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妆品蓝皮书2022/2023》,发布了!

2023-12-13     青眼

原标题:《中国化妆品蓝皮书2022/2023》,发布了!

【青眼原创】

文/辰龙

“这是过去一年系统整理行业发展成就、展望未来的重要资料”“首次关注配方师群体状况的蓝皮书”“内容翔实丰富,极具参考意义”。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化妆品蓝皮书发布会暨第一届化妆品科学发展与监管成果培训会上,多位业内人士对于此次重磅发布的《中国化妆品蓝皮书》不吝赞美之词。

青眼了解到,此次大会以“中国特色美妆扬帆之路”为主题,面向全国首发《中国化妆品蓝皮书2022/2023》(下称:《蓝皮书》),并设立主议程、监管护航、基建启航、品牌领航四大分主题,为中国特色美妆发展探路铺石。

那么,中国的特色美妆之路到底该怎么走?企业又在如何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发现属于自己的机遇?

中国特色美妆之路关键在“文化力”

纵观各行各业,蓝皮书作为一种研究报告,对于行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政府部门、学术界、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了有关特定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成果,同时也为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

而在过去,中国化妆品行业一直缺乏能够系统反映我国化妆品行业发展情况,同时兼具权威性、系统性、前瞻性、实用性的研究报告,直到2020年,中国化妆品蓝皮书的出现改写了这一局面。

走过三年风雨,中国化妆品蓝皮书也迎来自己的历史性时刻。

会上,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理事长颜江瑛表示,“此次大会是蓝皮书首次在如此隆重正式的场合面向全国发布,在中国化妆品蓝皮书编写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青眼还了解到,此次《蓝皮书》是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监督管理司的指导下,由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和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联合主编,除了在发布仪式方面创下历史,《蓝皮书》在内容编排、覆盖广度、数据等方面均有较大突破。

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时立强则指出,“蓝皮书作为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的见证者,通过团结化妆品业内精英力量,全面展现中国特色美妆发展的宏伟蓝图。”

据时立强介绍,相较此前版本,今年的《蓝皮书》拥有篇章目录全新升级、参编主体全面覆盖、内容数据及时有效三大亮点。

《蓝皮书》首发仪式

具体而言,此次《蓝皮书》结构分为总论、各论、附录三个部分,其中总论是基于各论和附录以及相关资料,从宏观上全面总结概述2022年行业发展进展、问题挑战,研究探索2023年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而各论则涵盖政策法规、监管科学、科学监管、消费需求、市场供给、营销渠道、原料制造、社会力量、年度热点、国际进展等十篇章,收录了35篇年度研究报告或专题研究报告。第三部分附录收录了国内化妆品行业、国际化妆品行业等2篇大事记。

而此次青眼情报也受邀作为《蓝皮书》执行副主编,共供稿3篇,包括《2022年中国化妆品专营店洞察报告》《从“外泌体化妆品”事件看伪概念的安全危害》《中国化妆品出海现状及趋势分析》,以实际行动助力行业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蓝皮书》提出了中国特色美妆的宏伟命题,精准把握当下中国美妆行业发展的时代脉搏。

关于中国特色美妆,颜江瑛认为,中国特色美妆创新面临着多重机遇,“中国特色美妆不仅拥有坚实的传统根基,还面临政策、法规、机构、经济、科技、人才、消费七大新的发展机遇,在传承创新的基础上,国产美妆实现超越,可着眼于科技力、产品力、传播力、文化力。”

对于如何做大做强中国特色美妆,颜江瑛则坦言,“企业能不能做百年品牌,能不能走向世界,关键在于能否回归文化力,中国特色美妆之路必定是一条中国特色文化在化妆品领域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事实上,正如颜江瑛所言,随着行业对科学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如何提高文化与艺术属性将成为下一个突破,原因在于化妆品本质是科学与文化交织的艺术,功效也并非是唯一的驱动因素,如何在文化方面打造竞争力将决定着本土品牌冲击高端市场的成与败。

立足监管与原料 筑牢中国特色美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会还从监管、基础建设、高端品牌三大角度展开讨论,全方位探讨当下中国特色美妆存在的困难与机遇。

