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本内容已开通全网维权,严禁抄袭、复制或搬运,侵权必究。
重阳节,又称双九节、登高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日子,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通过各种方式庆祝,祈求健康长寿、吉祥如意。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
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自汉魏以来,重阳节有登山、佩茱萸、饮菊花酒之俗。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至唐宋时,重阳赏菊成为风俗。唐朝时,重阳节被正式定为节日,人们在重阳节除了佩戴茱萸,还会头上戴菊花。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2006年,重阳节入选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自古,重阳节禁忌多,牢记“3要3不要”,遵循祖宗习俗,为家人添福增寿。
“3要”
1. 要登高。重阳节登高,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习俗。古人认为,九是阳数,九月九日,双九相逢,是天地阳气最盛的日子。在这一天登高,不仅能接天地之阳气,还能祈福健康长寿、步步高升。
登高活动,可以选择名山、高楼、丘陵等地,与家人朋友一起,一边攀登,一边欣赏沿途的美景。到了山顶,还可以远眺四方,感受大自然的壮丽与辽阔。登高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陶冶情操,让人心旷神怡。
2. 要敬老。重阳节,也是敬老节。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和关爱。
敬老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陪伴老人共度佳节,可以是送上一份贴心的礼物,也可以是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分享生活的点滴。无论是哪种方式,都能让老人感受到来自家人的温暖和关爱。
3. 要吃重阳糕。重阳糕,是重阳节必吃的传统美食。重阳糕的制作原料多种多样,有糯米、红枣、莲子、核桃等,口感软糯香甜,营养丰富。
吃重阳糕,不仅是因为它美味可口,更因为它寓意着步步高升、健康长寿。制作重阳糕时,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不同的馅料,如豆沙、芝麻、桂花等,让重阳糕更加美味可口。同时,也可以将重阳糕送给亲朋好友,传递着节日的祝福和问候。
“3不要”
1. 不要晒衣。在重阳节这一天,古人有“勿晒衣”的禁忌。这是因为,九月初九,阳气最盛,晒衣容易招惹阳气,导致身体不适。同时,晒衣也容易被风吹走,寓意着财气外泄,不吉利。因此,在重阳节这一天,尽量避免晒衣。如果确实需要晾晒衣物,可以选择在室内的阳台或晾衣架上晾晒,避免直接暴露在阳光下。
2. 不要结婚。重阳节,不宜结婚。古人认为,这一天是阳气最盛的日子,结婚容易招惹阳气,导致婚姻不顺。同时,重阳节也是祭祖、扫墓的日子,气氛庄重肃穆,不宜举办喜庆活动。因此,在重阳节这一天,尽量避免结婚。如果确实需要在近期结婚,可以选择避开重阳节这一天,以免触犯禁忌。
3. 不要行房事。重阳节,也不宜行房事。古人认为,这一天阳气过盛,行房事容易损伤身体,导致健康问题。同时,重阳节也是祭祖、扫墓的日子,气氛庄重肃穆,不宜进行亲密活动。当然,这些禁忌在现代社会中已经逐渐被淡化。但无论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尊重传统文化仍然是我们应该遵循的原则。
除了上述的“3要3不要”外,重阳节还有着许多其他的习俗和注意事项。
1. 插茱萸。重阳节插茱萸,是古人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茱萸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其果实有浓烈的香气,自古就被认为有辟邪、驱寒、提神的功效。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采摘新鲜的茱萸,插在门楣、窗户、床头等地,以求吉祥如意。同时,也会用茱萸制作香囊、手链等小物件,佩戴在身上,以祈求平安健康。
2. 赏菊。重阳节赏菊,也是一项传统习俗。菊花以其高洁、坚韧的品格,深受人们喜爱。重阳节前后,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各种颜色、各种品种的菊花竞相绽放,美不胜收。人们会前往公园、花园、菊花展等地,一边欣赏菊花的美景,一边感受节日的氛围。
3. 注意保暖。重阳节正值秋季,天气转凉,早晚温差较大。因此,在这一天,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老人和小孩,要适当增添衣物,避免感冒。同时,也要注意饮食调理,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如羊肉、红枣、核桃等,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重阳节,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和人情味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我们要遵循祖宗习俗,牢记“3要3不要”,为家人添福增寿。同时,也要关注身体健康、尊重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和优秀文化。
好了,今天文章就分享到这儿,如果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关注,若您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小简和您一起探讨!人生是一场荒芜孤独的旅行,冷暖自知,苦乐在心,照顾好自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