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乐园里,藏着北京孩子最深的记忆

2023-05-17   TimeOut北京

原标题:游乐园里,藏着北京孩子最深的记忆

游乐园里,藏着北京孩子最深的记忆

AMUSEMENT PARK

这或许是北京最火爆的季节,除了踏青赏花以及到雍和宫上香,不知有多少人选择在朋友圈九宫格狂晒“UNIVERSAL”大logo的打卡照片......游乐园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是让人快乐的地方。这种快乐是即时反馈的——当踏进园区的那一刻起,心情似乎就截然不同了。

对成长在80、90年代的北京孩子来说,虽然没机会体验环球影城和迪士尼乐园,但 他们依然是“游一代”,是中国第一批有幸在游乐园里长大的孩子。时光飞逝,有的游乐园已经成为记忆中的风景,如今回看,难免有些唏嘘,但它们的确曾经满足过一代人所有童心,和那些奇妙的梦想。

当快乐开始变得困难,我们似乎才越发意识到游乐园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01

/再见北游,

我的“亚洲第一”/

1987年,北京游乐园正式开放。它是新中国最早一批现代化大型游乐场,也成了当时北京市政府引新风的历史注脚——为了鼓励海外投资,和日方联手合资兴建,最终投资金额总计达66亿日元。

在新形势下的意气风发中,不仅打造出了八十年代亚洲最大的摩天轮,顶端处甚至能够俯瞰半个北京城;同期配套的其他项目,如日本进口时速80km的过山车、海盗船、激流勇进、4D影院,也在国际上“有头有脸”。不难想象, 对于八十年代北京的小朋友来说,北京游乐园的开放是一件“地震级”的大事件。

笔者找到了朋友小王,他在本篇提及的三个游乐园的鼎盛时期都曾前去游玩过,他对北游是最有感情的。“小学、初中、高中都组织去过,放长假的时候也会去。 去过北游之前和之后,你对快乐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小王说。

如今“摇滚金刚”“风暴骑士”这样的名字和九十年代突然蹦出的《飞天蜈蚣》《霹雳凤凰》这类电影可能已经有些“过时”,但当时对一个小学生来说是可以记一辈子的经历。“ 那时候门票贵,但也抵挡不住我的热情。赶早出门,闭馆才走,大人排长队,自己排‘小队’......”直到今天,小王依然记忆犹新。

当时大多孩子不知道的是,北游开园后就陷入巨额亏损,开园第二年的年底已亏损千万。原因既有中日货币汇率变化,也有经营经验不足带来的失误。

2010年,因中经营模式等原因,北游停止运营,征集民意后,最终敲定让摩天轮整体保留,作为龙潭中湖公园中的景观存在,而游乐园大门上蓝色弧形的“BEIJING AMUSEMENT PARK”和那些破旧的丝带、星光、小翅膀,也成了少数几个遗迹。

本组图来源小红书@刺头王子

被留言涂鸦写满了的公园外墙,是一代人思念北京游乐园的痕迹,就连一阵巨风把摩天轮吹动,也像是昨日重现的海市蜃楼——这个叫北京游乐园的时代绿洲。

02

/九龙游乐园

“水库畅想曲”/

几乎要被人遗忘,却在这几年意外“起死回生”,九龙可以说是一个游乐园传奇。但它的“复活”,可能着实会让一部分曾经的粉丝感到意外。因为近年来废墟探索的小众爱好兴起, 一大批人被它“废墟探索圣地”的名头所吸引,在小红书上一度靠着“末日风”写真大片火出圈。

和北游一样,九龙游乐园也是中日合资的游乐园,但由于出资方是北京市十三陵水库综合开发公司,便依托水库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建造了“龙”和“水”的主题,湖心岛就是它最具标志性的部分。1958年的一部科幻片《十三陵水库畅想曲》,仿佛就是九龙游乐园最好的名片。 在水上移动的旋转木马,现在想象,实则魔幻又荒诞。

九龙游乐园被官方形容为一个“具有迪士尼特色的大型水下观赏型游乐园”。刚开业时,它有四十里路也挡不住的人气,周末连水库外都会变成拥挤路段。外地游客来京,看完一套故宫、长城、颐和园,也把“龙宫”安排上......