对此,广东省药品监管科学学会会长、《蓝皮书》执行主编谢志洁直言,“中国特色美妆时代未来已来!”。为此,谢志洁展示了一组来自国家药监局与相关机构的数据,“2022年中国化妆品零售额占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0%。2022年中国消费者每年人均消费化妆品金额达到344元。”

广东省药品监管科学学会会长、《蓝皮书》执行主编谢志洁

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四级调研员钟雪锋则在监管角度进行详尽分析,“我国化妆品行业总体呈现出从发展中规范走向规范中发展,再到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

国家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基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化妆品评价中心质量负责人、主管叶聪秀指出,需重视特殊应用场景下化妆品的安全性评价及监管,例如面对有皮肤屏障受损的皮肤、用于医美术后有皮肤不同程度损伤的皮肤等新的应用场景,可以建立不同的安全性评价及监管要求。

在化妆品基础建设方面,会上多位嘉宾分享了中国人群用妆特点、化妆品原料标准、原料和技术创新的研究进展情况及趋势,探讨如何基于中国人群用妆特点、中国特色原料资源主动寻求自主创新和技术突破。

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化妆品专委会副主委、北京工商大学化妆品系主任赵华着重探讨了社会组织在化妆品安全治理中的作用,表示“社会组织能够起到搭建桥梁和信息传递、安全风险信息交流、政策倡议和建言献策、舆情治理和舆论引导的作用”。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秘书、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何志妮则以广州市人群化妆品消费量调查为题,以小见大,一窥中国化妆品消费量背后所蕴含的信息。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秘书、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何志妮

何志妮通过对比广州人群与不同国家人群化妆品消费量情况,发现广州人群的化妆品消费量具有其独特性,“欧美、非洲等非亚洲人群的化妆品消费量显著高于广州人群,其中洗发水的消费量均数为广州人群的4.36-6.01倍、沐浴露在3.43-5.14倍。”

不过,何志妮直言,“在我国开展化妆品风险评估照搬他国消费量数据会产生较大偏倚。强烈提示开展中国人群化妆品消费量调查十分必要,且迫在眉睫。”

此外,深圳市维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美(中国)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美妆相关企业对于企业自主研发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为现场参会企业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参考。

中国特色美妆高端突围之道

中国特色美妆之路的背后,无疑需要众多国货美妆品牌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此次会上,基于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与中国传统美丽文化,多位嘉宾对于对标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和发展模式,中国特色高端品牌的方法论、化妆品品牌出海要求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

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国区首席法规经理李继超对于一带一路国家及全球主流市场化妆品法规概况及入市要求进行了梳理,并表示:“趋严、融合、全流程监管已成为国际主流化妆品市场法规标准趋势”。

据李继超介绍,各国对于化妆品的定义各有不同,其中新西兰、东盟、中东以及北非化妆品市场关于化妆品的定义与中国较为相近,美国等地区则相差较大。

品牌出海成为近年来中国化妆品行业的重要现象,青眼情报总监丁岚对于中国化妆品出海现状及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丁岚表示,“目前,美日法英为中国化妆品出口的主要国家,而电商平台是中国化妆品出海的主要渠道”。

对于品牌出海的未来趋势,丁岚认为,线下渠道成为品牌出海的新方式,其中东南亚市场企业巨大,“建议中国企业出海以本地化策略为支点,一方面需要培养专业的跨文化背景团队,去接治不同文化背景的合作商,另一方面也需要有效精准地和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沟通”。

此外,丸美、美肤宝等知名国货美妆品牌围绕品牌打造、高质量研发体系搭建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介绍。巨量引擎则从新营销助力品牌增长的角度,论述抖音在品牌出圈种草方面的强大能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总体来看,中国特色美妆之路无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从监管部门到化妆品全产业链的通力配合,更考验着中国化妆品行业的软硬实力。显然,随着监管的趋严与企业对于研发的重视,中国特色美妆已然走入快车道。

(青眼:向世界讲好中国化妆品故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8913c19097371b37079a1b046e3ea6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