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到一部傻里傻气的预告片,主角是个长相诡异的小孩。
接着告诉你,他是中国神话中的哪吒三太子。
我第一时间会判断,这一定是部山寨的国产烂片。
以往的哪吒有这样的,
《哪吒闹海》
也有这样的。
《哪吒传奇》
多数都是可可爱爱的样子。
这个“史上最丑哪吒”的帽子就这样被大家给扣上了。
然而这么一部“烂片”竟然还敢提前点映,接受观众的检验。
7月中旬的时候,椒叔我怀着吐槽的心态走进影院。
结果,看完后我承认又被打脸了。
再一次印证了中国现当代哲学家王境泽的“真香定律”。
这也太好看了吧!
《哪吒之魔童降世》
完全被最早的前瞻预告片给骗了。
解除封印后的哪吒帅的可以和椒叔比肩。
特效动作的大场面绝对属于目前国漫的一流水准。
不是我没见过世面在这尬吹,点映之后的哪吒豆瓣开分8.6。
随着观影人数增多,不降反升,已经高达8.7分了。
连导演徐峥都在微博久违的夸赞了一番。
高口碑带来的是肉眼可见的高票房收益。
本片正式首映后,单日票房高达1.07亿,破了国内动画电影的首日记录。
除了动画技术上的成熟,没有关于制作低劣的槽点之外。
本片最大的加分项在于,解构了以往我们固有印象里的那个神话故事。
哪吒的故事来源于明代小说《封神演义》。
他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代表了中国的反抗精神。
同时也是被影视作品改编最多的两大神话主角。
1961年的《大闹天宫》和1979年的《哪吒闹海》,至今都是中国动画史上的经典。
原作里的哪吒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熊孩子。
七岁时在九湾河洗澡用混天绫搅动了龙宫,杀死了龙王派来查看的夜叉。
接着,又把出来了解缘由的三太子敖丙扒皮抽筋。
《哪吒传奇》中的石矶娘娘
还有此后误杀了石矶娘娘的座下童子,被寻仇后又连带她一块烧死了。
如果按照原作来拍,哪吒是妥妥的三观不正。
所以在影视作品里将龙王、石矶娘娘等受害者形象改成了反派人物。
比较贴近原作哪吒形象的是,TVB版《封神榜》中陈浩民饰演的哪吒。
而《哪吒之魔童降世》只保留了神话的架构,将原有人物全部重新刻画了一遍。
原作中灵珠子转世的哪吒变成了魔丸转世,人身妖心。
另一半灵珠则变成了三太子敖丙,妖身人心。
主题上变成了对于命运的反抗,无论是妖身妖心都是先天的。
后天的选择远比先天更加重要,人妖界限不该是命中注定。
“若命运不公,那就和它斗到底。”
光是哪吒对于自身身份的认知就经历了四个阶段,三次反转。
最开始陈塘关百姓把他当妖怪看待,避而远之。
他自己也是调皮捣蛋,到处惹事。
此时哪吒纠结的是人与妖的身份。
父亲李靖骗他说,你是灵珠转世,以后会成为万民救世主。
他开始勤奋好学,跟着太乙真人修道练法。
这是第一次转变。
当他满怀热情的去准备斩妖除魔,结果百姓还是把他当妖怪。
申公公告诉了他真相,哪吒这才知道自己是魔丸转世,终于明白百姓为什么讨厌他。
于是,亲人的欺骗让他自暴自弃,彻底入了魔。
这是第二次转变。
之后的剧情是重中之重,人妖殊途和身份认知都是他人的态度。
关于哪吒本人,一直被别人的看法困扰。
直到双亲遭遇生死困境,陈塘关即将毁于一旦。
哪吒及时回头,拿起混天绫、火尖枪,脚踏风火轮救下了父母。
这段亲情是真实的,那些点点滴滴都是属于一家三口的回忆。
无论多反叛调皮,他始终没否认过自己是李靖、殷夫人的孩子。
最后的觉醒,决定和命运斗争的哪吒是第三次转变。
正是在这样多个状态的矛盾纠结中,看着哪吒一步步成长,观众才会被调动起情绪。
当哪吒发出那声对命运的嘶吼时,我们不会感到尴尬,而是由衷的感动。
除了主角哪吒之外,其他角色的形象改编同样有所新意。
站在对立面的三太子敖丙,在此前多部改编作品中都属于酱油角色。
实力远弱于哪吒,结局逃不出一个被剥皮抽筋的惨状。
而本片直接把敖丙变成了另一个主角,无论是戏份还是背景都有了补足。
双主角的分歧对抗令人印象深刻。
本片的敖丙悲剧色彩强烈,被夹在拯救龙族和哪吒友情中间。
这样压抑的状态持续到了电影结尾。
当他跳进天雷面对天劫时,才最终找回了本心。
还有关于李靖大义灭亲的愚忠形象也被推翻了。
有了为人父母的亲情时刻,多了点人味儿。
哪怕是一肚子坏水的申公公也不是脸谱化的反派角色。
他刻苦修炼,渴望成仙,却因为自己本体为豹子精受到师父元始天尊的偏见。
始终不受重用,得不到成仙的机会。
“人心中的成见像一座大山。”
不仅申公公深受其害,哪吒、敖丙也是成见的受害者。
许多人只从先天条件去评判好坏,而不看后天的言行举止。
元始天尊的成见在于对弟子的区别对待,相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种族论。
认为魔丸会带来灾祸,特地下了活不过三年的诅咒。
认为灵珠才能拯救万民,百般交代后送下凡间转世。
结果证明他错了,“魔丸”哪吒选择了救人,“灵珠”敖丙选择了杀人。
其实两人都有一颗向善的心。
只不过随着周边人和事的影响,要坚持本心实在难上加难。
《哪吒》中的每个人物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形象性格。
这也是最吸引椒叔的一点。
改编就是如何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做到最大程度的新颖,符合当下的社会语境与主题内容。
本片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强烈建议其他的神话改编作品多多学习。
如果硬要在鸡蛋里挑刺的话,动画为了迎合主流观众和低龄孩子加入了太多的恶俗笑料。
对于肥胖人群的刻板印象,屎尿屁的下三路喜剧都是让人出戏的点。
但《哪吒》的小小不足已经被它的诸多优点给盖过了,瑕不掩瑜。
近年国产动画的进步我们有目共睹。
“三大一白”《大圣归来》、《大护法》、《大鱼海棠》、《白蛇:缘起》。
同框的大圣、哪吒
这些佳作都掀起过一股股观影浪潮,属于中国人的神话英雄故事正在上演。
《哪吒》片尾彩蛋中的《姜子牙》将会为我们拉开“封神宇宙”的帷幕。
椒叔也期待着之后更精彩的故事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