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景区举行腊八节温暖送粥活动

2020-01-02     美食延安

为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过中国人自己的节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清凉山景区和FM98.7延安交通音乐广播联合社会各界爱心志愿者服务队,于2020年1月2日上午10点在清凉山景区举行“一碗腊八粥,温暖一座城”送粥活动,为寒冬中的劳动者、社会关爱群体、广大游客、市民们送上一份冬日的温暖。以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传播善举,弘扬正能量,用真诚和爱心,温暖圣地,让这个腊月不再寒冷。


腊八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古人以农历计时,每年最后一月即十二月称为“腊月”。岁终之月称腊有三层含义:一种寓意新旧交替的意愿,一种是冬祭的意思,还有一种就是成佛成道的意思。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传统节日。腊八节是古人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日子。从宋代开始,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大家都食用腊八粥,这是习俗。但是,发展到21世纪的人们,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对于腊八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是越来越陌生了。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不能丢,作为我国传统的节日,腊八节应当被人们铭记,也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腊八节活动。作为中国人,应当铭记腊八节,铭记祖先留下来的传统与智慧,保护好这个中华文化的传统符号。


这一传统节庆活动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元素,在这一活动中,通过观察、比较、校对的方式,让广大市民游客了解腊八节的由来和传说,品尝一碗腊八粥,寓意着五谷丰登新一年。活动现场还通过送书画等方式,让大家体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独特魅力,熟知传统节日和民风民俗所承载的精神。


清凉山万佛寺,宋代石窟,陕北四大石窟之一;1937年1月—1947年3月,中央印刷厂印刷车间设在清凉山上;被称为红色延安的“新闻山”,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2006年5月25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评为3A级旅游景区,全国三大红色教育基地。

万佛寺位于延安城东北的延河岸上,隔延河水与凤凰山、宝塔山相望。佛家主张“离尘出世”、清凉安住,清凉山之名便由此而来。其山势巍峨,风景别致。目前山上保存有自北朝晚期至明清的各类石窟,及摩崖造像龛、摩崖题记,其中万佛洞是最大的石窟,窟内四周墙壁上雕刻神态各异的大小佛像万余尊;万佛洞开凿于隋代以前,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皆有造像或维修。自宋以来,以万佛洞为主的石窟林立,殿宇辉煌,香火旺盛。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登临此山咏诗曰:“金明阻西岭,清凉寺其东,延水正中出,一郡两城雄”。隋唐以来,清凉山融佛教和道教于一山,山势峻峭,高耸入云,景色绮丽,据《延安府志》载,山上殿宇嶙峋,金碧辉煌,名胜古迹,星罗棋布,谓之“金仙胜境”,享誉三秦,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

山顶有太和庙;西有琉璃塔、尸毗岩、桃花洞、仙人洞、琵琶桥、定痂泉、山腰有诗湾、水照延安、月儿井、庞公祠、范公祠、印月亭、三世佛洞、弥勒佛洞、释迦洞、石牌坊、落星岩等名胜古迹分布于万佛洞周围。万佛洞石窟群是中央印刷厂、纸币厂、卫生所和新华书店等革命文物旧址。清凉山东侧是延安时期的新华广播电台、新华通讯总社、解放日报社。陈毅元帅曾在《“七大”开幕》中致辞:“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

清凉山是佛教圣地,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发祥地和摇篮,留下了许多革命文物和历史文物,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地方,欢迎全国各地游客来清凉山观光游览和接受传统教育。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8EHpZm8BMH2_cNUgizo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