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万宝红生于首都北京,祖籍山东。1993年进修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设计专业,曾在江苏宜兴生活数年,现居北京。
紫玉禅壶创始人、中国陶瓷协会会员、师承中国紫砂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之女——徐雪娟(高级工艺美术师)。二十余年的制壶经历中,佳作续出。至今已是一位风格颇具、实力兼备的紫砂艺人。
她出生在一个佛教家庭,是一名在家修行的居士。1989年,幼年的她随母亲去寺庙拜访一诚大师,大师见她机敏好学,觉得有缘,赐法名“问清”。此二字出自南宋理学家朱熹之作《观书有感》中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也是叮嘱和希冀于她,能够源源不断的学习,保持心灵的洁净,思想的活跃和进步。
由于母亲年轻在江苏宜兴工作,她十二岁就来到宜兴生活。在老街蜀山,看着大人们制壶。各色泥土在大人们手中拍打,揉捏,一连几日的功夫,才制出一件作品。
作为一个看惯了粗狂和奔放的北方人,对紫砂制作的细腻绵长、成品的温和精致惊叹不已。在审美仍未建立之时,已觉此物此手艺之精妙。耳濡目染之下,她对紫砂手艺产生浓厚兴趣。她和各类紫砂手艺师傅交流学习,取百家之长。其中沟通最频繁,交流最深切的则是国家工艺大师徐汉棠之女——徐雪娟。其间既是知己良友,也是传道之师。
拜访师公 徐汉棠
问清老师的第一件作品,就很自然的以“问清”为刻款。也是自此开始,她的每一件作品刻款都以问清为名。如果说第一把壶刻款,是煞有其事的仪式感,而后续每件则是有意而为。既是提醒自己保持学习进取的态度,创作更多好的作品;也是将思想传播给后来收藏者。
几十年间无数佳作频出,“问清”也成了她较具特色的标签之一。不少藏友见作品如此优秀,并款以“问清”,遂都以为她本名问清,称之为问清老师,这也是用作品证明自己的最好的表现方式。
代表作品则是问清紫玉禅壶系列,作为紫玉禅壶系列的创始人,她对佛禅类紫砂作品的制作和理解非常人所及。一方面是自幼习佛法,颂经文,持俗律,供养僧人,这是许多制壶人都不曾有的真实经历;另一方面则是紫砂手艺的精湛,二者互相结合,相辅相成。
空间无相 系列
其佛禅类紫砂作品,往往成套成组,以表示心中佛法之宏大;器物局部装饰以菩萨、罗汉、禅机为型,将佛禅俱现化,让大众都可接受,世人皆好。
获奖作品
2008年 ,十八罗汉淘壶荣获第四界深圳茶博会金奖
2012年 , 朱泥大品十八罗汉系列禅壶荣获第十六届唐山陶瓷博览会金奖
2013年 , 问清紫玉禅壶系列作品之一“生活禅”在唐山贵宾楼宾馆展览
2014年 ,问清紫玉禅壶系列作品《耳根禅》荣获唐山搪瓷博览会金奖
2019年 ,紫玉三圣作品荣获唐山第二十二届陶瓷博览会金奖
作品展示
丨大亨掇球
掇球壶,由邵大亨首创,后有邵友廷、程寿珍等国手大师改进。此器型发展至到现代,已成为极为经典的器型之一,此壶为问清对经典的临摹致敬之作。
此款掇球,可谓将掇球的均衡圆满更直接的表达。掇球的内核之美,便是以圆的堆叠,来展示器型丰满,寓意圆满。壶身、壶盖,壶把,壶嘴,每一个部分都以圆体为型,虽圆只取局部,但仍可以看出弧度和圆心所在。
壶钮圆整,以壶首之姿稳压群雄。而壶盖鼓圆,高耸贵气,又将壶肩拉长,以线条承接,当壶盖之根。壶嘴一弯,口小根大,和另一侧的壶把遥相对应,一嘴一把,让本身就对称的壶身,行云流水。
整体感官一身素气,光滑可见,泥料颜色较暗,低调古朴。简练的形体展示出几何之美的内蕴、紫砂的独特韵味。
丨掇只
掇只壶虽然流传已久,但其名之由来也是纷纭其说,有说寓意“多子多福”,有说”掇抧“之误读,也有对字面的解释为摞和堆砌,最通俗的解释则是“掇子”既是方言“罐子”。壶名向来是文化品位的重要表现,匠人如何认为,便会加入自己的理解。虽然都为掇只,但作者的初心,却有多方不同。
此作壶身饱满,一弯流嘴根起嘴收,吞吐自然;而壶把大,却精致附在壶身,和壶嘴呼应而成。壶盖高鼓,壶钮圆扁,却刻意收紧,不夺壶身之风采。
