才意识到这其中极大的弊端。

基里巴斯与中国建交之后,吴钟华曾多次奉命去代表中国访问,有一次,吴钟华嗅到了危机。

那一次到访基里巴斯,吴钟华发现台当局的李登辉也派人来到这里,吴钟华第一时间已经察觉到事情不对劲儿,吴钟华谨慎打听之后得知,台当局确实有阴谋。

原来李登辉打算以两架波音737为条件,劝基里巴斯与大陆绝交,进而与台湾建交,据悉,台湾当局试图还以“金钱外交”与“弹性外交”政策劝诱基里巴斯,双方已就此达成基本共识,还相约本月三十号签署外交书。

拉拢基里巴斯只是台当局的第一步,紧接着,还有继续拉拢瓦努阿图等国。

吴钟华在此危机之际,赶忙向祖国报告情况,他随即拜见基里巴斯总统,说明其中的利害关系,忙着上下游走说服官员,一来二去,吴钟华频繁到访基里巴斯9次之多。

最终,吴钟华说服对方,维护了中国的外交利益。

1989年,吴钟华受命外派驻斐济大使馆,任驻馆大使,兼任基里巴斯与瓦努阿图两国大使,鉴于之前的这件事,吴钟华还是经常会专门去基里巴斯巩固外交关系,但这毕竟不是个办法。

外交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稍不留神,就会被别人捷足先登。

没过多久,吴钟华向上级提议,尽快建立驻基里巴斯大使馆。

1990年2月,51岁的吴钟华受命只身前往基里巴斯,经过十多个小时的路程,吴钟华来到基里巴斯的首都塔拉瓦,他的任务是在此建立中国大使馆,重点是一个人。

“拓荒者”的孤独

基里巴斯位于太平洋中部的热带水域,由33个岛屿组成,陆地总面积811平方公里,总人口不足十二万,常住人口更加少,其中近一半人口都居住在首都塔拉瓦。

基里巴斯位于赤道与日界线的交汇处,也就是说这里是世界上最早开始一天的地方,这里多沙且炎热,非常不宜居,另外基里巴斯的地形特别,是全球唯一一个同时跨南北纬与东西经的国家。

用一句话概括这里的生活,那就是“原始人”般的生活,基里巴斯是联合国认定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这里四面环海,以渔业为主,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护区,外地人来此捕鱼所交的执照费用是最主要的财政收入。

吴钟华此行,想必异常艰难。

刚一到达塔拉瓦,吴钟华第一次有时间仔细观察这里,他发现这里放眼望去只有一条公路,行驶的汽车很少,所见之处的房屋也很少,大多都是用棕榈叶搭制的棚屋,这里最多的就是椰子树与白沙滩,还有一望无际的太平洋。

吴钟华此时一心只有任务,完全没有考虑自己的生活丝毫,他只知道现在已经24号,他必须在28号正常举行开馆招待会。

吴钟华在接待官员的帮助下,住进了一处简陋的草房当宿舍,他在门外挂了一个牌子,写着“大使馆”三个字,接下来,他开始紧锣密鼓地操办起了建馆工作。

接下来的一切事宜,都出自于他一个人之手。

他买保险柜,安装通信设备,选址大使馆,设计使馆大门与内景,买建筑材料,找人施工,有时还自己上手工作,设计请柬,布置会场,通知邀请嘉宾。

其实这每一件事都不容易,更何况是在这个贫穷落后的岛国。

这其中对吴钟华来说,最艰难的事就是竖旗杆。

吴钟华最初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旗杆,最后终于在一处破旧的教堂后面,找到一个废弃的旗杆,所幸杆体没有大的损伤,用油漆装饰一下就可以重新使用,为了找到合适的油漆,吴钟华专门去到斐济买回油漆,在当地人的帮忙下,竖起了旗杆。

28号当天,吴钟华一早整装待发,穿戴好西装在使馆门口迎接宾客,当天基里巴斯的总统夫妇,内阁成员与他国驻使,也都到场,吴钟华准备了当地的特色事物,还有专门从斐济带来的几个中国罐头,结果很出人意料,中国罐头竟然成为最受欢迎的食物。

整个招待会在吴钟华的操持下,进行的井然有序,当大家得知这些事情,全是吴钟华一人所为时,都被他赞不绝口。

整场招待会从六点开到十一点,吴钟华连坐下休息片刻的时间都没有,他听到的最开心的赞美就是,大家对客厅墙上挂着的那个中国挂历赞不绝口。

吴钟华在送走最后一批客人之后,终于可以休息了。

但此时,他转身整理好衣束,调整好身姿,对着通讯设备向全世界宣告,中国驻基里巴斯大使馆成立。

接下来的每一天,吴钟华担起馆内所有事,他是馆长也是馆员,是会计也是司机,是旗手也是清洁工等等。

中基建交十周年之际,吴钟华再一次安排了一次活动,他邀请周围国家的其他中国驻外外交官到来。

那天,使馆门口的两颗椰子树上,挂着吴钟华亲手在白布上一针一线缝出的庆祝条幅,内容为“庆祝中国与基里巴斯建交10周年”的中英文字样,当得知所有前后事宜都是吴钟华一人所做时,驻斐济大使徐明远惊叹不已。