小王记得,龙宫作为门票最昂贵的项目,也确实最令人印象深刻,毕竟他小时候就被吓哭过。“与其说是游乐园,它的风格更像是那个年代的马戏团。” 而对一些人来说,九龙水族馆也是他们最早的科学启蒙:一个成长在八十年代的孩子走进展览馆大厅,看到世界水生物地图铺展在眼前,各种热带鱼在水族箱里穿梭,是可以感受到那份“翻过长城,就能到世界任何地方”的悸动的。

本组图来源微博@莎萝蔓蛇

九龙游乐园也终于迎来歇业闭馆的一天,如今这里荒草丛生,只留下搁浅的小船、尘土遍地的景观和拦截标语,守候着一代人的童年秘密。而衰败的龙宫,成了新一代探险者们的热门地点。或许,这也是一个废弃游乐园不错的归宿。

03

/石景山游乐园

洪流中被打磨的化石/

北京地铁一号线的八角游乐园站,站名便得自石景山游乐园。它也是三个游乐园中, 目前唯一还在营业的游乐园,可以说是八十年代末“游乐园热”的“活化石”。

为了让市民能在当年国庆有个新的度假好去处,1986年三月,石景山游乐园启动了开工仪式,它融入自然,在设计上接入欧式风格,园中混杂着童话主题的建筑,是一个城堡小镇。

石景山游乐园 1992年

它可能是最早给到孩子们“世界”概念的地方。在那里可以看到阿拉伯风情的餐厅、欧陆风格的蓝桥、迁入了一片完整热带丛林的非洲角,还有阿拉伯飞毯那些极具异国风情的打卡项目。

很多妈妈也会感到欣慰,夜晚给小朋友描述的童话故事,在这里照进了现实,来自童话世界里经典角色的雕塑在石景山游乐园中有迹可循,它们接待了一批批最早的北京小粉丝,定格了一张张亢奋的小脸儿。

开业后,勇立潮头的石景山游乐园依然努力经营,基本每年都会往园中新增新项目。1991年水上世界开放,因为热度过高,决定对外开放晚场,后来陆陆续续又增加了水滑梯、电子射击等项目,在当时,这些项目几乎都顶着“国内最大”“国内第一”的名头,后来又推出了时装展览、庙会的大型活动,或许这份劲头也是游乐园至今还在运营的原因。

如今的石景山游乐园在新竞争者的涌现下,反倒添了几分“人到中年”的从容,成为北京小孩回忆的场所。它和现代化的游乐园已经无法较量,它更复古—— 虽然它试图紧跟时代,但似乎还是停留在了千禧年。

对成长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来说,游乐园可能承载着更多,在狂飙突进又光怪陆离的哪个年代,这狭小却广阔的空间只用来玩乐,这在之前的几十年是无法想象的。 而当我们长大后才意识到,那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世界处于怎样的巨变之中。

和现在真正高科技的乐园比起来,新时代的孩子们会觉得它们作为“乐园”太过寒酸。这失去的乐园在今日即使已经如此遥远,甚至早就变作废墟,但嵌在其中的欢乐时光、时代最前线的骄傲还像午睡醒来时一样带着些若有所失的惆怅。 那个现在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的年代也被定格在了那些沉默的游乐园中,或许,还有那股对未来近乎顽皮的热忱、和努力生活的劲头。

“实际上90年代初,中国在‘游乐园热’中建成的2500座游乐园(总投资大约3000亿元人民币),其中有70%亏损,仅有10%盈利。”当笔者把这个数据告诉“游乐园顾问”小王,问他是否曾了解过。他却说:“谁在乎啊,那时候游乐园就是天堂,天堂你懂吗?你会关心天堂今年盈不盈利吗?”

还有这些记忆中的小乐园

少年宫九大行星:当年巨兽级别的游乐设施,整个三维立体迷宫,几毛钱一张票,复杂程度和恐怖程度都让人印象深刻,好多孩子站在上面都哆哆嗦嗦的。

陶然亭游泳场:曾经“陶然亭北门”公交站就叫“游泳池”,对于曾经的孩子来说,其实更像是一个不带游乐设施的小小的水上乐园。

康乐宫:最高端的游乐园之一,有大人玩的保龄球、高尔夫,也有巨大的儿童游戏厅,甚至那时还有美国31冰淇淋,90年代就一元一个的游戏币可见一斑。

官园儿童活动中心:虽然是学习中心,但也有大蹦床、过山车、空中自行车、小摩托小火车、动画放映室、科技馆,是亲切的小天堂。

属于你的游乐园记忆是什么?

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编辑:大蓝

撰文:流苏地

图:见标注

玩乐指南 | 不必逃离城市,这里也有旷野与宇宙

带着手电淘宝,探秘鬼市上的夜生活

2023北京城市美黑指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