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那些遇害的战神级将军,哪几种原因导致他们不得善终

2023-11-21   刘明宝

原标题:中国古代历史那些遇害的战神级将军,哪几种原因导致他们不得善终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不断更替,期间也交织着无数场残酷战争,有战争就必然会涌现出大批指挥作战的将领,当然这大批统兵将领中堪称军事天才的只是凤毛麟角。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这些凤毛麟角的战神级将领,他们没有倒在两军对阵刀光剑影的战场上,却死在战场之外的自己人手中,实在让人歔欷不已。

今天我们就简单看下,中国古代历史那些遇害的战神级将军,哪几种原因导致他们不得善终?

一,因为本国有这名战神的存在,主要敌对国家就无机可乘,在两国战争中就捞不到便宜。因此,敌国就绞尽脑汁,采用在敌国高层安插间谍进馋使坏、四处散步中伤谣言,来使本国统治者对战神的忠诚度产生怀疑,最终将其弃置不用并杀害。这方面的代表就是战国时赵国的李牧,北齐的名将斛律光,明末抗金名将袁崇焕。

众所周知,在封建时代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只会给自己的同姓家族成员封亲王、郡王,给予其一定面积的封地,如果被封之人前往封国,就成为了镇守一方的藩王。纵观中国历史,虽然同姓藩王造反作乱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西晋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隋朝隋炀帝时的汉王杨谅(杨广亲弟弟)造反,唐朝肃宗时永王李璘在玄宗支持下作乱等等。但是即便各朝代藩王叛乱的前车之鉴仍历历在目,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仍然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继续分封同姓诸侯王为其镇守四方。我个人猜测以统治者的精明,肯定想到了藩王作乱的可能,但是秉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即使藩王造反篡位成功也是自家人。但是对于拥有大片封地,同时又能征善战的异姓王,统治者的容忍度为零,即便这个异姓王没有造反之心并且即为恭顺,也是必须除掉的,因为若不除会对统治者的江山稳固构成威胁。这方面的代表就是刘邦、吕后逮捕诛杀楚王韩信(被杀时是淮阴侯)。

四,我个人认为这些遇害的战神,是时运不济,在他们倾尽绝世之才全力报效国家之时,这个国家的君主不是那种宽仁大度、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的有道明君,这是他们悲剧的根源。而像李靖、李勣这两位初唐战神,因为遇到李世民这样千古难遇的明主,不但自己的军事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他们也得到了统治者最大程度尊重,被“图形凌烟阁”,在功成名就后仍能得以善终。