1990年,为了改善基里巴斯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国为其提供了两千万人民币的贷款,基里巴斯对此感激不尽,这都是因为吴钟华。

异国生活下的爱国心

有这样一句话:出了中国,其实在每个国家都是一样的。

这主要说的,就是安全问题。

吴钟华平日里一个人生活,一个人工作,他的孤独也只有那颗爱国之心可以慰藉。

但身处异国,自己要面对的,可不止是孤独。

有一天,吴钟华被警察通知在使馆附近发现了一枚500磅的炸弹,必须全部撤离,吴钟华无奈之下,只好匆匆带着一袋干粮离开使馆,在流浪一天时间之后,才被告知解除危险,回到使馆,这可把吴钟华饿坏了。

但,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找东西吃,而是赶忙查看保险柜看有没有丢东西。

还有一次,吴钟华在海边散步,无故被一个酒鬼骑摩托车撞倒,之后被警察告知,这件事在这段时间是常有的事,前段时间还有人被这样撞死。

吴钟华听后立刻赶回大使馆,他拿出纸与笔,用中文写下保险柜的使用方法,这一切只是担心自己万一出事后,没人接替自己的工作。

保险柜里放着两国外交最重要的文件与资料,为了祖国,他必须保护周全,尽管每天夜里,都要在枕头边放一个手电筒与木棍,以应对这里混乱依旧的民风治安。

用他的话来说,这些东西他会用生命去保护。

但他的生命,遭遇到的问题可不光是危险而已,想当初,他连吃什么,怎么活下去都是问题。

基里巴斯气候特殊,十个月以上都是干旱,在这里根本不能种任何菜,这里虽四面环海,但可用的淡水资源很少。

至于吃的食物,就是鱼和虾,这可难倒了这个标准的中国胃,吃鱼吃虾偶尔几次还可以,但是顿顿都如此,吴钟华可真的受不了,有一段时间,他闻到鱼的味道就想吐。

所幸,这里每两个月就会有一艘澳大利亚的商船来补给食物与物资,每到这个时候,吴钟华都会储备大量食物,比如蔬菜水果这些,但商船有时遇到大的海浪海潮就不得不取消,因此还是有挨饿的风险,并不能完全依赖于此。

在当地人的介绍下,吴钟华得知有一种树叶可以食用,他专门在使馆门口栽种了两颗,平时吃饭的时候配上点,还算好吃,除此之外,他还经常背起背篓,拿着小铲子去采青苔吃。

爱国需要智慧,但也更需要生存的能力与力气。

吴钟华这个外交官的爱国之路,似乎总是比别的外交官要艰苦一些。

再赴峥嵘

1990年4月23日,距离大使馆建立也只过了不到两个月,这一天,他收到了一封漂洋过海的家书,信中写道父亲在上个月30日已经去世了,一封信在路上用了24天时间才到了吴钟华手上。

吴钟华一下子愣住了,他整个人瘫坐在椅子上沉默了许久,过了好一会儿,他站起来,走出门,原来当天下午他要出席基里巴斯法院新办公楼的揭幕仪式,他如平常一般代表中国参加,以过硬的心理素质强压悲痛,面带笑容完成使命,没有一个人察觉出他的异样。

晚上回到使馆,他看着那封信痛哭流涕,他恨自己不孝,那天晚上,吴钟华边哭边给妻子写了回信,他叮嘱每年清明的时候要替自己献花,自己回国以后去叩拜。

所谓父母在,不远行,当初吴钟华为了祖国,远离家乡,如今他同样为了祖国,坚守在岗。

1992年8月,吴钟华被调令回国,到那时为止,吴钟华已经在这座岛上守了三年时间,如今这里已经从当初的小草屋转变为基里巴斯最标准的宅院,门前的小路还是他亲手铺好的,这里处处都是他的心血与付出,如今的椰树林中还飘着最艳丽的那一抹红。

那天,吴钟华坚持最后一次升起国旗,他唱着国歌,热泪盈眶,那天的歌声,最为悲壮有力。

离开基里巴斯之后,吴钟华依然坚守在外交一线,他被派到美国洛杉矶总领事馆工作,担任副总领事,还被调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代表中国在联合国会议上大放光彩。

离开一线工作之后,吴钟华担任中国外交史学会会员,潜心钻研外交历史,继续为祖国的外交事业散发余热。

有人这样评价我国的外交天团为“兼济刚柔自裕如,不卑不亢对群儒,兵来将挡未含糊”。

我们致敬每一位为国发声的外交官,但我们更不能忘记的是,这一切光鲜的背后,是因为有坚固的民族底气,这个民族底气因无数像吴钟华一样默默奉献的,可爱可敬的中国人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