整体颜色浑厚深沉,端庄得体,而壶底的平角,成圈成底线条突出,平稳且周整。
丨法界圆融
此作名“法界圆融”,在佛学术语中有无缺陷,圆满而完全融为一体之意。而形体上则是一款个人风格明显的高虚扁壶。
大多数与扁有关的壶,都以壶身立体扁却不圆,壶上半身似石瓢斜面平整,下拉而扩,壶面分割以锋利线条,壶下半部曲面直下,壶流弯短,在中线之上,壶盖与肩嵌套平整,壶把却显得比较纤细,和壶身上下相接。
此作既有虚扁壶的包容、典雅、大度,也有器物本身规则的工艺感,线条刚毅明确,个性鲜明。
丨莲生
壶身鼓圆,划分六瓣,每一瓣润泽饱满,线条生动流畅,结构严谨,似一颗含苞待放的莲花骨朵;壶盖以莲叶为形,叶面立体而奔放,和壶肩贴合为一体。壶流昂扬向上,激流勇进,壶把顺耳,上大下小,将重心放回壶身。
此作整体饱满,圆润细腻,用紫砂表达出淤泥而不染的志趣。同时局部装饰,饱满喷张,静止的作品,却含有极强的生命律动。
丨僧帽
僧帽壶是紫砂壶艺术、宗教佛文化、陶瓷发展文化的三合一。
此款僧帽,壶身成立方之圆,圆足平底。底周身以条纹包裹,似僧帽之边沿。口沿上翘,成鸭嘴形。壶盖藏于口沿之内,壶花边,圆身,宝顶,束颈,鼓腹,曲柄。
做为佛禅元素明显的僧帽壶,是不少藏壶、参禅念佛之人的必备茶具之一,探索俗物和佛禅之间的关联,通惠。以达到个人性格的释怀。
丨悟空
此作元素繁多,组合之下却精妙无比,如同悟空之七十二变,每一变都神通广大。
壶身圆润力挺,下收上束,腹部圆润光洁,壶流上翘短小,有西施壶的流嘴元素,俏皮可爱,而壶盖宽有两孔,空间颇大,和壶肩紧恰相接,有牛鼻壶盖的元素。而壶把则是倒耳式却没直接相接,以圆环相接,线条碰撞间,似悟空头顶金箍。
让原本简单的造型,增添了浓厚的设计感,各类元素的结合,也是现代紫砂艺术的大胆创新。
丨缘
此作端正高耸,口小腹大,圆足微底。似瓮罐,容量颇大。
壶身呈圆卵状,表面洁净光滑,细致却不油腻,肩部以圆柱围拢一圈,腹部鼓圆饱满,形制典雅,灵巧却不失厚重。壶流三弯,明畅柔顺,壶柄圆弧且扩张。工艺精致,显得素气却完美。
周身以圆为主要轮廓,圆身,圆底,圆盖,圆钮。各处圆满,也正对佛禅之“缘”。所谓舍得自然,缘机自来。
丨莲韵
“莲,花之君子者也。” 作为花中的莲,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理想人格,而紫砂和文学的结合,就诞生了特色独显的莲韵壶。
此作在圆器的基础上,以莲花花瓣为整体丰腴的造型,增添了一丝洁身自好的情景。壶钮似雏莲藤蔓,蓄蓄待出,壶盖宽厚饱满,润泽有光,覆盖于肩。而壶流曲折,似植物藤蔓,野蛮生长,生机勃勃。壶把也曲折多弯,纤细不媚。
壶身花瓣若隐若现,淡处如藏于水中,明处如开在盛世,整把壶似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孤高自洁。俨然一幅荷塘美景如画。
后记
由于对紫砂技艺和文化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仅在宜兴生活了数年的问清,这一生都和紫砂结下了缘。目前定居北京的问清,仍以制作紫砂为好。在佛学、紫砂文化、陶瓷文化之间互相融合。
更大的城市,更多的交流活动,也让她在不同的展览,交流中,思想保持高速的进步。佛禅作品的形式,还在不断创新,原创作品以传统器型为基础,不断尝试增加现代元素,其他各行业的艺术元素,做到文化融合。
徐汉棠大师题字:“紫玉禅缘”
回顾几十年的制壶经历。问清,真正做到了“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佛法和紫砂文化互相融合,扶持进步。
不仅如此,除了自身的学习之外,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她也承担了自己作为一名手工艺人的责任。参加社区志愿者,定期组织学生品茶泡茶,看传统文化,参观传统文化,让年轻的孩子们,见识真正的紫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