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黛豪扎根基层做好脱贫攻坚“指导员”

2020-08-26   马山广播电视台

原标题:莫黛豪扎根基层做好脱贫攻坚“指导员”

作为一名“80后”,同济大学毕业后本可以留在城市,可莫黛豪偏偏要去农村。2018年,她服从单位安排,到马山县挂职,2019年她又作为脱贫攻坚“指导员”继续留在了马山县,人们问她这是图什么,她的回答铿锵有力:“农村地区大有可为,为想干事者提供了大舞台。”

“只有深入一线工作,进深山、下工地、会村干、访村民,才能不断提升能力、磨炼意志。”2019年7月,扎根大山的莫黛豪走遍马山县50多个村屯,全身心投入到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中去。

巧谋划搭框架

乡村面貌如何改,村庄风貌从哪“整”?干事前,莫黛豪决定先把政策“吃透”。2019年6月,莫黛豪立足实际、精心谋划,借鉴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建设新农村的先进经验,因地制宜制定了《马山县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创造性地提出“六优先、五不搞”的布点原则。

什么是“六优先”,何为“五不搞”?莫黛豪介绍道,群众积极性高及社会支持力度大的村庄优先,公路、河道沿线的村庄优先,贫困村、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保留较好的村庄优先,景区、园区、郊区、集镇周边村庄优先,与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赛道周边已整治村庄相邻的村庄优先,已启动前期整治建设等基础工作的村庄优先;不符合县域村庄建设规划的不搞,已规划移民搬迁的不搞,城镇规划区内的不搞,工业园规划区内的不搞,重大项目规划区内的不搞。

“按照这一原则,村庄规划建设坚持以整治提升为主、整村重建为辅,在不破坏村庄原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整村风貌。”莫黛豪说。

勇担当善作为

“村里变化不小,曾经脏、乱、差,现在洁、净、美,这个华丽转身转得漂亮。”走进马山县白山镇民族村,焕然一新的新村风貌让莫黛豪很是感慨。

白山镇民族村位于马山县城东部,属于“九分石头一分土”的山村。改变始于2018年,该村龙河屯被列为自治区乡村风貌提升精品示范村庄,获得奖补资金443.6万元。

资金落袋、干劲正起,如何建好精品示范村庄?莫黛豪得知情况后,发挥“联络员”的作用,请来了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村庄规划建设领域的专家,为建好精品示范村出谋划策。

村庄规划建设方案设计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莫黛豪又充当起“协调员”,利用微信群及时收集存在的问题,并安排专人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组织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班子、扶贫工作队员、村民代表宣传政策,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确保乡村风貌提升工作落到实处。

为做好村庄规划建设的保障工作,莫黛豪还变身“服务员”,为规划设计团队提供“保姆式服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规划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改旧貌万象新

以民族村为蓝本,马山县不断扩大乡村风貌提升范围。通过环境整治行动,改造农村危房、厕所厨房、禽畜圈舍等,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短板。

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如火如荼地推进,莫黛豪也忙碌起来。一年多来,她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和乡镇工作人员到外地考察学习;深入各村庄,指导“三清三拆整治”工作,抓实抓细乡村风貌提升这一民生工程。

马山县乔老河,碧绿的河水铺开一条生态旅游致富路。为推进乔老河片区项目建设,莫黛豪组织完成了《马山县乔老河沿岸(乔老街段)乡村风貌提升详细规划设计》,目前,村庄绿化、清拆整理、建筑风貌提升、村屯标识牌等特色景观,以及沿河风貌、亲水平台建设等工作正有序推进,未来的乔老街,将打造成为“乔老河沿线最美民族风情街”“马山县特色乡村旅游打卡地”和“广西乡村风貌建设示范点”。

一砖一瓦皆是景,一村一色连成片。近年来,马山县在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中收获成效,在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2019年度综合考评中荣获南宁市县级组第一名,市级综合排名第二,全县175个自然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来源:南宁日报

图片来源:马山县风貌办 黄宁

编辑:竹 溪

审核:韦绍群

监制:王宏璇

马山县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